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轩过。唐代。李贺。韩员外愈皇甫侍御湜见过因而命作华裾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玲珑。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云是东京才子,文章巨公。二十八宿罗心胸,九精耿耿贯当中。殿前作赋声摩空,笔补造化天无功。庞眉书客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风。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
参考资料:
1、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206-209
这是一首应酬诗,韩愈、皇甫湜二人闻知李贺诗名,特来一会,并要他即景赋诗。就眼前情景当场赋诗,因而排除了宿构的可能,可见二人是有意考考李贺的真诗才。据研究资料表明,此事发生在元和四年(809),韩愈任都官员外郎,皇甫湜任侍御史,而李贺还只是个初出茅庐的青年。
参考资料:
1、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206-209
2、宋绪连 初旭.三李诗鉴赏辞典.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804-808
一般说,写应酬诗要受到各种限制,诗人的才情难以得到充分发挥,一部《全唐诗》,这类作品所占比例不小,然而可以称得上杰作的却少得可怜。李贺此诗写来身手不凡,素来受人称道。
全诗共分三段,前六句为第一段,写二人联骑造访。第一句指二人所穿的官服,唐代制度,六品、七品官服绿,八品、九品官服青。第二句指坐骑装饰的华贵。接着写车轮声、马蹄声由远而近,隆隆盈耳,韩愈、皇甫湜入门下马,神态慷慨轩昂。李贺从屋里迎了出来,原来是两位赫赫有名的大人物。“东京才子”,“文章巨公”,指皇甫湜、韩愈。这段实写作者眼中所见,耳中所闻,人物神情俨然可辨,绘声绘色地形容出诗题所规定的内容。
中间四句为第二段,着重赞颂二人的学识和文名。韩愈及韩门弟子是中唐文坛上的一支生力军,他们在艺术上有一显著特点,就是务求奇险。李贺有意仿效韩体,以雄健的笔力,磅礴的气势,概括韩派诗文宏阔雄奇的艺术境界。四句诗说了他们学识的丰富,思想的奇伟,文名的威大,工力的精深。不说满腹经论,偏说胸中罗列满天星斗;不说光焰万丈,偏说天之精气充塞其中;不说声名卓著,偏说声摩空;不说彩笔生花,偏说天无功。诗人张开想象的翅膀,上天入地,“精鹜八极,心游万仞”。竭力调动神话世界中瑰奇景物来弥补现实世界的贫乏与不足。从这一点上说,李贺此诗与韩愈《调张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钱锺书认为“笔补造化天无功”一语,“不特长吉精神心眼之所在,而于道术之大原,艺事之极本,亦一言道著矣。”这里牵涉到一个深刻的美学命题,持这一观点的人认为,艺术中造境之美,是自然景物所没有的,所谓“天无功”而有待于“补”(详见《谈艺录》十五),从中可以领会到李贺诗歌创作力避平庸凡近的创作心理。这四句诗对韩愈及韩派诗文作出了一个极高的评价。
