戍楼西北望皇州,宿衙曾随上苑游。明月芦花迷曲岸,西风梧叶报清秋。
凤凰台上几声笛,鹦鹉洲边一苇舟。对菊渊明怀刺史,抛梭织女弄牵牛。
娟娟万里江河烂,耿耿孤星大火流。白雁远传苏武札,银鲈细切季鹰羞。
露悽霜肃吴砧捣,马壮兵强楚戍愁。报道四更笳鼓响,衔枚袭虏献俘囚。
候夜行师七唱 其五。唐代。陈元光。戍楼西北望皇州,宿衙曾随上苑游。明月芦花迷曲岸,西风梧叶报清秋。凤凰台上几声笛,鹦鹉洲边一苇舟。对菊渊明怀刺史,抛梭织女弄牵牛。娟娟万里江河烂,耿耿孤星大火流。白雁远传苏武札,银鲈细切季鹰羞。露悽霜肃吴砧捣,马壮兵强楚戍愁。报道四更笳鼓响,衔枚袭虏献俘囚。
陈元光(657—711年),字廷炬,号龙湖。唐朝 河东道人[(一说河南光州人,今河南省潢川县。)。漳州首任刺史。他是闽台地区重要的民间信仰之一,被奉为开漳圣王。陈元光将军自未弱冠之年即随父率众南下,直至殉职,始终坚守在闽戍地,长达四十二年;治闽有方,开科选才,任用贤士,招抚流亡,烧荒屯垦,兴办学校,劝民读书。号称“蛮荒”之地的闽南,经济文化得到了迅速发展。 陈元光成为促进中原文化与闽越文化融合的奠基者。陈元光去世后,被后世尊奉为“开漳圣王”。潮州诗萃》收录其排律诗三首,后人编有《龙湖集》48首,《全唐诗》及外编录其7首。...
陈元光。陈元光(657—711年),字廷炬,号龙湖。唐朝 河东道人[(一说河南光州人,今河南省潢川县。)。漳州首任刺史。他是闽台地区重要的民间信仰之一,被奉为开漳圣王。陈元光将军自未弱冠之年即随父率众南下,直至殉职,始终坚守在闽戍地,长达四十二年;治闽有方,开科选才,任用贤士,招抚流亡,烧荒屯垦,兴办学校,劝民读书。号称“蛮荒”之地的闽南,经济文化得到了迅速发展。 陈元光成为促进中原文化与闽越文化融合的奠基者。陈元光去世后,被后世尊奉为“开漳圣王”。潮州诗萃》收录其排律诗三首,后人编有《龙湖集》48首,《全唐诗》及外编录其7首。
辱粹道兄弟寄书久不作报以长句谢不敏。宋代。黄庭坚。病癖无堪吾懒书,交亲情分岂能疏。深惭烟际两鸿雁,遗我罾中双鲤鱼。故国青山长极眼,今年白发不胜梳。几时得计休官去,笋叶裹茶同趁虚。
闲居即事。唐代。朱庆馀。深嶂多幽景,闲居野兴清。满庭秋雨过,连夜绿苔生。石面横琴坐,松阴采药行。超然尘事外,不似绊浮名。
送裴侍御赴。唐代。岑参。羡他骢马郎,元日谒明光。立处闻天语,朝回惹御香。台寒柏树绿,江暖柳条黄。惜别津亭暮,挥戈忆鲁阳。
无心。宋代。顾逢。世态真堪笑,机深祸亦深。多谋还损己,有寿必无心。呕肺因诗苦,开怀遇酒斟。平生随造物,不暇问升沉。
以天坛灵寿杖送莘老。宋代。黄庭坚。王屋千霜老紫藤,扶公休沐对亲朋。异时驷马安车去,拄到天坛愿力能。
离东坡后寄题义师上方。宋代。强至。山水东阳富,僧居更翠微。晴峰露秋骨,古树减烟围。蹄鸟远相应,孤蜂闲自归。予生秉幽尚,梦想在禅扉。
谢高茶使遣饷头贡余。宋代。赵汝腾。东风吹折凤山芽,驿献花箱仗使家。遥想仙芳供御盌,应怜味谏落天涯。厥包锡贡何年始,其苦如饴信地嘉。斋祭无繇陪褥位,膏余分匄咀菁华。
