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桥感事。唐代。吴融。太行和雪叠晴空,二月郊原尚朔风。饮马早闻临渭北,射雕今欲过山东。百年徒有伊川叹,五利宁无魏绛功?日暮长亭正愁绝,哀笳一曲戍烟中。
参考资料:
1、孙建军等主编.《全唐诗》选注 (1-16册):线装书局,2002年01月第1版:第4601-4602页
2、郭有勤主编.长治在腾飞: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09:第289页
公元890年(大顺元年),朝廷发兵征讨藩镇李克用,战于太行山一带,三战三败。次年,诗人在潞州金桥(今山西上党)凭吊战场,写下此诗。
参考资料:
1、张忠纲主编.全唐诗大辞典 国家“九五”规划重点图书:语文出版社,2000.09:第237页
这是一篇政治抒情诗 。《唐诗鼓吹评注》谓 :此诗“指孙揆败于沙陀之事”。沙陀,以族名代称藩镇李克用 。唐昭宗大顺元年(890),李克用占据邢 、洛、 磁三州。昭宗不顾多数大臣的反对,采用了宰相张浚等人发兵讨李的主张。由于对形势估计不足,结果三战三败。张浚的副手孙揆,就在这年九月李克用破潞州(今山西长治西南)时被杀。李克用的军队乘胜纵兵夺掠晋、绛、河中一带 。百姓家破人亡 ,赤地千里 。大顺二年春正月 ,昭宗被迫罢了张浚等人的官,二月又为李克用加官晋爵 。 诗人吴融时在潞州金桥,有感于此,写下此诗。
首联“太行和雪叠晴空,二月郊原尚朔风。”的意思是:皑皑白雪覆盖着巍巍太行,重峦叠嶂,高耸在晴朗的天空。红日、白雪、蓝天,色彩鲜明,宛若浮雕。时令已是早春二月,莽莽郊原依然是北风狂舞,寒意料峭。一个“尚”字,用得极妙,写出了诗人的心境和感触。目之所见,体之所感,丝毫没有春意。景色之美,气候之寒,更衬出诗人心中的悲凉。两句为下面的“感事”,渲染了气氛。
颔、颈两联,一连串用了四个历史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政治形势的认识和感叹。用典,是古典诗中常用的一种形象化的手法。一首诗中过多地用典,往往会弄得诗意晦涩难明。《金桥感事》虽连用数典,却不觉难懂。诗人正是在曲折变化中,贴切地表达了难以直言之隐旨,把抽象的感情变得形象化、具体化了,题旨亦因之更为突出、鲜明。“饮马”,是用《左传》故事。公元前579年,晋楚战争中,楚军骄横狂妄,扬言“饮马于河(黄河)而归”。这里比喻李克用有“饮马于河”的军事野心。因为李克用的军队,早在公元883年(中和三年)与黄巢作战时,就已打进过帝都长安,故说“饮马早闻临渭北”。“射雕”,用了北齐斛律光射落雕鸟的故事。“雕”是一种鸷鸟,猛健善飞,不易射得。这里用斛律光的英勇善射,暗喻实力强大的李克用将要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山东”指太行山以东地区。这句是说李军正蓄谋打过太行山。
“百年徒有伊川叹,五利宁无魏绛功?”笔锋一转,由述古喻今进而抒感言怀。诗人没有直抒胸臆,仍然是借用典故来表达。“百年”句用了周朝辛有的故事。周平王迁都洛阳时,大夫辛有在伊水附近看到一个披发的人在野外祭祀。披发是戎族的风俗习惯,辛有据此预言这地方必将沦为戎人居住。辛有死后,戎人果然迁居于伊水之滨。诗人在藩镇割据的混战中,预感到唐王朝必将灭亡。他不可能直陈其事,但又不能不说,所以用辛有的典故,巧妙地抒发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辛有的预言生前无人理睬,死后却备受赞叹,这根本没有作用。肺腑之言,泻于毫端。尽管个人不能挽狂澜于既倒,但诗人仍希望皇上采用古时魏绛的方法,以期收到“五利”之功。魏绛是春秋时晋悼公的大夫。晋国所在地的山西,是个汉、戎杂居的地方,民族间经常发生战争。魏绛曾建议用“和戎”方式解决矛盾,他认为“和戎”有“五利”,晋悼公采用了魏绛的主张,因此收到“修民事,田以时”的政治效果。这句,通过肯定魏绛,婉转地批判了唐王朝这次对李克用的用兵。
“日暮长亭正愁绝,哀笳一曲戍烟中”中以情景交融之笔结束全诗。夕阳西沉,长亭遥对,哀笳一曲,戍烟四起,在这般战乱凄凉的环境中,一位“惊时感事俱无奈”(见其《重阳日荆州作》)的诗人,独自忧愁、感伤。胡笳,是一种乐器,可以表达喜怒哀乐等不同的感情。这里用一“哀”字状胡笳声,不仅把客观世界的声音同诗人主观世界的感情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且暗示着这次战争的失败,必将给百姓带来更大的灾难。“戍烟”,戍楼的烽烟,与在太平时节的缭绕炊烟全然不同,给人一种动乱不安的感觉。二句十四字,把情、景、事,声、色、形,熔铸于一炉,真是极尽精炼概括之能事。
全诗情感激越,悲愤凄怆,诗人的忧思愁绪,在诗中层层推进,千回百折,读来让人荡气回肠,心潮起伏。
参考资料:
1、萧涤非等著.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09:第1337-1338页
2、邓诗萍主编.唐诗鉴赏大典 4: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05:第195页
吴融,唐代诗人。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吴融生于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卒于唐昭宗天复三年(903),享年五十四岁。他生当晚唐后期,一个较前期更为混乱、矛盾、黑暗的时代,他死后三年,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也就走入历史了,因此,吴融可以说是整个大唐帝国走向灭亡的见证者之一。...
