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给事宅白牡丹

裴给事宅白牡丹朗读

译文

长安的富贵人家痛惜春色将残,争相观赏大街以西的紫色牡丹。
另有白色牡丹像玉盘承者冷露,却没有人愿在月光下欣赏细看。

注释

裴给事:姓裴的给事中,名不详。给事:官名。给事中的省称。
豪贵:指地位极其贵显的人。南朝陈徐陵《长干寺众食碑》:“须提请饭,致遗豪贵。”
街西:指朱雀门大街以西,地属长安县,多私家名园。一作“新开”。
玉盘:形容白牡丹开得大而美洁。承露:承接甘露。汉班固《西都赋》:“抗仙掌以承露,擢双立之金茎。”
看(kān):意为“观看”,音念平声。

参考资料:

1、张国举 等.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82-83

裴给事宅白牡丹创作背景

  在唐代,观赏牡丹成为富贵人家的一种习俗。牡丹中又以大红大紫为贵,白色牡丹不受重视。这首《裴给事宅白牡丹》便是唐代这种风习的反映。  

参考资料:

1、张国举 等.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82-83

2、张明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941-942

赏析

  “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开头写残春时节,富贵之家趋之若鹜争相观赏牡丹。唐代京城长安有一条朱雀门大街横贯南北,将长安分为东西两半。街西属长安县,那里有许多私人名园。每到牡丹盛开季节,但见车水马龙,观者如堵,游人如云。诗作选择“长安”、“街西”作为描写牡丹的背景,自然最为典型。作者描写牡丹花开时的盛景,只用“春残”二字点出季节,因为牡丹盛开恰在春暮。作者并没有着力写紫牡丹的美,甚至没有对紫牡丹的形象做任何点染,单从“豪贵”对她的态度着笔。豪贵们耽于逸乐,“无日不看花”,桃杏方尽,牡丹又开,正值暮春三月,为“惜春残”,更是对牡丹趋之若鹜。以争赏之众,衬花开之盛,“惜春残”一笔确实收到了比描写繁花似锦更好的艺术效果。次句“争”字用得很妙,不但暗示了牡丹的姿色绝伦,而且突出了赏花者的迷狂之态。

  以上使用侧面描写,着意渲染了紫牡丹的名贵。看似与题目无关,实则为后面展开对白牡丹的描写作了有力的铺垫。“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一个“别”字,引出了迥然不同的另一番景象。玉盘,冷露,月白,风清,再加上寂静无人的空园,与上联描写的情景形成极其鲜明的对比。对白牡丹的形象刻画虽只是略加点染,但显然倾注了作者满心的爱悦和同情。用“玉盘”形容盛开的白牡丹,生动贴切。月夜的衬托和冷露的点缀,更增加了白牡丹形象的丰满。“承露冷”三字描写花的状态,既是实写夜色中白牡丹花承受着冷露的润泽,更是着意表现白牡丹冰清玉洁的品质。惟其不以秾艳撩人,自甘素淡,方显高雅脱俗。作者正是通过对紫牡丹和白牡丹这一动一静、一热一冷的对照描写,不加一句褒贬,不作任何说明,而寓意自显。为豪贵所争赏的紫牡丹尽管名贵却显得庸俗,相反,无人看的白牡丹却超尘脱俗,幽雅高尚,给人以冰清玉洁之感。诗人对白牡丹的赞美和对它处境的同情,寄托了对人生的感慨。末句“无人起就月中看”之“无人”,承上面豪贵而言,豪贵争赏紫牡丹,而“无人”看裴给事的白牡丹。即言裴给事之高洁,朝中竟无人赏识。诗题中特别点出“裴给事宅”,便是含蓄地点出这层意思。

  全诗通过紫、白牡丹的对比,赞美白牡丹的高洁,以花衬人,相得益彰。短短的一首七绝可谓含意丰富,旨趣遥深。可以说,在姹紫嫣红的牡丹诗群里,这首诗本身就是一朵姣美幽雅、盈盈带露的白牡丹花。

参考资料:

1、张明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941-942

卢纶

卢纶(739年—799年),字允言,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唐玄宗天宝末年举进士,遇乱不第;唐代宗朝又应举, 屡试不第。大历六年,经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宰相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出为陕州户曹、河南密县令。之后元载、王缙获罪,遭到牵连。唐德宗朝,复为昭应县令,出任河中元帅浑瑊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不久去世。著有《卢户部诗集》。...