最后四句为第三段,写自己的处境与抱负。这四句诗有一个共同点,即处处写自己的穷愁失意,如“感秋蓬”、“死草”、“垂翅”,又处处暗示自己不甘没落,向往腾达发迹之日,如“生华风”、“附冥鸿”、“作龙”。其中很大一个愿望是恳请二位名公对自己的困顿援之以手,加以提携,因此,有意识地以自然事物的转折变化,“死草生华风”、“垂翅附冥鸿”、“蛇作龙”,来表达自己迫切希望改变命运的强烈渴求。《唐摭言》卷六说:“韩文公、皇甫湜,贞元中名价籍甚,亦一代之龙门也。”意思说韩愈、皇甫湜具有很高的名望,只要是被他们二人接待和援引的人,也就如同“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李白《与韩荆州书》)。原来,唐代文人想要取得功名,在科举考试中获捷,必须遍诣名公贵人,得到他们的荐引,然后才有成功的可能。韩愈、皇甫湜既有名人的头衔,为人又很热心,二人不待李贺诣见,主动上门看访,李贺在深受感动之后,向他们提出恳求,也就成为本诗一个重要的内容了。
就应酬诗而言,此诗在章句、措辞安排上是十分得体的。全诗十四句,前十句以韩愈、皇甫湜的来访为表现内容,体现了对客人的敬重。第二段四句诗承五、六两句“东京才子,文章巨公”加以生发,对来客作出很高又很得当的赞颂。最后四句以“庞眉书客”过渡,眉目十分清楚。在向客人表达自己的愿望时,语辞诚恳,不失身份。诗歌的另一特点,就是句法、音调、气势与朝愈诗歌很相象,比喻奇特,想象丰富,尤其“笔补造化天无功”一句,议论精辟,千古不易,曾使后人为之击节叹赏(见《苕溪渔隐丛话》引王直方语)。
这首诗虽然是一气呵成的,但经过精心的构思,感情丰富,跌宕多姿,想象新奇。
参考资料:
1、宋绪连 初旭.三李诗鉴赏辞典.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804-808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李贺。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旅夜书怀。明代。邓云霄。马首东风弱柳垂,关山迢递杳难期。谁知游子中宵饭,正是闺人掩泪时。红豆不须携满袖,江南何处寄相思。巡檐夜步空庭月,宿鸟双栖自一枝。
满江红。宋代。曹冠。实予始生之日。国瑞用旧词韵作满江红为寿,因和述怀味道韬光,伴耕钓、城南涧曲。吾不羡、炼丹金井,访仙王屋。清洁无瑕通隐显,满堂岂肯贪金玉。向北窗、高卧水风凉,槐阴绿。闲自赏,东篱菊。偏喜种,幽居竹。信巍然良贵,有荣无辱。外物随缘姑泛应,无心仕止常知足。喜圣时、协气屡丰年,西畴熟。
二月二日子约席上玩雪同咏二首 其一。明代。皇甫汸。今年逢闰讶春迟,积霰凝晖似腊时。杨柳何因飞早絮,梅花浑已拂残枝。
游法济寺。宋代。李新。俯槛微歌猛虎行,暮楼钟铁又铮铮。好将石剑磨三伏,自有巴猿报五更。种竹养茶家计薄,依山临水国风法。张王左道曹刘战,只此只园不识兵。
