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莲曲二首

采莲曲二首朗读

译文


采莲女皆美丽动人,如吴越国色,似楚王妃嫔,她们竞相划动采莲船,湖水打湿了衣衫。
来的时候莲花把她们迎进河口,采完之后明月把她们送回江边。

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
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前来。

注释


采莲曲:古曲名。内容多描写江南一带水国风光,采莲女劳动生活情态。
“吴姬”句:古时吴、越、楚三国(今长江中下游及浙江北部)盛尚采莲之戏,故此句谓采莲女皆美丽动人,如吴越国色,似楚王妃嫔。
浦(pǔ)口:江湖会合处。浦,水滨。
罗裙:用细软而有疏孔的丝织品制成的裙子。一色裁:像是用同一颜色的衣料剪裁的。
芙蓉:指荷花。
看不见:指分不清哪是芙蓉的绿叶红花,哪是少女的绿裙红颜。

参考资料:

1、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30

2、荣新编.咏荷诗词精选:金盾出版社,2008:29-30

3、杨佐义.全唐诗精品译注汇典(上):长春出版社,1994:247-248

采莲曲二首创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作于公元748年(唐玄宗天宝七载)夏,王昌龄被贬龙标时。当时王昌龄任龙标尉已经有了一段时间,一次,王昌龄独自一人在龙标城外游玩,在东溪的荷池,见当地酋长的公主、蛮女阿朵在荷池采莲唱歌的情景,深深被气所吸引,遂作《采莲曲》。   

参考资料:

1、霍松林.历代绝句精华鉴赏辞典: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104-105

2、王浩然.文冠群豪的文学名家: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27

赏析

  第一首诗写水乡姑娘的采莲活动。

  吴姬、越艳、楚王妃三个词连用,铺写出莲娃们争芳斗妍,美色纷呈的景象。第二句正写采莲活动,从“争弄莲舟”来看,似乎是一种采莲的竞赛游戏。唐汝询说:“采莲之戏盛于三国,故并举之。”(《唐诗解》)因为要划船竟采,顾不得水湿衣衫。采莲姑娘那好胜、活泼、开朗的情态就通过“水湿衣”这个细节表现出来。

  她们划着采莲船来到一个花的世界,而最后两句点出她们直到月上江头才回去。诗人不急着写回程,而是插叙采莲女来的情境,她们来时被花儿所迎接,可见花儿是很乐意为她们所造访,而隐着一层写她们对采莲这一活动是非常喜爱,近乎于享受。当她们回去时,那月儿实际上也就是花儿,便依依不舍地送她们了。“花迎人”和“月送归”运用了拟人手法,把整个采莲活动的现场给写活了,极富诗意,写荷花迎接采莲女和月亮送别采莲女,实际上还是为了表现采莲女之可爱。

  这首诗通过几个动词淋漓尽致地将采莲女应有的性格——活泼开朗表现出来,并以花、月、舟、水来衬托女子的容貌,可以说这就是一部小电影,对刻画人物形象非常生动形象而别有韵味。

  第二首诗可以说是一幅《采莲图》,画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莲少女们。但作者却自始至终不让她们在这幅活动的画面上明显地出现,而是让她们夹杂在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采莲少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这样的艺术构思,是独具匠心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诗歌在开始就展现出一幅人与环境和谐统一的美丽画面采莲女的罗裙和荷叶的颜色一样青翠欲滴。比喻虽不新奇,但用在此处却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既描绘了田田的荷叶,又写了采莲女美丽的衣裳,两者相互映衬,恍若一体。尤其是“裁”字,用得极其巧妙,罗裙是裁出的,可是此处也用在荷叶上,似从贺知章《咏柳》诗“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句中得到了灵感,让人感到荷叶与罗裙不仅颜色相同,似乎也是同一双巧手以同一种材料制成的。由此又让人不禁联想到屈原《离骚》中“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感受到这些女子如荷花般的心灵。娇艳的芙蓉花似乎都朝着采莲女美丽的脸庞开放,明写荷花,实则为了衬出人之美,采莲女的美丽,不是闭月羞花式的惊艳,而是如阳光般健康温暖,似乎能催开满池的荷花。这两句诗本自梁元帝《碧玉诗》“莲花乱脸色,荷叶杂衣香”,王昌龄的这篇较之则更胜一筹,意义更为隽永。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诗的第三句“ 乱入池中看不见” 是对前两句的补充和深入。它有两重含义:一是突出荷田的稠密, 使人荷莫辨更真实可信;二是突出了观望者的感受和心理活动。其中“ 乱” 字用得十分微妙。末句“ 闻歌始觉有人来” 除了从另一面说明少女被荷田遮蔽与消融,难以被观望者发现以外,又写出一种声音的美,增添了诗的活泼情趣“。乱”字既指采莲女纷纷入池嬉笑欢闹的场面,也可指人与花同样娇嫩难以辨别,眼前一乱的感觉而“看不见”呼应上文,也更显荷叶罗裙,芙蓉人面之想像了,同时也虚写了荷塘中花叶繁茂,人在其中若隐若现之景,并引出下句:“闻歌始觉有人来。”这一句描写细腻入微,仿佛让读者身临其境地体会到了诗人当时真实的感受。“始觉”与上句“看不见”呼应,共同创造出了一种“莲花过人头”的意境。“闻歌”也与“乱”字呼应,悠扬动听的歌声表现出她们活泼开朗的天性,同时也为整个采莲的场景添上了动人的一笔。

