村墟霭霭暮烟浮,木叶萧萧水乱流。细雨百年还九日,浮云四海几同游。
樽前病色黄于菊,镜里霜华不待秋。何必茱萸重把看,衰迟都不似前头。
九日城西小集。明代。文徵明。村墟霭霭暮烟浮,木叶萧萧水乱流。细雨百年还九日,浮云四海几同游。樽前病色黄于菊,镜里霜华不待秋。何必茱萸重把看,衰迟都不似前头。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文徵明。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宫词一百首。宋代。岳珂。紫金泥检看东封,边燧沉烟岁屡丰。一曲步虚传御制,绿间初奏玉清宫。
花间小饮。清代。胤禛。长夏初临芍药开,熏风拂席送香来。仙姿绰约翻红袖,月影婆娑照绿杯。
欲访临川苦恨迟,一官窘束费符移。台高纳日朝寻胜,蕉合生风夜语离。
别后有怀长入梦,向来未识已传诗。信知习气难除洗,可怪深悲墨翟丝。
李商叟传录临川与黎师侯唱酬怀曾文清公长句用韵作四首 其一。宋代。赵蕃。欲访临川苦恨迟,一官窘束费符移。台高纳日朝寻胜,蕉合生风夜语离。别后有怀长入梦,向来未识已传诗。信知习气难除洗,可怪深悲墨翟丝。
又和北轩竹上甘露。宋代。韩维。君家竹上露,点缀如明珰。垂枝乍惊重,映日复能光。聊可助清兴,安知为羡祥。应从草制暇,延咏对华觞。
青冥上界多官府,城郭閒居且静便。留客坐谈成橘隐,下帘高卧即壶天。
新诗不作人间语,灵药多从海外传。乘兴有时还过我,小车花下亦轩然。
唐民重身短而长于医且善吟咏张龙山给事呼为小仙君遂以自号。明代。顾清。青冥上界多官府,城郭閒居且静便。留客坐谈成橘隐,下帘高卧即壶天。新诗不作人间语,灵药多从海外传。乘兴有时还过我,小车花下亦轩然。
满庭芳。宋代。沈蔚。柳与堤回,桥随波转,望中如在蓬莱。水禽高下,烟雾敛还开。认是仙翁住处,都不见、一点尘埃。壶天晚,清寒带雪,光景自徘徊。高才。廊庙手,当年平步,直到尧阶。况今朝调鼎,尤待盐梅。只恐身闲不久,难留恋、花月楼台。看新岁,春风且送,五马过江来。
游东西岩。宋代。苏轼。谢公含雅量,世运属艰难。况复情所钟,感概萃中年。正赖丝与竹,陶写有馀欢。尝恐儿辈觉,坐令高趣阑。独携缥缈人,来上东西山。放怀事物外,徙倚弄云泉。一旦功业成,管、蔡复流言。慷慨桓野王,哀歌和清弹。挽须起流涕,始知使君贤。意长日月促,卧病已辛酸。恸哭西州门,往驾那复还。空馀行乐处,古木昏苍烟。
送刘参政之陜西。明代。庄昶。河山万里陜西东,此地曾分与召公。圣世祇今须此老,天心自古托疲癃。太平经济俱分付,异代人才自不穷。笑我生逢尧与舜,却将衰病作渔翁。
南乡子 其五 荆州元夕。明代。杨慎。芳草被金堤。野烧红余绿正齐。恰翠踏青新雨后,萋萋。裙拂秋千彩架底。
送大司马刘公晋御史大夫赴南都 其一。明代。叶春及。且停武溪歌,听我九罭诗。武溪何滔滔,信宿公将归。公来觏衮衣,宝剑光陆离。一举象郡平,再举龙川犁。选徒猎菑翳,狡兔获无遗。溪谷尽黍稷,黍稷何祁祁。以我章甫冠,易彼鳞介资。白雉效越裳,明珠耀璇题。吉蠲假烈祖,祝史咸正辞。太常书丕绩,濯濯蛟龙旂。辅相肃崇班,专席雄百司。我皇求明德,简在固所宜。梦卜习休祥,爰立将在兹。耀灵丽中天,宁照一室微。
呈饶座主侍御。明代。王邦畿。平海迢迢不动澜,梅花开后雁声残。上书夜听金门诏,补衮人传铁面官。待露蕙兰皆有色,经霜松柏不知寒。兴朝疏草青天上,明月盈盈万里看。
雨中游武彝山四首 其一。明代。张萱。飞淙蘸碧绕巑岏,濯雨芙蓉翠郁盘。玉柙尚馀秦世蜕,金函空掩汉时坛。花明万树客初到,云湿一溪春正寒。不是山灵偏见妒,夫容宜傍雨中看。
秋日龙华寺小坐。明代。于慎行。苑西桥畔古祗林,满院松杉昼郁森。山色平连三殿影,湖光曲抱五城阴。尊前细雨飘仙梵,槛外凉风急暮砧。宴坐不知清昼永,一函经咒对沈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