九锁山十咏·云根石。宋代。吕同老。 吾闻泰山云,触石无不至。如何兹山中,有石象云气。仙人事狡狯,幻化翻手易。鳞鳞作荟蔚,冉冉涌苍翠,清分涧水流,幽映林木邃。已逃苍狗变,长见玉芝瑞。
悼网山。宋代。陈藻。福清一半海为田,创邑今垂五百年。伧蛮世革儒风起,西塘生在网山前。介夫凛凛松筠操,月鱼识解文章到。黄檗休夸十二峰,乌窠白屿空餐过。
友人询潜园近景,作此答之。清代。林占梅。自笑身如蠖,潜居称此园。在山消远志,近市隔尘喧。写兴诗千首,开怀酒一樽。茶甘留舌本,香妙净闻根。鼓锻怀嵇灶,围棋慕谢墩。抚琴欣有趣,读画悟无言。水活泉通沼,城低堞当垣。亭台开月榭,楼阁接云轩。梅绕东西院,花迷左右村。槿篱围药圃,竹径隐柴门。吟社新盟结,歌场艳曲翻。爱才频说项,赌醉每留髡。笠屐身犹健,林泉乐弗谖。君生知足甚,名利不须论。不官如栗里,此地即桃源。入世嗤牛马,归山约鹤猿。
偈颂六十首。宋代。释昙华。黄薜老婆,大愚饶舌。佛法无多子,正眼瞎驴灭。妙严突出拄杖,三人证龟成鳖。拄杖子,善甄别。硬却脊梁,莫教漏泄。观音菩萨将钱买胡饼,放下却是一块生铁。
赠吕鹏翼。元代。杨弘道。燕市重来日,东风两鬓皤。行穿鞍马过,意厌客尘多。青眼常相见,朱门不重过。如君古漆井,澄湛已无波。
五月十三夜与子重履约履仁石湖行春桥看月。明代。文徵明。夕光沉山苍霭横,行春桥东江月生。长风吹波天镜阔,白沙渺渺菰蒲声。微澜压玉摇空明,扁舟忽动江湖情。罾头鱼虾夜可买,得酒试与诸君倾。山空夜久人竟醉,高歌互荅渔舟惊。渔舟天上来,棹入沧溟去。似闻渔歌缥缈不断出烟萝,水远天长不知处。一发青山落镜中,万里横河碧空曙。人生行乐不易得,赏心况有樽前客。江山如画酒如渑,相看不饮空头白。不见桥东千尺台,吴王曾此夜衔杯。欢燕不堪芳漏促,西施舞罢越兵来。越兵已成功,越王安在哉。䲭夷竟去不复回,吴宫越垒空复生苍苔。千古兴亡总湮灭,只有湖山未消歇。吴王去来今几时,几人能醉湖中月。
蕃女怨·万枝香雪开已遍。唐代。温庭筠。万枝香雪开已遍,细雨双燕。钿蝉筝,金雀扇,画梁相见。雁门消息不归来,又飞回。
吾乡陆永仲,博学高才。自其少时,有声场屋,今栖自鹿洞下,绝荤酒,屏世事,自放尘埃之外。行将六十,而有婴儿之色,非得道者能如是乎。
凤舞龙蟠处,玉室与金堂。平生想望真镜,依约在何方。谁信许君丹灶,便与吴君遗剑,只在洞天傍。若要安心地,便是远名场。
几年来,开林麓,建山房。安眠饱馆清坐、无事可思量。洗尽人间忧患,看尽仙家风月,和气满清扬。一笑尘埃外,云水远相忘。
水调歌头。宋代。关注。吾乡陆永仲,博学高才。自其少时,有声场屋,今栖自鹿洞下,绝荤酒,屏世事,自放尘埃之外。行将六十,而有婴儿之色,非得道者能如是乎。凤舞龙蟠处,玉室与金堂。平生想望真镜,依约在何方。谁信许君丹灶,便与吴君遗剑,只在洞天傍。若要安心地,便是远名场。几年来,开林麓,建山房。安眠饱馆清坐、无事可思量。洗尽人间忧患,看尽仙家风月,和气满清扬。一笑尘埃外,云水远相忘。
作雪未成自湖中归寒甚饮酒作短歌。宋代。陆游。黑云垂到地,飞霰如细砾。找从湖上归,散发醉吹笛。少年志功名,目视无坚敌。惨淡古战场,往往身所历。宁知事大缪,白首犹寂寂。凄凉武侯表,零落陈琳檄。报主知何时,誓死空愤激。天高白日远,有泪无处滴。