  这首诗句与句联系紧密,意蕴深远,精雕细琢却给人带来清丽自然之感,可以看出王昌龄炼字炼意的高超技艺,对中晚唐的诗歌有着重要的影响。

参考资料:

1、霍松林.历代绝句精华鉴赏辞典: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104-105

2、荣新编.咏荷诗词精选:金盾出版社,2008:29-30

3、刘学锴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19-120

王昌龄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王昌龄朗读
()

猜你喜欢

云气依稀有若无,定山山下片帆孤。
青芜不尽天连水,野鸭飞来成画图。
()

慈闱飞梦泪交流,苦被微官久绊留。玉食谁为天下计,斯文聊寄眼中秋。

黄花准拟供南酒,白发相将遍黑头。半醉半醒吾欲赋,柳风吹动野烟浮。

()

今岁天旱甚,百谷病已久。
山梨最大树,属此亦乾朽。
当春花盛时,雪满山前后。

()
同是他乡客,分携二月初。
如何近流火,曾不寄来书。
夜雨青灯暗,晨风黄卷舒。
相思五字句,惠好莫相疎。
()

世外为交不是亲,醉吟俱岸白纶巾。

清风月白更三点,未放华阳鹤上人。

()

数子皆故人,一时吏宛叶。经年总不见,书札徒满箧。

斜日半空庭,旋风走梨叶。去君千里地,言笑何时接。

()
湖光荡绿春拍塞,百雉之乐才咫尺。
五步一亭十步榭,轩窗处处临水避。
露浓昼淑花溜红,烟嫩堤平草连碧。
俯窥萍罅鱼上下,仰听木杪禽格磔。
()
()

台上凭栏干,犹怯春寒。被谁偷了最高山?将谓六丁移取去,不在人间。

却是晓云闲,特地遮拦。与天一样白漫漫。喜得东风收卷尽,依旧追还。

()

初拜柳州出东郊,道旁相送皆贤豪。回眸炫晃别群玉,

独赴异域穿蓬蒿。炎烟六月咽口鼻,胸鸣肩举不可逃。

()

叠云层石秀,曲水绕台斜。天下无双品,人间第一花。

艳宜金谷赏,名重洛阳夸。国色谁堪并,仙裳锦作霞。

()
退居乏晤语,蒿莱医荆扉。
闉闍一以出,秋色饶清辉。
东鲁有名士,勋厌常旂。
欢言拨簿领,宿约寻郊圻。
()

花榜泥金署两楹,姑苏字样注分明。能消六代英雄气,漫博三生薄倖名。

纨扇争题名士款,琼箫偷送美人声。眼中自分因缘浅,卧听笙歌到五更。

()

谢公山屐滞秋深,山木空闻百尺阴。江绕石头分地脉,寺当峰顶直天心。

乘闲却恨舆徒窘,得侣翻嫌俗累侵。偶见落鸦归暝色,倚楼凄切动豪吟。

()

梦卜乾坤第一流,明王图治说殷周。商岩渭水传真处,千仞丹崖有似楼。

()

江南木落天欲霜,故人别我之淮乡。野人一月病在床,不能送子河之傍。

殷勤拂子衣上黄,呼子醉酒三百觞。岁寒归计不可忘,吴门白发遥相望。

()