吴融。吴融,唐代诗人。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吴融生于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卒于唐昭宗天复三年(903),享年五十四岁。他生当晚唐后期,一个较前期更为混乱、矛盾、黑暗的时代,他死后三年,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也就走入历史了,因此,吴融可以说是整个大唐帝国走向灭亡的见证者之一。
醉书。宋代。陆游。半年愁病剧,一雨喜凉新。稍与药囊远,初容酒醆亲。浩歌惊世俗,狂语任天真。我亦轻余子,君当恕醉人。
碧云谣。唐代。张乔。麻姑潮至正淹身,休讶浔阳信不真。为报赤阑桥道士,红娘留难白夫人。
绮罗香 秋雨。清代。张玉珍。芳榭香消,野塘波冷,又是乍寒天气。疏雨朦胧,故弄一庭秋意。吹数片、林叶轻黄,添几寸、苔痕深翠。算时光、已届重阳,东篱应访菊开未。西窗帘幕静掩,怪底潇潇飒飒,排愁无地。暗逗离心,别有凄凉滋味。画桥外、烟柳低垂,碧槛畔、露蛩声细。更何堪、滴向梧桐,夜阑浑不寐。
题严公祠。宋代。李处权。挂席上桐庐,溪山似画图。斯人不复见,吾道一何孤。谁入非熊梦,真成失马从。清风端未泯,犹可激贪夫。
过济源和香山居士韵。元代。耶律楚材。覃怀胜游地,济渎垂名久。忽见乐天吟,笑我输先手。丽词金玉振,老笔风雷走。乘兴试续貂,启我谈天口。平湖涌泉注,清凉莹无垢。凭槛瞰涟漪,风髯尘抖擞。龙孙十万竿,蓊翳浓阴厚。沁水济源东,天坛王屋右。秀色已可餐,何须杜康酒。步步总堪诗,佳篇如素有。赓酬淡相对,独有龙冈叟。亭上几徘徊,斜阳西入酉。晚年归意切,对此空沉首。何日遂初心,营居碧林后。
游崆峒山广成宫。明代。欧大任。轩辕曾问道,宅自至人开。白犬高云下,玄珠赤水来。花深飘绛节,草暖积香台。西去襄城近,还寻大隗回。
蝶恋花。宋代。叶梦得。薄雪消时春已半。踏遍苍苔,手挽花枝看。一缕游丝牵不断。多情更觉蜂儿乱。尽日平波回远岸。倒影浮光,却记冰初泮。酒力无多吹易散。余寒向晚风惊幔。
宫词 其二十四。宋代。周彦质。未明冠佩集龙楼,上宰貂蝉导冕旒。羌虏欢呼瞻盛礼,躬迎八宝受天休。
李肃毅侯挽诗四首 其四。清代。黄遵宪。九州人士走求官,婢膝奴颜眼惯看。满箧谤书疑帝制,一床踞坐骂儒冠。总无死士能酬报,每驳言官更耐弹。人哭感恩我知己,廿年已慨霸才难。
次韵李参政秋怀十绝。宋代。魏了翁。书棚尚有送春诗,由见秋风满范围。夜雨床头多酿酒,天边一舸有人归。
寿王逸轩。明代。林文俊。隐居谷口漫逃名,时有高人扣竹扃。枕簟昼长迷蝶梦,江湖天阔羡鸿冥。囊收珠玉几千首,家住蓬壶近百龄。他日一杯何处祝,夜深频望老人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