杂诗十一首并序 其一。明代。张羽。青阳萌始节,万物咸光昭。我亦动新怀,晞沐起晨朝。俯览手中镜,仰看枝上条。枯卉有再荣,华发行已焦。总角服遗训,老大望愈遥。不伤华发衰,但恐志业消。学成在永久,期之于后凋。
六祖传付偈颂 其四 六祖。宋代。黄裳。从来生灭本因心,旁出纷纷没处寻。无性无心方是道,执空谁可脱浮沉。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宋代。释正觉。肃萧而秋,万化潜收。英英而春,群彙舒伸。天地之间谁造物,枢机之发是何人。
故提点判院魏公挽词。宋代。韩元吉。当年卓鲁盛材猷,循吏声名始一州。功在龙津看雨施,风行金穴见钱流。褒庸合上清华贯,奏谭俄惊疾病留。嶷嶷诸郎富儒雅,盖棺十世可无愁。
怜愚诗四十二首 其三十三。明代。宋应星。既晓森罗业镜光,侈焚冥镪寄虚堂。只言贿赂通阴界,先造繁词奏法王。
青县。清代。顾宗泰。西山闻说翠为屏,每向云头望远青。修竹茂林堪避暑,落帆何处峭帆亭。
送朱中舍游江东。唐代。李嘉祐。孤城郭外送王孙,越水吴洲共尔论。野寺山边斜有径,渔家竹里半开门。青枫独映摇前浦,白鹭闲飞过远村。若到西陵征战处,不堪秋草自伤魂。
七峰歌寿范郎中渊。明代。李梦阳。我闻桂阳江上峰,平地突出七芙蓉。三峰岧嵉如列戟,四峰袅袅翔飞龙。孤水东来走其下,上岩下岩惟古松。有时云雾满四壑,洞中仙侣时相逢。使君磊落中行后,家傍前峰对江口。暗想精灵盘礴初,岳降生申理或有。平生气与苍壁高,落笔烟霞常在手。六载为郎不爱身,五十生儿将白首。湘南新鲊红胜王,燕京高会多名酒。岁岁登堂娱笑歌,歌我七峰为尔寿。
微之敦诗晦叔相次长逝岿然自伤因成二绝 其二。唐代。白居易。长夜君先去,残年我几何。秋风满衫泪,泉下故人多。
荥阳怀古。明代。薛瑄。萧萧凉吹动秋空,千古河山一望中。广武连营秋草碧,鸿沟分壤夕阳红。石麟有甲含苍藓,铁马无声散晓风。何限英豪俱泯灭,白云依旧出层峰。
宿祖印寺一首。宋代。王阮。下马杉松石径幽,暗泉一带抱山流。长廊隐隐丹青古,香雾蒙蒙日夜浮。缺月有情还委照,覊人无语独登楼。急呼老瓦招欢伯,为洗胸中万斛愁。
五派分流道愈深,尘中谁识本来心。穿心土椀元无漏,没底胶船却不沈。
山色水光呈妙相,鸟啼猿啸露圆音。云霞活计无求饱,何事狂童作肉林。
和抟霄韵代水陆疏文因其韵为诗十首 其四。元代。耶律楚材。五派分流道愈深,尘中谁识本来心。穿心土椀元无漏,没底胶船却不沈。山色水光呈妙相,鸟啼猿啸露圆音。云霞活计无求饱,何事狂童作肉林。
小新堤。宋代。董嗣杲。添築湖堤种柳条,行春路截九松腰。直看西日归三竺,平接南山第五桥。曲院岸通沙涧浅,桃溪寺接石津遥。游人从此言旋便,不受回舟著相招。
中秋对月 其一。明代。方孝孺。双橹鸣江水不波,云山无数拂船过。夜深把酒问明月,月色与愁谁较多。
酬复言长庆四年元日郡斋感怀见寄。唐代。元稹。腊尽残销春又归,逢新别故欲沾衣。自惊身上添年纪,休系心中小是非。富贵祝来何所遂,聪明鞭得转无机。羞看稚子先拈酒,怅望平生旧采薇。去日渐加馀日少,贺人虽闹故人稀。椒花丽句闲重检,艾发衰容惜寸辉。苦思正旦酬白雪,闲观风色动青旂。千官仗下炉烟里,东海西头意独违。
