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都望幸。唐代。章碣。懒修珠翠上高台,眉月连娟恨不开。纵使东巡也无益,君王自领美人来。
参考资料:
1、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二):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10-111
2、尚作恩 等.晚唐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213-215
据五代王定保的《唐摭言》卷九“好知己恶及第”条云:“邵安石,连州人也。高湘侍郎南迁归阔,途次连江,安石以所业投献遇知,遂攀至整下。湘主文,安石摧第。诗人章碣赋《东都望幸》讽刺之。”可知这首诗为讽刺唐代科举制度中拘私舞弊的情形而作的。
参考资料:
1、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二):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10-111
《诗品》的作者司空图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苏东坡讲:“言有尽而意无穷。”《说诗粹语》的作者沈德潜也说:“诗要讲弦外音,味外味。”都是说诗要含蓄蕴藉,要有言外之意,才能使人读了感到诗意深厚,有无穷的意味。这首诗就有这个特点。从表面上看,这首诗写的是失幸的官女怨恨君王的无情,然而仔细读来,却大有深意。诗人把准备应试的考生比作望幸的宫女,把主考官比作君王,把“美人”比做因主考官询私情而得中者。诗中含而不露,却又无情地讽刺了唐代科举制度中拘私舞弊的情形。
诗人一开笔,便描绘了一个登上高台而无心打扮愁眉紧锁愤慈难平的官女形象。第一句是写失幸官女怨恨之情态。第二句则进一步描写这个官女愁怨的面容。上一句是对官女体态的勾勒,下一句是对宫女的面容表情工笔细描。二者互相补充,相互映衬、便将望幸官女的情态、心绪,由表及里地合盘托出。既有表情的愁怨、又有内心的愤慈。作者匠心独运,借宫女之情,官女之态含而不露地将当时考生情态真实地表现出来。从宫女的“懒修珠翠”“眉······不开”,可以看到考生恨怨之看到考生愤慈之意。宫女对皇帝的恨怨正是考生对主考的恨怨。两句诗未着考生一字,考生的音容,表情与情怨内心的活动便悄然表露。可见诗人含蓄的笔法运用得十分纯熟。
第三句在全诗结构上又掀波澜,在前两句的基础上,诗人又宕开一笔:即使将皇帝望来,也全然无益。这一笔使诗情更深,使诗味更浓。乍看“纵使东巡”四字,会为望幸的宫女庆幸,皇帝还算有情,终于来了,为之一喜,可是再读“也无益”三字,会为之一惊,这样一喜一惊,更引人深思,使诗在跌宕中上升至理性高度,悟出一条道理。紧接第四句,一语道破:“君王自领美人来。”君王已经有了心上人了。这句如定音的锣鼓,既点明了“懒修珠翠”、“眉月连娟恨不开”的原因,又总括地指出“也无益”的道理,也说明了美丽的宫女失宠的原因是由于皇帝的偏爱。而考生寒窗十年不得中的原因也就清楚了,原来是由于主考官的狗私舞弊,他们早就有了“意中人”。该诗语言锐利泼辣,一针见血地道出了要害所在,具有很强的社会意义。
全诗文情自然,比拟切至,妙用隐喻,而能使人心领神会,感到含蓄有味。诗的语言也颇有特色。三、四两句自然流畅,犹如口语。一、二两句瑰丽多姿,雕饰工巧。“懒修珠翠”、“眉月连娟”等寥寥几字,把宫女姣美的形貌和懒洋洋的情态描绘得惟妙惟肖。愈写出宫女之美,愈显出“君王”之恶,是富有表现力的。诗中形象优美,除别有寓意外,仍然具有作为宫怨诗的完整的意境。方干《赠进士章碣》诗云:“织锦虽云用旧机,抽梭起样更新奇”,这首小诗用的虽是传统的比兴手法,却写得新颖别致,也可以说是“用旧机”织出的新“锦”。
参考资料:
1、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317
2、尚作恩 等.晚唐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213-215
章碣(836—905年),唐代诗人,字丽山,章孝标之子。唐乾符三年(876年)进士。乾符中,侍郎高湘自长沙携邵安石(广东连县人)来京,高湘主持考试,邵安石及第。...
