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茶歌诮崔石使君。唐代。皎然。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参考资料: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新华字典:商务印书馆,2011年:427
2、胡光舟.中国历代名诗分类大典:广西人民出版社 ,1990年:377
3、 江希泽 .少陵诗传: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169
4、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2013年:627
5、陶渊明.陶渊明集:中华书局,1979年:89
《饮茶歌诮崔石使君》是诗僧皎然同友人崔刺史共品越州茶时即兴之作。皎然长年隐居湖州杼山妙喜寺,但“隐心不隐迹”,与当时的名僧高士、权贵显要有着广泛的联系。崔石约在贞元(唐德宗年号,公元785—805年)初任湖州刺史,时皎然居于湖州妙喜寺,两人同饮茶,皎然做此作品。
参考资料:
1、陈云琴 .《农业考古》: 农业出版社,2006年:192-200
《饮茶歌诮崔石使君》是一首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诗篇,诗人在饮用越人赠送的剡溪茶后所作,他激情满怀,文思似泉涌井喷,诗人从友赠送剡溪名茶开始讲到茶的珍贵,赞誉剡溪茶(产于今浙江嵊县)清郁隽永的香气,甘露琼浆般的滋味,在细腻地描绘茶的色、香、味形后,并生动描绘了一饮、再饮、三饮的感受。然后急转到“三饮”之功能。“三饮”神韵相连,层层深入扣紧,把饮茶的精神享受作了最完美最动人的歌颂。
这首诗给人留下有二层意义:一是“三饮”之说。当代人品茶每每引用“一饮涤昏寐”、“ 再饮清我神”、“ 三饮便得道”的说法。“品”字由三个“口”组成,而品茶一杯须作三次,即一杯分三口品之。二是“茶道”由来缘于此诗,意义非凡。茶叶出自中国,茶道亦出中国。“茶道”之“道”非道家的“道”,而是集儒释道三教之真谛。儒主“正”,道主“清”,佛主“和”,茶主“雅”,构成了中国茶道的重要内涵。皎然首标“茶道”,使茶道一开始就蒙上了浓厚的宗教色彩,是中唐以湖州为中心的茶文化圈内任何僧侣、文人所不可匹敌的。结合皎然其他重要茶事活动,可以认为皎然是中国禅宗茶道的创立者。他认为饮茶不仅能涤昏、清神、更是修道的门径,三饮便可得道全真。借助于饮茶使思想升华,超越人生,栖身物外,达到羽化成仙或到达参禅修行的美妙境界,是中国古代茶道的主要类型之一。皎然的“三饮”便得道把饮茶活动作为修行悟道的一条捷径,借助于饮茶活动得到物我两忘的心灵感受,达到仙人般精神境界。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僧皎然(730-799),俗姓谢,字清昼,湖州(浙江吴兴)人,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唐代著名诗人、茶僧,吴兴杼山妙喜寺主持,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与颜真卿、灵澈、陆羽等和诗,现存皎然470首诗。多为送别酬答之作。情调闲适,语言简淡。皎然的诗歌理论著作《诗式》。...
皎然。僧皎然(730-799),俗姓谢,字清昼,湖州(浙江吴兴)人,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唐代著名诗人、茶僧,吴兴杼山妙喜寺主持,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与颜真卿、灵澈、陆羽等和诗,现存皎然470首诗。多为送别酬答之作。情调闲适,语言简淡。皎然的诗歌理论著作《诗式》。
社雨 其一。宋代。韩淲。空山水流涧,社雨掩篱门。云阴起微寒,药炉自常温。老懒一欠伸,开卷窗明昏。屋边桃李蹊,飞飞亦无言。
题郑宁夫玉轩诗卷。宋代。戴复古。良玉假雕琢,好诗费吟哦。诗句果如玉,沈谢不足多。玉声贵清越,玉色爱纯粹。作诗亦如之,要在工夫至。辨玉先辨石,论诗先论格。诗家体固多,文章有正脉。细观玉轩吟,一生良苦心。雕琢复雕琢,片玉万黄金。
炼丹井。唐代。李白。闻说神仙晋葛洪,炼丹曾此占云峰。庭前废井今犹在,不见长松见短松。
七月十五日题章敬寺。唐代。李适。招提迩皇邑,复道连重城。法筵会早秋,驾言访禅扃。尝闻大仙教,清净宗无生。七物匪吾宝,万行先求成。名相既双寂,繁华奚所荣。金风扇微凉,远烟凝翠晶。松院静苔色,竹房深磬声。境幽真虑恬,道胜外物轻。意适本非说,含毫空复情。
和仲连兄城上晚步。宋代。韩维。久积端居滞,聊为散步游。青苔跳怒黾,绿树矫鸣鸠。雨暗横舟浦,凉生调角楼。不妨乘晚兴,更尽水西头。
寄题诠律师院。唐代。贯休。锦溪光里耸楼台,师院高凌积翠开。深竹杪闻残磬尽,一茶中见数帆来。焚香只是看新律,幽步犹疑损绿苔。莫讶题诗又东去,石房清冷在天台。
中宿峡。清代。高銮。短艇惊涛里,阴森怆客魂。悬崖疑欲坠,逆溜势如奔。峡暝天无色,云深日易昏。从来多险地,何止说龙门。
和郑商老下第。宋代。杨时。雨余新惹一番愁,展转衾寒客思悠。献璞又添今日恨,登科空负昔人羞。林泉水石君先到,京国风尘我尚留。若为浮名苦憔悴,前春行钓巨鳌头。
望夫石。宋代。郭祥正。帆去帆来人不识,岁岁年年望无极。夕阳欲尽洲渚昏,犹见天门一双碧。
西湖山居。明代。孙一元。道人缚屋南山里,西湖正对柴门底。藜杖经旬懒出门,门前看湖聊尔耳。秋风抚掌桂花开,坐对白石歌隐士。溪翁住近不相知,晨昏同饮西湖水。
升仙寺。宋代。薛季宣。羽翼假真仙,飞来秀岭巅。道高还自正,境寂若为禅。寓目山如砺,昂头浪拍天。闽城多少地,羃历带平烟。
和高吉父六绝。宋代。杜范。平生羽懒怕逢迎,相望何时可合并。妙语贯珠分在手,山斋快读晚风轻。
水调歌头十二首 其七。清代。蒋士铨。一载住京国,户外满朱轮。就问朝廷掌故,声望鼎彝陈。六十年来三老,八千岁中乔木,翁是漆园椿。风流文字吟,矍铄谪仙人。买归棹,整鱼具,理丝缗。暂别兰陔馨膳,游泳率吾真。不列玉箫金管,只载法书名画,去结米家邻。来岁桂丛发,重到作嘉宾。
何家庄八景 其三 杉山翠色。明代。何乔新。我昔种嘉树,封培恒究心。樵斧不敢睨,牛羊靡相侵。兹焉三十载,苍然秀穹林。乔柯拂晴昊,密叶荫閒浔。春至黛色媚,雨馀翠烟深。岂同牛山木,濯濯彼遥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