汉上繁华,江南人物,尚遗宣政风流。绿窗朱户,十里烂银钩。一旦刀兵齐举,旌旗拥、百万貔貅。长驱入,歌楼舞榭,风卷落花愁。

清平三百载,典章文物,扫地俱休。幸此身未北,犹客南州。破鉴徐郎何在?空惆怅、相见无由。从今后,断魂千里,夜夜岳阳楼。

()

绝缨人醉烛花残,主意方浓未厌欢。十五琼儿梳洗薄,琵琶才许近帘弹。

()

生刍束玉见无因,宿草荒烟怅望频。转眼忽惊千古别,到头谁是百年人。

海边明月伤心夜,湖上青山掩泪春。惟有匡庐杏花树,东风依旧岁华新。

()

可怜白浮鸠,枉杀檀江州。万里长城君自毁,明年饮马长江水。

长江饮马君有知,目光裂电神骓驰。

()

释褐方从宦,青山故郡邻。
草深湖带雨,花暗驿藏春。
鼓聚祈蚕女,舟逢射鸭人。

()

雪后同云尽。遥村外、早霞一缕红晕。紫扉才启,晨曦初赫,冻消霜轸。

结茆恰傍阳坡,喜黄土、泥墙簇紧。有三两、溪友山翁,窄篱矮屋邻近。

()
平生幸甚识诸公,未免归为田舍翁。
诗稿敢求经御览,客身自笑坐天穷。
肯将钓手遮西日,独耸吟肩诉北风。
枉使西山有遗恨,不能置我玉堂中。
()

乱后寄僧居,看花恨有馀。香宜闲静立,态似别离初。

朵密红相照,栏低画不如。狂风任吹却,最共野人疏。

()
雅闻八士春俱秀,未觉三贤迹已陈。
投分不论曾识面,此图到手便情亲。
()
佛事潜通兴化门,用时斤斧莫成痕。
全机超出轮回际,一句拔除生死根。
凉吹洗磨烦袂暑,素蟾排逐夜台昏。
鹅王引饮唯醇味,水乳斯分不我浑。
()

梧桐一叶飘金井。心情陡觉拴难稳。不是要悲秋。秋来易得愁。

年华催渐老。触处生烦恼。故纸破窗棂。风吹似裂缯。

()
旧书稍稍出风尘,孤客逢秋感此身。
秦地谬为门下客,淮阴徒笑市中人。
也闻阮籍寻常醉,见说陈平不久贫。
幸有故人茅屋在,更将心事问情亲。
()

樵猎识冠裳,何言志四方。
离秦风日冷,过楚薜萝长。
梦野违徵诏,时衰枉荐章。

()

过雨馀秋暑,移床拣午凉。小风吹醉面,凛气忽如霜。

日脚何曾动,桐阴有底忙。倦来聊作睡,睡起更苍茫。

()
霄汉当年把绣衣,载持斋钺建侯珪。
春城月淡铜梁北,夜檄星沉玉垒西。
外阃规模萧葛上,中朝动望范韩齐。
枫宸侧席亲贤久,早晚鸣珂步相堤。
()
鹭行飞起绿杨岸,渔笛吹残明月滩。
一片画图收不得,何人终日倚阑干。
()
不愿朝廷命官职,不愿朝廷赐粟帛。
惟愿朝廷省徭役,庶几天下少安息。
()

见说立春三日了,春光不见半分来。黄沙碛里风犹冷,青柳梢头眼未开。

旧事每于心上简,新诗旋向笔端裁。行行又记江南好,春酒初醒嗅野梅。

()
正中来,运步红炉遍九垓。
宝月夜光随处静,披云终不露织埃。
()
客从桃源游,爱此玉山好。
清文引佳酌,玄览穷幽讨。
流莺答新歌,飞花落纤缟。
分坐有杂英,醉眠无芳草。
()
近看三峰失一峰,其余都与昨来同。
多情横翠亭前玉,伴我同行两日中。
()

虽无酒令与诗筹,喜约明盟访旧游。
寒露正催黄菊晚,断云不锁碧山秋。
机于空处鸥方下,节到寒时蝶也愁。

()

筠节宁当混草莱,寸根中有拂云材。清游未接诸贤远,幽径终因二仲开。

岁晚苍阴元自茂,实成丹凤几时来。何郎冰雪森相对,默转谈峰万壑雷。

()

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

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