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苜蓿峰寄家人

题苜蓿峰寄家人朗读

译文

苜蓿峰边春天又已来临,胡芦河上不由泪下沾巾。
你在闺中只能空作思念,怎知沙场愁极出征之人!

注释

苜蓿(mùxù)峰:玉门关外之山。峰,一作“烽”。
立春:节气名。
胡芦河:说法不一,似指甘肃省西部玉门关外的疏勒河。
闺中:指岑参妻子。
杀:同“煞”,极甚之义。

参考资料:

1、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249-251

2、刘开扬.岑参诗选: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56

题苜蓿峰寄家人创作背景

  此诗为诗人在安西都护府任职时作,约作于天宝八载(749)。诗人在安西时,曾行役于外,至苜蓿峰,适逢立春,顿起思家念亲之情而作此诗。  

参考资料:

1、刘开扬.岑参诗选: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56

2、

赏析

  这首诗实际上是写给亲人的一封书信,表达自己的思念,也安慰妻子的思念。

  诗的前两句照应题目“题苜蓿峰”从首宿峰写起。春天又来到苜蓿峰、胡芦河上。眼望边地景物,诗人不由泪下沾巾。开始就点出边地、点出季节。“逢”,实则是“又逢”,这就强调了置身边塞已非一日。“苜蓿峰”、“胡芦河”说的都是边地,上下两句以互文句式作反复说明,不仅点明地点,而且它们本身又是异地景物,从而强调了与“家人”相去之远。这一切正是触动诗人感情的契机。“泪沾巾”这一形象性的活动便概括了此时此地诗人的心情。至于“泪沾巾”的原因,则由下两句来具体写。格调是沉重的。

  诗的后两句照应题目“寄家人”写自己的思念:妻子在家中是那样思念征人,却只能空然想想而己,她怎会知道沙场之上又是怎样地令人愁肠欲断呢?这里作者没有直接去写自己思念“家人”,却去写“家人”思念自己,而且知道“家人”是在“空思想”。“空”,有徒然之意,即使思念也难以排遣;“空”,又有凭空之意,叫思念也难知沙场征人之苦。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深深理解和怜惜,也就衬托了诗人思念之苦,较之一般写家人亿征人更为深切。诗人之所以“愁”,是由于沙场征战之苦,是由于家人思念之苦,“泪沾巾”的原因在这里也就得到了回答。身为征人的诗人理解“家人”,同时也希望“家人”理解征人,慰藉之意,关切之情,自在其中。

  全诗语言朴质自然,感情真挚深切,格调苍凉沉重,先从自己思念“家人”写开去,又从“家人”思念自己写拢来,结构回环,语意深长,很好地传达了诗人愁肠百转的心情。

参考资料:

1、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249-251

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岑参朗读
()

猜你喜欢

轻阴拂建章,夹道连未央。因风结复解,沾露柔且长。

楚妃思欲绝,班女泪成行。游人未应去,为此还故乡。

()

深通大略陈同甫,饶有才华宋子京。殿上求言今日始,天荒破例远人惊。

锦衣归里秋风驶,铁舰看山海月明。独坐空斋听叶啸,因君怀抱忽纵横。

()

赠钟继先

()

琳宫万山麓,势欲翔遥天。金扉烨宏敞,玉栋纷钩连。

飞萝映禅室,古木藏玄关。奇花及灵果,布列森祇园。

()
记华堂。
对宝台绛蜡,红艳成行。
嚲乌云髻映,浅浅宫妆。
江梅媚,生嫩脸,莹素质、自有清香。
()

江南好,狎客阿侬乔。赵鬼揶揄工调笑,郭尖儇巧善诙嘲。

幡绰小儿曹。

()

久旱雨初足,乐游春正深。
喧阗观士女,清旷入山林。
佛界云成宝,僧园地布金。

()

家盛翻嘉遁,谁同物外情。
徵君为密友,内翰是难兄。
静论儒宗服,狂歌侠少惊。

()
燕然山北大单于,汉家皇帝与玺书。
持书大夫腰金鱼,飞龙借马出国都。
胡沙九月草已枯,草上霜花如五铢。
白裘貂帽著不暖,莽莽黄尘车欵欵。
()

蘋芷江边已五年,厌闻风浪打船舷。南风萧艾荒凉野,时望高丘一慨然。

()

白云高锁上方幽,有客乘秋赋胜游。石涧菖蒲人不识,安期黄鹤自深愁。

台隍远近分夷夏,宫殿依稀逼女牛。东望罗浮顾沧海,粤王灵气未全收。

()

绿华翦碎娇云瘦。剩妆点、菊前蓉后。娟娟月也染成香,又何况、纤罗襟袖。
秋窗一夜西风骤。翠奁锁、琼珠花镂。人间富贵总腥膻,且和露、攀花三嗅。

()

驱驰三十载,身世竟何如?人老忧虞里,交疏病废馀。

乡邦书未返,湖海岁将除。后夜烧灯坐,依然叹索居。

()

斲木已逃斧凿灾,又随流水逝无回。每看佳句牧诗卷,犹忆清言接酒杯。

虫污残编尘几暗,猿吟空帐石林哀。可怜幽径荒松菊,独向黄泉归去来。

()

人生殊用舍,初不系失得。念君垂天鹏,未作六月息。

佳人绝代姿,蛾眉本倾国。人皆倚市门,孰乃有国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