卢纶朗读
()

猜你喜欢

执法行功,按时打坐,奈何不得惺忪。
睡魔返倒,头点点占胸。
鼻气如雷响亮,才惊觉、眼又朦胧。
予自劝,凭般修进,怎炼虎和龙。
()

倚伏飞潜愿力能,雍雍凤鸟九霄层。孤臣折槛原无党,众正弹冠赖有朋。

廊庙此时瞻北斗,秦淮久已挂秋罾。萧萧忧国霜花老,莫向寒烟忆笠僧。

()
莫道溪山阅世长,溪山今古几兴亡。
金丹大药皆虚妄,别有长生不死方。
()

我生能几何,两脚疲世故。
忽破巴丘梦,还寻邵阳路。
穷乡得四老,足以慰迟暮。

()

平田处处是桑麻,燥土曾经炼彩霞。白石煮来应有术,碧莲开遍未多誇。

清饶掬雪三生梦,閒倚撩云半日涯。前路险夷浑不碍,秪须驰使访灵槎。

()

不辞芳酒满,怕渡野塘寒。
淡月侵灯暗,新春逗腊残。
主人方郑重,客意敢阑珊。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

白水青波是旧身,夜深惟许尔相亲。衲衣一片寒侵髓,不久当为若辈人。

()
谁将沙砾壅堤斜,水怒冲堤自决沙。
无数小鱼齐乱跳,琉璃盘底簸银花。
()

禾黍离离一径通,游人揽辔即过從。
趁齐绸缎鸟闻疏磬,出定高僧见偃松。
夜静翕灯凝古殿,雨馀岩溜迸前峰。

()
江南龙节水为乡,水不纯阴有半阳。
一片湖光共深浅,两般泉脉异温凉。
()

向来已观集,今见自吟诗。
天下有清论,僧中真白眉。
淡如秋水净,浓比夏云奇。

()

白头兄弟古今稀,奉劝同胞共乳知。友爱相亲须及早,白头兄弟古今稀。

()

荦确声频叹桔槔,农歌几处竞啾嘈。力勤总为旱来苦,响答遥闻夜转高。

俚语乡音皆入调,炎风烈日敢忘劳。康衢击壤风寥邈,漫采新腔续楚骚。

()

茫茫南国遍旌旗,九日明朝有所思。元亮暮年书甲子,灵均初度忆庚寅。

鱼龙寂寞秋江阔,豺虎从衡客路危。归去白云堪共卧,万山深处结茅茨。

()
自移家具失连墙,不复灯前共咏觞。
手里有诗怜指动,甕边无分笑头方。
()

一室蓬蒿下,清斋似杜机。但求栖息稳,不恨稻粱微。

喜客开山笥,乘閒款竹扉。山川一何广,黄鹄待翻飞。

()
流景去难縻。
浮世危如拍浪C322。
才遇中秋聊对月,佳期。
了怕晴明未可涯。
()
秋毫不受俗尘侵,随处悠然一散襟。
天际挂虹初断雨,云头翳日又成阴。
引泉北涧长浇竹,拂榻西窗自斫琴。
药石扫空身便健,始知万事要无心。
()

小蛮未解啭莺簧,凿壁偷分富烛光。
不是庞公灵照女,谁为作起予商。

()

正惊秋、满树风呜悽恻。卸归帆、系将小艇,慢携池上游屐。

计年来、剪灯割韭,共山茨,几度晨夕。蔗杖尊前,藤鞋天外,可堪回首,顿成夙昔。

()

夜色溶溶,迷离一片,依然月到回廊。数声邻笛,声声调入凄凉。

小阁帘深凝素影,恍疑人坐旧西厢。频搔首、韶光浪掷,此际堪伤。

()
塞鸿难托。
奈云深雾阔,水遥山邈。
感两情、浑若连环,念恩爱厚深,利名浮薄。
便好归来,怎禁得、许多萧索。
()

忆把金罍酒,叹别来光阴荏苒,江湖宿留。世事不堪频着眼,赢得两眉长皱。但东望故人翘首。要落山空天远大,送飞鸿北去伤怀久。天下事,公知否?

钱塘风月西湖柳,渡江来百年机会,从前未有。唤起东山丘壑梦,莫惜风霜老手,要整顿封疆如旧。早晚枢庭开幕府,是英雄尽为公奔走。看金印,大如斗。

()

巾舄飘飘山泽臞,偶然游戏入皇都。花前丝竹堪陶写,橘里棋枰绝叫呼。

旧说登仙多鹤骨,谁家生子尽龙驹。汉廷丞相张苍老,羡尔能传大药垆。

()
不设陷井,不挥雪刃一箭穿杨,神目不瞬。
翻思昔日李将军,射虎之机犹是钝。
()
余客武陵。
湖北宪治在焉:古城野水,乔木参天。
余与二三友,日荡舟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