西江月(七夕后一日县斋袓)。宋代。郭应祥。巧节已成昨梦,今宵重倒芳尊。主宾和气敌春温。雄辩高谈衮衮。剩把烛花高照,频教舞袖轻翻。笛声幽咽鼓声喧。却恨更筹苦短。
虞美人(赠李士美)。宋代。王安中。清商初入昭华琯。宫叶秋声满。草麻初罢月婵娟。想见明朝喜色、动天颜。持杯满劝龙头客。荣遇时方得。词源三峡泻瞿塘。便是醉中宣去、也无妨。
王应爵侍御家园八景 其八 味菜园。明代。王鏊。抱瓮灌荒畦,采掇恒在手。何相莫予欺,予膎动三九。
红绿蕉二仕女图。明代。杨基。两树红蕉隔禁扉,晓凉携伴试罗衣。金铃小犬迎人吠,应怪秋来出院稀。
半云庵。宋代。林景熙。天地等蘧庐,结庐复何事。一间亦寄耳,况乃寄所寄,我身正似云,於此适相值。买邻不用钱,平分有余地。岂不爱专壑,孤立圣所惧。平生志八荒,泽物乃吾素。我行云不随,云行我复住。出处两何心,得非以时故。造物无全功,苍生竟谁吁。石床坐忘言,各分一半愧。
幽居岁暮。宋代。陆游。燃薪代秉烛,煮茗当传杯。但恨朋侪少,那知日月催。衣裘任穿穴,芋栗且燔煨。不为残年迫,吾心久矣灰。
天香 鹿港香。清代。王鹏运。百合熏薇,千丝袅玉,氤氲小叶初展。翠缕筠筒,炷添螺甲,约略海南春浅。温黁半袖,浑不数、牟尼珠串。点检西溪旧制,枨触玉台残怨。绝怜麝尘捣遍。怕蛮腥、等閒还染。算只翠篝留得,旧情一线。芳讯依然月底,甚泛入槎风似天远。纤缕萦帘,南云梦剪。
送张先辈公觐四绝句 其一。明代。王世贞。少年文价重公车,大贝南金总不如。见说安昌后堂坐,可曾传得戴崇书。
和范景仁王景彝殿中杂题三十八首并次韵其二。宋代。梅尧臣。新晴殿合晓,初日雾烟中。柳重宫腰弱,花肥粉颊丰。渥恩君自厚,藜藿我才充。草木欣欣发,谁知造化功。
和尚书李丈六绝。宋代。王之望。经旬山雨暗春辉,桃李成阴总未知。试逐东风入城市,不妨尊酒暂娱嬉。
偈颂一百三十六首。宋代。释惟一。休去歇去,玲珑岩上落花雨。消焉息焉,路入清关别有天。尘不到,暑不到,行亦禅,坐亦禅,高蹈威音未朕前。吃粥吃饭过,听风听雨眠。
渔夫舞。宋代。史浩。万斛黄金迷俯仰。轻舠不碍飞双桨。光透碧霄千万丈。真堪赏。恰如镜里人来往。
岁在己未与南康宰周丈君可相别至戊辰复会于。宋代。曾丰。君诗他莫与同年,绝岸孤峰自一边。气质乾坤方判后,规模风雅未删前。相思鉴里縻旬岁,自稔囊中擘一篇。留与江西为后社,子孙不敢作私传。
天全杂诗 其二。清代。胡延。万顷鸦龙水,来从青海湾。漉金沙共宝,裁砚石同顽。比户甘黄菽,当关列赤菅。头兰千里外,一一拥螺鬟。
步出夏门行四首 其四 龟虽寿。明代。王世贞。神龟支床,生理中绝。不如刳肠,逝而见筴。干霄之材,谥曰柽榉。风雨飘飖,狐鸟托处。纵生而雄,厥名丈夫。安能百年,与饮食俱。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鹊桥仙。宋代。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史馆高司谏绅知华州。宋代。杨亿。谏署才闻满岁迁,分符便见入秦川。援毫厌赋梁园雪,缓辔闲看华嶽莲。竹简汗青妨约史,缣囊封皂且论边。三峰洞穴多灵药,莫便抛官去学仙。
鱼上冰(一作王公亮诗)。唐代。纪元皋。春生寒气灭,稍动伏泉鱼。乍喜东风至,来观曲浦初。近冰朱鬣见,望日锦鳞舒。渐觉流澌退,还忻掉尾馀。噞喁情自乐,沿溯意宁疏。倘得随鲲化,终能戾太虚。
