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王挽词。宋代。徐铉。倏忽千龄尽,冥茫万事空。青松洛阳陌,荒草建康宫。道德遗文在,兴衰自古同。受恩无补报,反袂泣途穷。
徐铉(916年—991年)南唐,北宋初年文学家、书法家。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历官五代吴校书郎、南唐知制诰、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后随李煜归宋,官至散骑常侍,世称徐骑省。淳化初因事贬静难军行军司马。曾受诏与句中正等校定《说文解字》。工于书,好李斯小篆。与弟徐锴有文名,号称“二徐”;又与韩熙载齐名,江东谓之“韩徐”。...
徐铉。徐铉(916年—991年)南唐,北宋初年文学家、书法家。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历官五代吴校书郎、南唐知制诰、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后随李煜归宋,官至散骑常侍,世称徐骑省。淳化初因事贬静难军行军司马。曾受诏与句中正等校定《说文解字》。工于书,好李斯小篆。与弟徐锴有文名,号称“二徐”;又与韩熙载齐名,江东谓之“韩徐”。
寄别参政。宋代。方岳。一见臞仙眼为清,寒温未了与谈经。有书谷问文中子,无策崇窥传说星。马瘦不妨吟下泽,鹤归宁复唳华亭。独于知己难忘在,投老残编傥乞灵。
春日忆李白。唐代。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子陵先生,故人光武,以道相忘。幸炎符在握,六龙在御,臣来亿兆,阳德方刚。自是先生,独全高节,归去江湖乐未央。动星象,被羊裘傲睨,一世轩裳。
高哉不事侯王。爱此地山高水更长。盖先生心地,超乎日月,又谁如光武,器量包荒。立懦帘顽,有功名教,万世清风更激扬。无古今,想云山郁郁,江水泱泱。
沁园春·子陵先生。宋代。林正大。 子陵先生,故人光武,以道相忘。幸炎符在握,六龙在御,臣来亿兆,阳德方刚。自是先生,独全高节,归去江湖乐未央。动星象,被羊裘傲睨,一世轩裳。 高哉不事侯王。爱此地山高水更长。盖先生心地,超乎日月,又谁如光武,器量包荒。立懦帘顽,有功名教,万世清风更激扬。无古今,想云山郁郁,江水泱泱。
九月望日同大阳有台二使君泛湖出郭二首 其一。明代。边贡。野眺邻幽旷,移舟出水关。上卿双盖迥,渔父一蓑閒。坠叶纷飘座,回汀曲抱山。芳尊对摇落,不醉可须还。
江涨。唐代。杜甫。江涨柴门外,儿童报急流。下床高数尺,倚杖没中洲。细动迎风燕,轻摇逐浪鸥。渔人萦小楫,容易拔船头。
灵岩琴台畔松径遇吴师因赠。明代。邓云霄。琴台出石径,三月松花黄。好风从东来,散落皆天香。野老行茯苓,白石煮琼浆。扫花春酿熟,醉饱能休粮。萝薜洞门古,闭关春昼长。谁知灵岩畔,已到蓬山乡。野老竟为谁,恐是汉张良。
赠陈毓瑞。清代。陈慕周。东皇不问车,澒洞风尘走。长夜恨漫漫,无复元黄剖。晨兴媚少年,入夕惊老丑。春来一舒顾,春去又搔首。百感胸臆填,吾衰信非偶。陈子中廓如,诸相等尘垢。卅载世网投,酸辛桓在口。君今年六十,往事尽刍狗。静理动中悟,物我两无有。易义在随时,苍精转新柳。和神为先驱,用作扫愁帚。烟景满郊坰,形骸放诗酒。吾欲从之游,日日携红友。理乱付空蒙,大块一培塿。
颂古二十首 其十八。宋代。释道颜。闻刬除露布葛藤,不用之乎者也。饶君句下精通,未免唤驴作马。
息园赏杏花得枝字。明代。黄姬水。平津旧辟招贤馆,乘兴来寻惬赏期。南陌青旗醮甲酒,东风小苑断肠枝。游丝日暖即横路,舞燕泥香故掠池。见说醉花宜及昼,可能辜负艳阳时。
水调歌头。。梁启超。拍碎双玉斗,慷慨一何多。满腔都是血泪,无处着悲歌。三百年来王气,满目山河依旧,人事竟如何?百户尚牛酒,四塞已干戈。千金剑,万言策,两蹉跎。醉中呵壁自语,醒后一滂沱。不恨年华去也,只恐少年心事,强半为销磨。愿替众生病,稽首礼维摩。
