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十玄谈·尘异。宋代。释印肃。万法泯时全体现,大似金刚经百练。定光溶烁绝纤埃,只眼圆明何用见。
《颂十玄谈·尘异》是宋代释印肃所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万法的消逝展现在身上,宏伟如同金刚经百次修炼。稳定的光芒融化了微尘,只有明亮的眼睛何用去看。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种超越尘世的境界,表达了释印肃对于人世间万物的深刻认知和超越凡俗的思考。诗中通过对万法消逝的描绘,表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存在状态,宛如金刚经经过百次修炼一般的宏大和深远。同时,诗人通过描述定定的光芒融化微尘,表达了对于繁琐的尘世之事的超然态度,认为只有心灵的明亮才是真正的见解。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深邃的语言,表达了释印肃对于人世间万物的洞察和对超越尘世的追求。诗中的"万法泯时全体现"展示了物质世界的瞬息万变和消逝,但在这些变化之中却包含着宏大而永恒的道理。"大似金刚经百练"则突显了修行的重要性,通过不断的修炼,人们可以超越尘世的束缚,获得更高层次的觉悟。
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定光溶烁绝纤埃",通过表达光芒的稳定与微尘的融化,传达了一种超越尘世的境界。诗末的"只眼圆明何用见"则强调了内心的明亮和超越的智慧,认为真正的见解不是通过肉眼所能观察到的,而是通过内心的洞察力和超越尘世的境界来获得。
整首诗词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表达了释印肃对于超越尘世的追求和对于人世间万物的洞察力。它引导读者反思尘世的繁杂和虚幻,寻找内心的宁静与智慧,进而超越物质世界的束缚,追求更高层次的境界。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释印肃。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哭陈兴宗先生三首。宋代。邓肃。森森松竹锁春风,半掩柴门一径通。独步水云情似鹤,对人谈论气如虹。诗书当日三冬富,光燄他时万丈雄。忽驭冷风径归去,长庚依旧耿秋空。
送馀姚知县陈最寺丞。宋代。谢绛。愧君来款关,话别憩林间。不待风销暑,聊因酒发颜。沧洲即欲往,清躅暂容攀。居者羡行者,寄声思越山。
朴庵先生何公哀挽八章 其七。明代。程敏政。曾受清朝御史封,华颠乌帽见真容。坟前更竖苍崖石,待取鸾书下九重。
次韵雪诗。宋代。陈造。欺梅泻竹透承尘,荧侮东风似妒春。匝地闾阎皆种玉,插空楼观忽镕银。窗明尚忆耽书夜,身曲谁怜旅食人。亲见飞仙下瑶检,诸公居处与天邻。
夏日寓感四首和陆子传作。明代。汤珍。人间长夏有余情,天上迢遥想帝京。清暑敞临无逸殿,薰风徐引步虚声。氤氲雾幄炉香细,缥缈霞绡佩玉轻。宣敕侍臣新疏草,欲将精祷阜民生。¤
寄历与吴泉滨先生走笔戏柬。明代。王慎中。周正历中新改岁,秦人洞里不知年。韶华荏苒看何处,气候分明是鬓边。
弃妾篇。唐代。乔知之。妾本丛台右,君在雁门陲。悠悠淇水曲,彩燕入桑枝。不因媒结好,本以容相知。容谢君应去,情移会有离。还君结缕带,归妾织成诗。此物虽轻贱,不用使人嗤。
新居城二首 其一。宋代。孙觌。戢戢盘蜗满舍东,笑看蛮触两争雄。便携龙具归田去,更祝豚蹄望岁功。未怪席门多长者,肯教壑谷问吾公。超然独到羲皇上,卧占南窗一枕风。
和冯慕冈年兄五诗 其三 龙兴寺候逮。明代。曹于汴。缧绁南来若有得,语音充朗貌颜和。萧寺候逮四十日,御制披观三两过。方窥大道萃皇祖,果觉殷忧增慧多。百步衡门亦可入,为彰法纪荅恩波。
沁园春 真风子。元代。王*。自小颠狂,平生落魄,放浪飘蓬。把三教玄机,从根识破,包含万象,混沌家风。问释谈机,问儒说理,问道言丹守个中。无拘执,但闲来捉虎,怒后擒龙。不分南北西东。信步逍遥到处通。向太华峰头,瑶池会上,诗吟万字,酒饮千钟。足下云生,袖中雷起,剑吐寒光射九重。真风子,出乾坤之外,劈碎虚空。
夏日过琳宫。明代。王恭。琼馆迢迢隐碧岑,平时钟磬出空林。苔因暑气侵仙帙,鹤伴闲云对客簪。小洞石泉香洗药,古坛松树净横琴。欲谈火枣交梨事,愧杀红尘一片心。
水调歌头(细君生日作)。宋代。曾协。日永向槐夏,绕屋树扶疏。麦秋天气清润,设巾兑记生初。新拜小君佳号,更过诸郎官舍,仍玩掌中珠。乐事似今少,一笑倒双壶。列山肴,烹野蔌,且欢娱。鹿门远引,平生此志与君俱。终向苕溪烟水,携手云庄风月,不践利名区。功业看儿辈,相对老江湖。
次韵和丹阳裴如晦学士寄示与蔡子直陈述古唱。宋代。苏颂。登瀛忝继唐词客,补郡仍陪汉望郎。政事将何攀邵杜,声名空贵蹑王杨。
送杨州判官(一作赠茅山杨判官)。唐代。张籍。应得烟霞出俗心,茅山道士共追寻。闲怜鹤貌偏能画,暗辨桐声自作琴。长啸每来松下坐,新诗堪向雪中吟。征南幕里多宾客,君独相知最校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