寒满一衾谁共。夜沈沈、醉魂朦松。雨呼烟唤付凄凉,又不成、那些好梦。
明日烟江□暝E755。扁舟系、一行螮蝀。季鹰生事水氵弥漫,过鲈船、再三目送。
夜行船(雨夜泊吴江,明日过垂虹亭)。宋代。毛滂。寒满一衾谁共。夜沈沈、醉魂朦松。雨呼烟唤付凄凉,又不成、那些好梦。明日烟江□暝E755。扁舟系、一行螮蝀。季鹰生事水氵弥漫,过鲈船、再三目送。
陈大云召饮次韵 其一。明代。区越。图刻山阴旧本明,流杯恐亦慕虚名。太丘不入诸贤会,百里何人见德星。
大雨水忧三堰决坏且念吾挺之在病无与共此忧。宋代。李石。秋夏之交天雨水,水来不少热更多。火光焰焰毒人肺,不惜一湿倾天河。
水口道中。明代。王夫之。丛竹低垂过雪斜,森寒绿气透青霞。乳莺啼处春无几,才见樱桃一树花。
行药前轩呈董山人。唐代。卢纶。不觉老将至,瘦来方自惊。朝昏多病色,起坐有劳声。腠暖苦肌痒,藏虚唯耳鸣。桑公富灵术,一为保馀生。
尖山寺。元代。尹廷高。入门僧意古,便觉隔尘氛。清磬摇寒翠,空廊贮白云。定回松落子,画剥藓添纹。仙笔今何在,儿啼夜不闻。
浣溪纱 咏江山船八首 其一。清代。薛时雨。江水湾湾漾碧波。山岚冉冉映青螺。江山如此易情多。江上潮来游客梦,山中云遏美人歌。江山如此奈情何。
旱热二首 其二。唐代。白居易。勃勃旱尘气,炎炎赤日光。飞禽飐将坠,行人渴欲狂。壮者不耐饥,饥火烧其肠。肥者不禁热,喘急汗如浆。此时方自悟,老瘦亦何妨。肉轻足健逸,发少头清凉。薄食不饥渴,端居省衣裳。数匙粱饭冷,一领绡衫香。持此聊过日,焉知畏景长。
和赋千叶桃花二首。宋代。王洋。才喜寻春又惜春,寻春眉展惜春颦。莫将颦笑为花用,处处平芜是醉裀。
过阜城南伪齐御庄。清代。顾福仁。八年黄屋自崔巍,相倚亭台转眼非。驷马右骖曾被宠,潜龙戴角竟横飞。出师空陨中原泪,假馆依然古驿围。留与金廷添掌故,中州史笔漫相讥。
送林择之还乡赴选三首 其一。宋代。朱熹。青骊去路欲骎骎,回首犹须话此心。一别便成三数月,有疑谁讲过谁箴。
球鞋。近现代。聂绀弩。不知吾足果何缘,一着球鞋便欲仙。山径羊肠平似砥,掌心鸡眼软如绵。老头能有年轻脚,天下当无不种田。得意还愁人未觉,频来故往众人前。
秦岭。宋代。汪元量。峻岭登临最上层,飞埃漠漠草稜稜。百年世路多翻覆,千古河山几废兴。红树青烟秦祖陇,黄茅白苇汉家陵。因思马上昌黎伯,回首云横泪湿膺。
陪周进士仲鸣谒思范亭小酌成诗二首 其二。明代。林光。文落湘江范语奇,我来何敢发狂痴。贤声一代堪尊仰,世运千年几合离。山拥思亭连佛閤,春藏太极在梅枝。前朝宦迹多沦没,谁为荒山续旧碑。
食鹧鸪。宋代。杨万里。江南厌听鹧鸪曲,岭南初尝鹧鸪肉。年年细雨落花春,钩輈格磔恼杀人。竹鸡泥滑报行客,鹧鸪更道行不得。方兄百辈买一只,可惜羽衣锦狼藉。
春日登楼怀归。宋代。寇准。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远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荒村生断霭,深树语流莺。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