夏景 炎宵恶明烛。宋代。刘辰翁。畏日才宵匿,谁教烛又添。明虽无可恶,看得故成炎。漏永风如禁,膏残饮未厌。万枝何用许,一点有人嫌。蛾命那知惜,虫花懒复占。吴牛应自笑,何事畏银蟾。
扈跸词三十二首 保定候驾四首 其一。明代。陆深。翼善冲天白玉绦,团龙鞶绣赭黄袍。山陵南去三千里,紫气红尘一骑高。
临江仙 观家庭恩怨记新剧。魏晋。高燮。万箭攒胸肠欲断,当场一哭难胜。牵衣挽袖剧酸辛。哥哥行不得,声泪已如倾。蓦地奇冤何处诉,呼天天也无灵。可怜到死未分明。鸳鸯生拆散,骨肉太无情。
游仙词十首,并引 其五。宋代。郑元祐。云旗阿母降珠庭,母为双成欲授经。尘世登真无要诀,药囊辛苦贮参苓。
水月清华亭。明代。袁华。昼锦堂中结小亭,方池如鉴照檐楹。山河影落鲛宫迥,蘋藻光涵兔魄明。神女凌波遗玉佩,素娥飞辔下瑶笙。一尘隔断人间世,独倚高明爽气清。
会郑有功。宋代。赵鼎。江流变血火连天,闻道舟行相后先。今世谋身无第一,政缘夫子爱逃禅。
答吴均诗三首 其三。南北朝。周兴嗣。昔别襄城村,同会长安市。谁学莱芜甑,本得王乔履。阶前养素鹤,池中饴赤鲤。一往玉壶上,兼复见箫史。
恭和先人南阳成室原韵 其四。明代。游朴。龙卧无缘入汉宫,研精理性一丘中。种松拟息千年鹤,秇竹多收九夏风。坐向竹林消世虑,结成松子见元功。茯苓出土今如斗,雷雨年年起箨龙。
致政中奉胡公挽词。宋代。孙觌。钓石骎骎上绿苔,起弹长铗咏归哉。此翁矍铄丹心在,老子婆娑两鬓催。一夜剑津龙化后,千年辽海鹤归来。匆匆鼓吹城南路,往和松风万壑哀。
【越调】霜角。元代。张可久。新安八景花屏春晓初日沧凉,海霞摇曙光。几招好山如画,晴蔼蔼,郁苍苍。众芳,云景香,道人眠石床。唤起南华梦蝶,莺啼在,绿垂杨。练溪晚渡淡烟微隔,几点投林翮。千古澄江秀句,空感慨,有谁索?拍拍,水光白,小舟争过客。沽酒归来樵叟,相随到,许仙宅。南山秋色华盖亭亭,向阳松桂荣。背立夜坛朝斗,直下看,老人星。地灵,风物清,众峰环翠嬴。千古仙山道气,谁高似,许宣平。王陵夕照暮蝉声咽,几树白杨叶。细细看云岚旧隐,遗庙在,表忠烈。翌结,弓剑冗,苔花碑字灭。远水残阳西下,今人见,古时月。水西烟雨沙浅波平,孤舟长日横。淡墨潇湘八景,谁移向,富山城。净名,疏磐声,暮归何处僧?明日披云风顶,呼太白,赏新晴。渔梁送客浪花飞雪,船阁苍云缺。一片鸬鹚西照,樯燕语,柳丝结。话别,情硬咽,酒边歌未阕。他日寄书双鲤,顺流过,钓台月。黄山雪霁云开洞府,按罢琼妃舞。三十六峰图画,张素锦,列冰柱。几缕,翠烟聚,晓妆眉更妩。一个山头不白,人知是,炼丹处。紫阳书声楼观飞惊,好山环翠屏。谁向山中讲授,朱夫子,鲁先生。短檠,雪屋灯,琅琅终夜声。传得先儒道妙,百世下,以文鸣。
书扇寄玉嵒在瑶芳所书是日食金桃(洪武庚戌。元代。杨维桢。昨日追随阿母游,锦袍人在紫云楼。谱传玉笛俄相许,果出金桃不外求。先生以洪武庚戌夏五月辛丑卒,此诗其绝笔也。
