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个亭台绿水边,粉墙低处出婵娟。分明识得东风面,不见罗裙血色鲜。
四体美人四首 其四 半截。元代。郑允端。若个亭台绿水边,粉墙低处出婵娟。分明识得东风面,不见罗裙血色鲜。
郑允端(1327 ~1356)字正淑,吴中平江(今江苏省苏州市)人。生于元英宗泰定四年,卒于惠宗至正十六年,年三十岁。出生儒学世家,郑氏曾富雄一郡,有半州之目,人称“花桥郑家”。允端颖敏工诗词,嫁同郡施伯仁。其夫为儒雅之士,夫妻相敬如宾,暇则吟诗自遣,然题涉甚广,不止写闺情。至正十六年(1356)张士诚入平江,家为兵所破,贫病悒悒而卒。宗族之士谥曰“贞懿”,后人称之为“女中之贤智者”。其夫施伯仁编次其遗著成帙,名《肃庸集》一卷。诗集后来历经颠簸,散失了一半多,仅留下百余首诗。...
郑允端。郑允端(1327 ~1356)字正淑,吴中平江(今江苏省苏州市)人。生于元英宗泰定四年,卒于惠宗至正十六年,年三十岁。出生儒学世家,郑氏曾富雄一郡,有半州之目,人称“花桥郑家”。允端颖敏工诗词,嫁同郡施伯仁。其夫为儒雅之士,夫妻相敬如宾,暇则吟诗自遣,然题涉甚广,不止写闺情。至正十六年(1356)张士诚入平江,家为兵所破,贫病悒悒而卒。宗族之士谥曰“贞懿”,后人称之为“女中之贤智者”。其夫施伯仁编次其遗著成帙,名《肃庸集》一卷。诗集后来历经颠簸,散失了一半多,仅留下百余首诗。
再次韵答程帅高机宜四首。宋代。陈造。名德谁今挺古风,人嗟汲直合居中。挥毫有物鬼落胆,与世无心云度空。倚听金銮拜新渥,又烦竹马走群童。贝宫风露鳌峰月,行矣辉华映两瞳。
送朴山人归新罗。唐代。尚颜。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云山过海半,乡树入舟中。 波定遥天出,沙平远岸穷。离心寄何处,目断曙霞东。
早春残雪。唐代。裴虔馀。霁日雕琼彩,幽庭减夜寒。梅飘馀片积,日堕晚光残。零落偏依桂,霏微不掩兰。阴林披雾縠,小沼破冰盘。曲槛霜凝砌,疏篁玉碎竿。已闻三径好,犹可访袁安。
九蕊芙蓉。宋代。刘攽。托根不近芙蓉苑,移植犹依瘴疠乡。并蕊连心九相似,看来还使九回肠。
风流子 金陵怀古。清代。曹贞吉。大江流日夜,寒潮急、寂寞打空城。想玉树曲终,梁尘争落,金钗垂后,斜月低横。如今但、荒台存瓦砾,废殿走鼯鼪。桃叶渡头,半篙春水,莫愁湖畔,一片秋声。南唐成往事,摄山看断碣,梦里三生。千载澄心堂纸,拨灯书名。叹衣冠王谢,高低禾黍,文章庾鲍,冷落沙汀。依旧龙蟠虎踞,渺渺峰青。
遣兴五首 其二。唐代。刘琏。豆实生乔松,成长亦匪易。枝饶风飙摧,叶饱霜露悴。赖此刚劲姿,挺立世所异。壮哉十抱围,根据依厚地。秀色淩烟霞,清阴却炎炽。鸟雀有宿栖,蝼蛄亦蒙芘。奈何处其下,戕贼随已意。直干为㩻倾,能不为身累。
读颐卦。南北朝。邹浩。灵龟不语亦不食,深之又深乃其息。清泠渊中能事毕,天长地久无终极。朵颐自朵非自得,何暇外观惟汝即。吾言易行休更惑,抱一故为天下式。
冬後三日陪丁元珍游东山寺。宋代。欧阳修。幕府文书日已稀,清◇岁晏喜札携。寒山带郭穿松路,瘦马寻春踏雪泥。翠藓苍崖森古木,绿萝盘石暗深溪。为贪赏物来犹早,迎腊梅花吐未齐。
送本中上人。元代。王冕。上人飞锡何方去?笑指东南咫尺间。黄叶落时行细路,白云生处看青山。欲求古道殊难得,怅望高风或可攀。朋旧相逢还道我,梅花清苦□斑斑。
题苏武忠节图。宋代。文天祥。忽报忠图纪岁华,东风吹泪落天涯。苏卿更有归时国,老相兼无去后家。烈士丧元心不易,达人知命事何嗟。生平爱览忠臣传,不为吾身亦陷车。
题漱玉轩。宋代。杨祖尧。危石欲阽力自支,罅空引溜日夜垂。空阶滴雨幽梦觉,孤蓬澎浪惊魂飞。直疑丹液必石骨,饮此合仙寿无期。又疑宠宫流润泽,膏沐万物皆含滋。终古不受一尘涴,六月可逃三伏威。濯我尘缨洗两耳,审听广乐音声希。盥颒半生尘俗面,要离仙仗翻云旗。仁智所观自有感,物理天理常参稽。华池神水倘若此,圣功合发天人机。湔涤众生业障尽,更与大地荡劫灰。
和喜雨诗。宋代。廖行之。夏畦云稼忧芳蕤,炎官火伞烘晴曦。何人半夜起龙蛰,慰我卒岁丰年期。吾生正作一饱计,天意似悯三农时。椎牛酾酒乐村社,帝力於尔其谁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