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宋代。苏轼。霜余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颍咽。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参考资料:
1、王秋生 .《欧阳修、苏轼颍州诗词详注辑评》 .合肥 :黄山书社 ,2004 :496 .
2、 曾凡礼 .《苏东坡词选释》 .呼和浩特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81 :73 .
3、 梁洪俊 .《八年级现代文与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详讲精练》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1 :115 .
4、 沙灵娜 .《宋词三百首全译》 .贵阳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8 :125-126 .
这是一首追和之词,所和者为欧阳修咏颍州西湖的《木兰花令》词。此词作于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八月,时苏轼知颍州。苏轼和欧阳修师生情深,来到颍州游览西湖之时,想起往日欧公所吟西湖之词,遂步其韵和作此首词。
参考资料:
1、王德先 .《宋词鉴赏大典》 .长春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9 :156 .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上片写自己泛舟颍河时触景生情,下片写月出波心而生的感慨和思念之情。全词委婉深沉,清丽凄恻,情深意长,表达了对恩师的怀念之情。
“霜馀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颖咽”,上阕起首两句描写了作者泛游颍河所见到的景致。颍州有颍河汝水,最终汇于淮河之中。“霜馀”两字交代作者到颍州时正值深秋,秋高天旱、草木枯萎,颍河也失去了春夏时期波澜壮阔的气势,温婉细流涓涓而下。水声潺潺,在作者听来,如怨如慕,恰恰吻合他此时思念恩师的心情。将河水拟人化的写法,更显得情真意切。
“佳人尤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通过写颍州人对于欧阳修的怀念,表达了词人自己深切的思念。其中有人生如梭的慨叹,时间如同闪电一样快速逝去,只有像欧阳修那样为人、为政、为文,才能够长久得被人们铭记。欧阳修在颍州期间,颇有政声,建树多多,深得当地父老的敬重与爱戴。颍州父老为了纪念这位文坛巨匠作出的贡献,不但世代传唱他在颍州创作的诗词,还立祠以表怀思。四十三年转瞬飞逝,而恩师也已驾鹤多年,作者不由得慨叹时光无情,对先师的怀念有增无减,令人动容。
下阕体例与上阕基本一致,均为由景及情,前面两句写颍河的晚景。“草头秋露流珠滑”,深秋的晚上,已经开始降下露水,露珠晶莹剔透且圆润光滑,但却不能长存。“三五盈盈还二八”点明月亮阴晴圆缺的状态。南朝鲍照有诗“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南朝萧统《文选》为其作注释日:“二八,十六日也。”在这首《木兰花令》里,词人以露珠的流逝与月亮的圆缺慨叹时光飞逝、人生无常,也是对前文“四十三年如电抹”的诠释。
“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作者全词结尾处将主旨进一步明朗化。四十三年过去了,现在能记得醉翁的人还剩下几个。恐怕只有作者与这倒影在西湖水底的明月。作者以拟人化的手法写西湖月能“识翁”,含蓄写出欧阳修在颍州时常常夜游西湖,用西湖见证醉翁在颍州的所有功绩。
苏轼少年求学京城,得到欧阳修的赏识与提携。后来两人又政见相同,诗文相和,成为忘年之交。在苏轼的人生中,欧阳修对其行文、为政、处事,都产生了很大影响。正因如此,作者的慨叹与思念才显得情意绵绵、动人肺腑。而此词更出彩的一点,在于词人将内心的真情揉碎于水光月色之中,缠绵悱恻,娓娓道来,氤氲进人的内心深处。
参考资料:
1、刘默,陈思思,黄桂月 .《宋词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2 :136 .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梅花 其二。明代。刘璟。子建当年赋洛神,一时邂逅未为真。若知江上芳心客,岂慕岩阿艳质人。月冷香魂常入幕,天寒罗袜不生尘。建安风骨多豪俊,可惜无诗咏此春。
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唐代。李商隐。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任 一作:待)
点绛唇·素香丁香。宋代。王十朋。落木萧萧,琉璃叶下琼葩吐。素香柔树。雅称幽人趣。无意争先,梅蕊休相妒。含春雨。结愁千绪。似忆江南主。
送常熟张令被徵。明代。王世贞。知尔鸣琴报政成,琴川一带尽春声。青门忽饯神明宰,紫禁聊为献纳行。束发已论当世事,批鳞宁爱异时名。争看百里郎官重,天上张星转不轻。
咏儒释道三教总赠程洁庵:道教十四首 其四 损之又损。元代。李道纯。艮兑交重山泽损,戒人惩忿绝嗔痴。损之又损无惩窒,绝学无为入圣基。
发安化回望黄州山。宋代。张耒。流落江湖四见春,天恩复与两朱轮。几年鱼鸟真相得,从此江山是故人。碧落已瞻新日月,故园好在旧交亲。此生已免嘲伧父,莫避北风京凉尘。
摸鱼儿(甲申客路闻鹃)。宋代。刘将孙。雨萧萧、春寒欲暮。杜鹃声转□□。东风与汝何恩怨,强管人间去住。行且去。漫憔悴十年,愁得身成树。青青故宇。看浩荡灵修,徘徊落日,不乐复何故。曾听处。少日京华行路。青灯梦断无语。风林飒飒鸡声乱,摇落壮心如土。今又古。任啼到天明,清血流红雨。人生几许。且赢得刘郎,看花眼惯,懒复赋前度。
哭沈行彦宫教。宋代。王洋。气迥神清形骨立,蓝绶纡腰垂四十。年侵运栉发蒙丝,日晚煮藜羹不粒。教司胄子禄方来,日薄西山风已急。平生失意固多端,忽向幽泉犹饮泣。
自瀛德趋东昌道中杂言八首 其二。明代。蔡文范。甸服仍周典,沟渠自禹功。幽并千涧合,江汉万方同。翠柳沿堤暗,雕枫积坞红。谁家调锦瑟,清宴小楼中。
寒食卧疾喜李少府见寻。唐代。王昌龄。弱冠早登龙,今来喜再逢。何知春月柳,犹忆岁寒松。烟火临寒食,笠歌达曙钟。喧喧斗鸡道,行乐羡朋从。
南乡子 次冯雪崖韵二首。元代。姚燧。荆宪品皆加。才罢还除世共华。恨杀岘山山下路,梅花。谁醉双瓶玉照沙。涂水听宣麻。行脚阳春起未涯。君去莫嗟风土异,堪夸。君祖乡邻
和尹宗闵书记四月二日候客溪上潞守李献甫具。宋代。李复。溪园经岁不曾开,逸兴何妨候客回。春色堂堂辞我去,暑风咄咄逼人来。追凉故绕池边树,分坐时侵石上苔。皂盖归城鱼鸟乐,更延虚静独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