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情尽桥

题情尽桥朗读

译文

世间最难了断的就是感情,如何能有情尽桥呢?
就改名为折柳桥吧,该是离恨就像柳叶一条条地摆荡在心头啊!”

注释

从来:向来。
尽:完。
何:什么。
折柳:折柳送别,是古代习俗,取“柳”谐音“留”,表示挽留之意。
离恨:离愁别恨。

参考资料:

1、谢怡慧.唐诗,我的灵魂伴侣 120首陪伴心灵空虚的唐诗名句:岳麓书社,2004年:第138页

2、周道贵.唐诗三百首详注.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311页

题情尽桥创作背景

  854年,雍陶出任简州刺史。简州城外,有一座情尽桥,是人们送迎客人的地方。在一个春天,雍陶送客来到情尽桥不解其名,询问后他结合自己送别的感受和历来折柳送别的风俗,建议改为折柳桥。并写了这首诗送给朋友,抒发了对朋友离别的留恋不舍之情。   

参考资料:

1、张学文.离梦别魂 历代送别诗词大观.北京:长征出版社,2007年:第180页

赏析

  这诗即兴而作,直抒胸臆,笔酣墨畅,一气流注。第一句“从来只有情难尽”,即从感情的高峰上泻落。诗人以一种无可置疑的断然口气立论,道出了万事有尽情难尽的真谛。“从来”二字似不经意写出,含蕴却极为丰富,古往今来由友情、爱情织成的种种悲欢离合的故事,无不囊括其中。第二句“何事名为情尽桥”,顺着首句的势头推出。难尽之情犹如洪流淹过桥头,顺势将“情尽桥”三字冲刷而去,诗人的这个疑问也代表了他看待“情”的观点,真切地表达了前一句“情难尽”所蕴含的感情,首尾相呼应,结构紧密,更显严谨,情思绵绵,更显深长。

  前两句是“破”,后两句是“立”。前两句过后,诗势略一顿挫,好像见到站在桥头的诗人沉吟片刻,很快唱出“自此改名为折柳”的诗句来。折柳赠别,是古代习俗。诗人认为改名为折柳桥,最切合人们在此桥送别时的情景了。接着,诗又从“折柳”二字上荡开,生出全诗中最为痛快淋漓、也最富于艺术光彩的末句——“任他离恨一条条”。“离恨”本不可见,诗人却化虚为实,以有形之柳条写无形之情愫,将无形之情愫量化成为一条条,使人想见一个又一个河梁送别的缠绵悱测的场面,心中的离别情殇油然而发,感情真挚动人。

  诗的发脉处在“情难尽”三字。由于“情难尽”,所以要改掉“情尽桥”的名称,改为深情的“折柳桥”也是由于“情难尽”,所以宁愿他别情伤怀、离恨条条,也胜于以“情尽”名桥之使人不快。“情难尽”这一感情线索贯穿全篇,故给全文一气呵成的和谐的美感。

参考资料:

1、代汉林.律诗绝句精品鉴赏.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第225页

雍陶

雍陶(约789~873以前),字国钧,成都人。工于词赋。有《唐志集》五卷,今传。...

雍陶朗读
()

猜你喜欢

蓼虫常食苦,旅雁自知寒。
谈士惜卷舌,将军解愁鞍。
雪霜满天冬夜永,地炉无火青灯残。
功名富践苦不早,一年百日红尘道。
()
半夜开门雪满坡,清吟无奈玉人何。
人间路与红尘隔,天上春随翠辇过。
灵吹下时神语寂,琼楼高处晓寒多。
笙箫本是虞廷乐,不为秋风遣棹歌。
()
季也获金印,籀文秦不如。
情知非鬼篆,恨不识天书。
池静龟游罢,庭闲鹊斗余。
春风还旧物,疏俊独怜渠。
()

周室千年庆祚长,天潢繁衍有辉光。桐圭新锡劳星使,画阁初筵贡玉觞。

风柳满堤分锦袂,火云驰道绕龙骧。他时宴罢梁园月,应羡相如作赋郎。

()

故事閒台阁,仙门蔼已深。旧章窥复道,云幌肃重阴。

玄律葭灰变,青阳斗柄临。年光摇树色,春气绕兰心。

()

九龙起幽壑,百谷走春雷。峡坼苍厓断,天倾白浪回。

朝行神禹穴,暮过楚王台。应有天瓢手,为霖遍九埃。

()

昔闻穆王有八骏,四海蹴踏风云起。瑶池看遍蟠桃花,归路日行三百里。

如何朝下浴晴川,不控金羁脱锦鞯。春草欲齐青被野,浪花新涨绿浮天。

()
秋菊铺黄,茱萸裛翠。
彭泽渊明,清吟浊醉。
一年一度赏东篱,蹉过重阳总不知。
因甚如此,逐物意移。
()
法要唯心法,浮生苦海中。
经传归实相,水印月皆空。
()
风流谁代子,虽有旧无双。
欢酒言相送,愁弦意不降。
落花馥河道,垂杨拂水窗。
海潮与春梦,朝夕广陵江。
()

夹岸隘桃花,花下苍苔如积。蓦地轻寒一阵,上桃花颜色。东邻西舍绝经过,新月是相识。白玉阑干斜倚,作蓬山春夕。

()
若论此事,何必多言。
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离娄行处浪滔天。
()
楼船载甲晓闻钲,知是何营将校行。
百五十年兴废事,韩家军马战临平。
()
无忧树下浴婴孩,清晓蔷薇带露开。
转过衲僧相见处,后槽驴马出胞胎。
()

点点江霞染湿。宛宛柔丝欲缉。似借垂杨千尺线,密缀珊瑚粒。

素苇青蘋应不及。只可惜、系船风急。最好是、碎红斜照里,乱糁秋渔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