邓掾知言再和暮春诗见视过形推奖有意论诗报。宋代。晁说之。君侯哦苦淡,雅不爱深红。冷眼看春尽,愁肠欲海空。近寻山谷体,远到建安风。只恐妨高步,令君似我穷。
送胡宪使伯贤赴滇中六首 其四。明代。欧大任。岛夷曾畏伏波军,久见边尘断吐蕃。白日烟消西洱海,青天云捲雪山门。
梧桐树。元代。牧常晁。这金丹,无二道。方寸不离真水火,既未相颠倒。个中运用不辞劳。海底天心呼吸到。现出长生宝。
两相惜行赠别吴仲伦归白沙并柬曾自升。元代。刘崧。江上霾雪阴雨积,野径荒荒断行迹。故人东来忽过我,把臂惊呼两相惜。十年东南兵甲频,豪杰往往沦风尘。躯干轩昂力如虎,观子岂是寻常人。忆曾同作匡山客,醉上层峰看秋色。流水空明龙子潭,碧桃尽绕仙人宅。中坛欲上心力摧,惊风怒雹从空来。却携短剑问卜筴,乘槎径欲窥蓬莱。时移事异髦鬓改,白璧泥沙閟光彩。青鸟高飞竟不回,消息微茫堕云海。君从何年堕白沙,我亦归种珠林瓜。青山闭户宜落日,一水只隔城东霞。感君远来当此夕,露牖风灯暗虚席。一杯浊酒千斟感,忽忆原尝泪沾臆。由来变化纷龙鱼,老我无成空学书。西行定遇曾文学,为问朗溪石笋今何如。
尹楼岩久留华亭。宋代。朱南杰。风雷昨夜揭窗纱,未信楼岩不忆家。和靖山头春到了,莫因寻鹤负梅花。
题曾公卷采菊图。宋代。韩驹。九日东篱采落英,白衣遥见眼能明。向令自有杯中物,一段风流可得成。
九日同序翁邵园赏菊赴李蒲汀之约用旧韵。明代。王立道。几年闻说邵家园,今日黄花对绿尊。水阁山亭斜肖郭,柳蹊松坞曲成村。登高直倚林梢槛,向夕仍开竹外轩。莫谓丝纶有馀暇,太平箫鼓藉君恩。
秋怀用东坡韵 其二。清代。李超琼。昨宵声喧豗,卷地走飞雨。凄切傍枕鸣,亦有孤蛩语。似诉穷黎心,今夕愁败堵。茅屋破且颓,遑论滴漏苦。不识滨湖田,谁能捍禾黍。三吴亟水利,宣泄汇黄浦。胡为三日霖,遂使忧百亩。蛩兮尔毋然,会见晴光吐。
偈颂一百零二首。魏晋。释慧远。陇麦青春燕色过,岭云散尽楚天高。翻思欢喜园中事,八万魔军争奈何。
晚春过夏侯校书值其沉醉戏赠。唐代。李端。欹冠枕如意,独寝落花前。姚馥清时醉,边韶白日眠。曝裈还当屋,张幕便成天。谒客唯题凤,偷儿欲觇毡。失杯犹离席,坠履反登筵。本是墙东隐,今为瓮下仙。卧龙髯乍磔,栖蝶腹何便。阮籍供琴韵,陶潜馀秫田。人逢毂阳望,春似永和年。顾我非工饮,期君行见怜。尝知渴羌好,亦觉醉胡贤。炙熟樽方竭,车回辖且全。噀风仍作雨,洒地即成泉。自鄙新丰过,迟回惜十年。
为陈叔原题渔樵图。明代。蓝智。武夷老人年七十,昼业渔樵妻夜织。有儿长大不读书,采山钓濑供衣食。此翁自是神仙徒,床头酒香不用沽。生逢太平少征敛,虽有生产无官租。昨朝自携书一束,过我衡门看秋菊。新图苍莽烟水寒,复有疏篁间枯木。一客负薪山路长,一客傍船渔在梁。荒林无人日未落,偶坐有意俱相忘。知君老去犹爱此,能以安閒遗孙子。愧我十年尘土间,按图欲借溪南山。
咏菊。明代。丘浚。浅红淡白间深黄,簇簇新妆阵阵香。无限枝头好颜色,可怜开不为重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