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
张籍。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
入元襄王第诗。南北朝。萧子范。伏轼窥东苑,收泪下玉桥。昔时方毂处,于今共寂寥。夹池犹袅袅,仙榭尚迢迢。一同西靡柏,徒思芳树萧。
咏史上·项羽。宋代。陈普。试手襄城意未怡,赤城稍觉味如饴。必亡定死终无救,断自朱殷海岱时。
学舍昼上。宋代。宋祁。风射长廊雪絮春,经筵无客有流尘。扪心自问何功德,五管支离治繲人。
放言。宋代。王禹偁。谁信人间是与非,进须行道退忘机。卦逢大壮羝羊困,乡入无何蛱蝶飞。泽畔衣裳兰作佩,山中生计竹为扉。饥肠已共夷齐约,一曲高歌去采薇。
放言 其五 畸人。明代。谢元汴。捐士自当捐,畸人岂必畸。已痴勿下种,不俗谁能医。作问青天下,沉碑碧水涯。荃萎不改洁,惟有星辰知。
与鲍仲安伯原汪子翼泛舟竹溪寺访友不遇诗。明代。郑潜。乘舟溯清溪,来访古招提。树影涵波静,桃花隔岸迷。林深疑隐豹,潭黑欲燃犀。胜赏无终极,留连日又西。
我昔题南庄壁。宋代。晁说之。我昔柴门宜乐只,田园远近亦康哉。花摇笠顶唱歌去,草塞瓶头沽酒来。白叟披衣论甲子,青禽哺乳占莓苔。岂期一日胡尘起,南北东山俱可哀。
顾舍人夏日过访弘法寺 其一。明代。王世贞。屈指诸供奉,谁如顾虎头。还从视草暇,时作散花游。云入松房冷,风生茗椀秋。颇饶禅悦味,能为远公留。
初冬快晴陪宣卿叔夏游石头庵过三生藏穷深极。宋代。胡寅。山北山南久问津,瘦藤芒屩最相亲。况逢日下云间客,那用驴前马后人。
拟为孙立之谢 其一。宋代。郑刚中。肯为酴醾题好句,句成更肯轻相付。明年公对紫薇花,欲得此诗无觅处。
读陶渊明诗述怀七首 其七。明代。黄省曾。陋巷绝投赠,朱门多馈遗。轩冕世所隆,圣贤久相嗤。渊明受饥迫,出门无所之。嗟彼恶木阴,宁足荫其躯。漂母者何人,殷勤在瑶词。黄金等山岳,临没谁当持。岂若兹主人,炳有千秋垂。
渡江。清代。顾维。酾酒凌波也自豪,常年操舵不知劳。风柔萍末鱼龙静,水涨桃花舴艋高。青眼有时容落魄,白头无那苦刁骚。长竿且拂珊瑚树,笑倚鱼矶说钓鳌。
题蜀果图四首 其三 石榴。宋代。范成大。日烘古锦囊,露浥红玛瑙。玉池咽清肥,三彭迹如扫。
贺新郎二十首 其一。清代。李慈铭。笛里寻春起。恁匆匆、江东客到,落花天气。水样年华尘样事,汗漫湖山能几。况蜡屐、渐难料理。十载苏堤杨柳约,问鬖鬖、今日撩人未。攀折处,可侬意。朝来几遍栏干倚。恼无端、烟孱雨困,和愁难寄。芳草西南湖寺路,应盼青丝游骑。谁与说、春归容易。把酒无聊寻燕子,诉东风、不解侬来意。还暗祝,明朝霁。
游七星岩和李使君。明代。李聪。郭外几青山,怪石嶙峋结。中有七星岩,内蕴光明穴。山高势嵯峨,岩深洞幽绝。石髓滴千秋,恍惚悬素缬。我欲登虬龙,峻坂回九折。我欲访层岩,仙踪不易蹑。徘徊意难忘,感叹成虚说。贤哉李使君,不我疏远绝。拉心同遨游,触目舒心悦。转盼岩谷间,分明天地设。题诗记胜游,阳春飞白雪。抚景忆包公,贞心耿忠烈。一砚且不持,爱民恒切切。清声耸后尘,美政光前哲。吾侪亦何人,岂无名与节。岩下往还来,真心谁似铁。
和陶渊明归田园六首 其四。宋代。李纲。寂灭乃可乐,纷华何足娱。百年会有尽,富贵同邱墟。不如早抽身,卜此山林居。手植松与桂,青青三万株。幅巾坐其下,萧散谁如吾。衣食粗饱暖,身在即有馀。归依金仙氏,妙契端不虚。借问名利者,还有此乐无。
口号。宋代。范成大。我是苏州监本呆,与爷上寿献棺材。宗室元来是皇族,雨下水从屋上来。
和云松雪中十绝 其二。明代。蓝仁。夜雪茅檐积渐高,傍林时听折危梢。南山石上双松树,莫更动摇仙鹤巢。
登六合楼。明代。庞尚鹏。入望岚光向晚收,仙槎河汉路悠悠。长招海上青山醉,肯厌人间白日留。万里风云随去住,一身天地共沉浮。雪中搜遍江南景,先遣梅花寄陇头。
东征二首 其一。明代。揭轨。束发结豪俊,客游在京都。风尘一浩荡,志欲效驰驱。身许孙讨逆,气凌李轻车。一朝不自保,空愧为丈夫。家乡既荡尽,焉用独全躯。流光信冉冉,抚髀将何如。
暮抵懒翁斋醉吟。宋代。白玉蟾。旋开白酒买莲房,满泻桐膏炤玉缸。月女冷窥青斗帐,风神轻撼碧纱窗。公疑我是今皇甫,我恐公为昔老庞。醉后唾珠粘纸面,笑将笔力与人扛。
望仙门 水仙。明代。高濂。依依楚月傍孤芳。梦魂长。盈盈罗袜忆三湘。恼人肠。解佩春潇索,携琴夜色凄凉。烟波风月两茫茫。两茫茫。剩有雪中香。
古风其七。唐代。李白。五鹤西北来。飞飞凌太清。仙人绿云上。自道安期名。两两白玉童。双吹紫鸾笙。去影忽不见。回风送天声。我欲一问之。飘然若流星。愿餐金光草。寿与天齐倾。(此诗另有一作客有鹤上仙。飞飞凌太清。扬言碧云里。自道安期名。两两白玉童。双吹紫鸾笙。飘然下倒影。倏忽无留形。遗我金光草。服之四体轻。将随赤松去。对博坐蓬瀛。)
登岘首阻雨 其四。宋代。杨时。庭前古木已经秋,天外行云暝不收。倚杖却寻山下路,一川风雨湿征辀。
鹊桥仙·七夕。宋代。苏轼。缑山仙子,高清云渺,不学痴牛騃女。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客槎曾犯,银河波浪,尚带天风海雨。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