章碣。章碣(836—905年),唐代诗人,字丽山,章孝标之子。唐乾符三年(876年)进士。乾符中,侍郎高湘自长沙携邵安石(广东连县人)来京,高湘主持考试,邵安石及第。
邳州重修宣圣庙疏。元代。耶律楚材。宣尼万古帝王师,可叹荆榛没古祠。重整庠宫阐文教,颙观日月再明时。
醉中长歌。宋代。陆游。阑干斗柄摇天东,人间一夜回春风。注桃染柳岁相似,惟我衰颜非昔红。可怜逢春不自感,更欲使气惊儿童。烟郊射雉锦臆碎,水亭供鱠金盘空。归穿南市万人看,流星突过连钱骢。高楼作歌醉自写,墨光烛焰交长虹。人生未死贵适意,万里作客元非穷。故人夜直金銮殿,僵卧独听宫门钟。
天道。五代。冯道。穷达皆由命,何劳发叹声。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冬去冰须泮,春来草自生。请君观此理,天道甚分明。
老饕赋。宋代。苏轼。庖丁鼓刀,易牙烹熬,水欲新而釜欲洁,火恶陈而薪恶劳。 九蒸暴而日燥,百上下而汤鏖。尝项上之一脔,嚼霜前之两螯; 烂樱珠之煎蜜,滃杏酪之蒸糕; 蛤半熟而含酒,蟹微生而带糟。 盖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婉彼姬姜,颜如李桃,弹湘妃之玉瑟,鼓帝子之云璈, 命仙人之萼绿华,舞古曲之郁轮袍。 引南海之玻黎,酌凉州之葡萄,愿先生之耆寿,分余沥与两髦。 候红潮于玉颊,敬暖响于檀槽, 忽累珠之妙唱,抽独茧之长缲; 闵手倦而少休,疑吻燥而当膏。 倒一缸之雪乳,列百柂之琼艘。各眼滟于秋水,咸骨醉于春醪。美人告去已而云散,先生方兀然而禅逃。响松风于蟹眼,浮雪花于兔毫。先生一笑而起,渺海阔而天高。
偶成齿发吟作长庆体示伯龙子念君载。明代。王世贞。发白况乃寡,齿痛行复落。此事当渐来,委蜕偶先觉。观电等浮荣,嚼蜡如好爵。驰思佐坟典,策勋播寥廓。其名在千古,真识久冥漠。先民有遗言,及时当行乐。稍往忽已空,未来畴能度。营为醇醲腐,精恐佳丽凿。惝恍出世言,渺茫长生药。成證聊自暖,齐物终妄作。事事能误人,破了亦无着。语罢当更愁,愁来又成错。
中秋夜有怀。清代。陈忠平。素夜明窗几,十分圆月时。清光真可把,兰露复相滋。呵梦虫鸣缓,贪凉人醒迟。起将无限思,遣作感秋诗。
曹仁宪谨荣寿。清代。郑廷理。洛邑阴阳和气充,地灵人杰古今同。名区旧有耆英会,八十翁偕七十翁。
杭州次周大韵。宋代。蔡肇。使君诗句益超然,文阵收工是昔年。本是东南遗爱守,聊从岩谷甚臞仙。莫嫌供给难留客,只为湖山已自贤。好请东封西狩颂,老来词格似甘泉。
春日从叔招游上方。明代。皇甫汸。共倦风尘役,俱怀山水游。郊容争媚日,湖景独澄秋。细草横塘路,轻帆茂苑舟。松深遥辨寺,花密屡经丘。禅定闻春鸟,机忘见瞑鸥。省腰知病起,延步惜芳留。信有林中逸,何须物外求。多惭小阮醉,犹得预清流。
浣溪沙 舟中纪事。元代。姚燧。白发年来自笑余。孔方从有绝交书。谁怜多病麴生疏。两岸行人争抵掌,谁家舟上载篮舆。江南休问看山无。
满江红 和金直卿冬日述怀。魏晋。张野。冻云垂野,乍乾坤惨淡,冰花飞落。卷地朔风寒彻骨,且把貂裘重着。美酒千钟,清歌一曲,未用伤飘泊。君看席上,玉人娇胜花萼。自笑老矣元龙,黄尘两鬓,镜里今非昨。不愿腰间悬斗印,不愿身骑黄鹤。非俗非仙,半醒半醉,只恐人猜却。钟期安在,为谁重理弦索。
梅花集句 其二十八。金朝。李龏。闰月今年春意赊,年光误客转思家。夜来有梦登归路,侵岸疏梅已放花。
和昌谷金铜仙人辞汉歌。清代。林朝崧。汉宫不见偷桃客,青雀西飞也无迹。悔把黄金铸此身,劫灰吹尽昆池碧。东指许都几千里,灞桥柳色悲行子。前度刘郎似梦中,秋风空记歌汾水。一生泪尽长安道,月照茂陵松柏老。无复江山属汉家,区区况乃金盘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