长干宝塔放光偈。明代。等慈润公。戊午孟冬丙辰朔,长干塔下闻天乐。洪公大建华严期,贤圣粉纭齐赴约。百千善信云从龙,遐迩资粮川就壑。众香缥缈烟岚浮,万烛炜煌星斗错。欲表南询五十三,法筵清众仍相若。绕塔幢幡四色分,开经钟鼓三通作。梵呗同宣出妙音,见闻随喜生欢乐。始知无碍法门中,处处圆融非住著。只消半偈悟无生,能使群迷趋正觉。一体均沾法乳恩,情与无情学无学。野禽并作迦陵鸣,霜风亦共天花落。塔顶金光觉倍明,塔心宝相如新琢。铃索时时杂《濩》、《韶》,檐廊夜夜栖鸾鹤。八面玲珑透碧霄,九层宛转流丹雘。卷石三山钟阜低,弹丸千里舆图缩。门门皆得见如来,俨然弥勒开楼阁。金刚密迹驱雷霆,宝杵灵威失干莫。慧灯无尽破重昏,甘露洪施济枯浊。亦如多宝现全身,为听莲华从地跃。由来此塔非寻常,七宝龛中舍利藏。往昔神光犹间发,况今大法重敷扬。啐啄因缘相辏泊,七十二门同放光。光中出生无量塔,一一悬灯散妙香。香光庄严亦何限,遍涌金莲坐宝王。十方菩萨如鳞次,八部天龙若雁行。化佛光明复如是,法尔神通示寂常。重重涉入极微妙,梵网珠交心自耀。此光本是世间稀,见者何人不欣乐。或齐合掌向虚空,或举高声称佛号。或投五体拜泥涂,或散千花熏塔庙。或去忙呼眷属来,或频指点傍人道。或上危梯或倚楼,或转悲伤或喜笑。或感禅僧出定看,或留归客停车眺。或有晏坐空林中,一任稠人自喧闹。顿除热恼得清凉,病在还苏老还少。默夺潜消魔外心,无遮重罪咸轻报。其谁不愿发菩提,种种皆由塔光照。此时见者诚有缘,莫因不见空哀怜。即心自性君知不,见与不见皆天渊。世尊八万四千塔,与我无缝相勾连。穷劫至今曾不昧,海枯山击光依然。诸人于此信得及,同泛华严大法船。敬说此偈再礼塔,八万四千光现前。
画堂春 黄牡丹寄纤月阁。清代。顾贞立。国花第一数姚黄。檀痕初晕新妆。娇莺啼午正芬芳。翠绕云裳。帘卷流苏轻漾,画梁双燕栖香。知君研北拥缥缃。试与平章。
登石城驿亭。元代。范梈。南游未是谪,北行不当归。今旦陟崇冈,飘飘风吹衣。始我在京时,双阙凝秋晖。别来守穷海,故国音书稀。窃禄滋愧负,何时睹柴扉。胡不依白日,去即能如飞。驿楼俯平川,其下白云围。雨馀足稻粱,可以信丰饥。去去道路远,王事毋稽违。
红林檎近。宋代。方千里。晓起山光惨,晚来花意寒。映月衣纤缟,因风佩琅玕。三弄江梅听彻,几点岸柳飘残。宛然舞曲初翻。帘影卷波澜。把酒同唤醒,促膝小留欢。清狂痛饮,能消多少杯盘。况人生如寄,相逢半老,岁华休作容易看。
舟中读子进昆仲西游集有怀其人作诗寄之并示。宋代。赵蕃。君是三株树,子非两玉人。水南留步武,竹隐记风神。往者兄同弟,今焉越与秦。细哦诗语妙,如款笑谈真。
袭香亭二首 其二。元代。赵秉文。黄堂公退吏人稀,露下西溪鹤未知。一榻清香无著处,晓风残月独来时。
何寺丞第赏梅叠前催梅韵。明代。潘希曾。墙头细蕊隔年垂,开向春深亦自奇。桃李行卑聊尔尔,冰霜性耐故迟迟。花晨暂觅閒中乐,月夕应添别后思。笑折一枝同浸酒,赏心分付暗香卮。
荆门寄题禅月大师影堂。唐代。齐己。泽国闻师泥日后,蜀王全礼葬馀灰。白莲塔向清泉锁,禅月堂临锦水开。西岳千篇传古律,南宗一句印灵台。不堪只履还西去,葱岭如今无使回。
棹歌十首为豫章刘远公题扁舟江上图。清代。钱谦益。扁舟惯听浪淘声,昨天危沙今日平。唯有江豚吹白浪,夜来还抱石头城。
杂感 其三。明代。王世贞。为性本薄劣,聊乐在诗书。稍与古人近,顿觉世人疏。饱饭藉高卧,忽起临前除。隐隐带西山,历历薄吾庐。百里距非迩,爽气时吞嘘。出门复入门,举足愁尘污。以兹欣散秩,牢落扬雄居。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唐代。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
梅花喜神谱·大蕊八枝。宋代。宋伯仁。高山流水音,泠泠生指下。无与俗人弹,伯牙恐嘲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