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郑五愔弹琴。唐代。孟浩然。阮籍推名饮,清风坐竹林。半酣下衫袖,拂拭龙唇琴。一杯弹一曲,不觉夕阳沉。余意在山水,闻之谐夙心。
参考资料:
1、邓安生 孙佩君.孟浩然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65-66
《唐诗纪事》记载,郑愔字文靖,在唐睿宗景云元年(710年)被诛杀,当时孟浩然的年龄才二十出头。可见此诗当作于孟浩然早期。
参考资料:
阮籍常与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七人聚集在竹林下喝酒,肆意酣畅,世称竹林七贤。首句以阮籍比郑愔,说郑愔像阮籍一样以善饮出名,如今在清风里,在竹林下坐着豪饮。竹林是用典,也是写实。
三四句写郑愔喝得半醉的时候,放下衣衫的长袖,把琴擦擦,开始鼓琴。古人衣袖特长,一般挽着,故云“下衫袖”。龙唇琴,古代琴名。《古琴疏》记载,汉末荀淑有架龙唇琴,一天下大雨不见了。三年后下大雨,有条黑龙飞入李膺家中,李膺一看,是荀淑的琴,就把它送还给荀淑。诗以龙唇琴借指郑愔的琴名贵。
五六句说郑愔一边饮酒,一边弹琴。弹着弹着,不知不觉太阳已经落山。一杯弹一曲是描写郑愔边饮边弹的气派。下句表现郑愔琴艺高超,大家沉浸在美妙的琴声中,光阴流逝,而浑然不觉。孟浩然其人也非常善琴,他的琴艺曾得到著名道士参寥的赞赏,连孟浩然也陶醉在郑愔的琴声中,足见郑愔的琴艺确实精妙。
郑愔的琴艺得到孟浩然的欣赏,他的琴音引起孟浩然的共鸣。浩然志在山水,郑愔的琴音也志在山水,二人志趣相投。春秋时,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锺子期说:“妙呵,听你的琴,眼前就出现巍巍的泰山。”伯牙志在流水,锺子期说:“妙呵,听你的琴,就好象滔滔的江河!”诗人表示自己喜欢山水,不愿仕进。借用伯牙锺子期的故事,说郑愔与自己思想志趣相投。一般写弹琴的诗,或渲染琴声的美妙,或感叹琴师的身世,而孟浩然通过对听琴的描写,勾划出一位善琴好饮,放浪潇洒,飘然出尘的高士形象。诗用“半酣下衫袖,拂拭龙唇琴”的细节表现郑愔的豪放旷达,用酒、清风、竹林、琴、夕阳烘托其高洁;结尾以自己的高蹈,来表现郑愔的高蹈,展示人物的内心境界。写完弹琴,诗中的人物也就呼之欲出了。
参考资料:
1、《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第83-84页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孟浩然。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寄沈明经秀岚 其二。清代。缪公恩。传车何事太悤悤,我亦多艰百感丛。未得一尊留祖道,至今想像梦魂中。
哭别月村。元代。黄庚。三山秀气孕英奇,表表才名冠一时。唐殿策高蕡不第,荆州人去粲何依。传家有子犹堪羡,埋骨无山亦可悲。留得帚金诗稿在,灯窗读罢泪沾衣。
讥刘秘监献佞固灶。宋代。刘黻。白玉堂中翰墨师,忍令奏牍玷涂碑。向时刚道梅花累,今累梅花自不知。
题朱光禄园中杂景十首 其二 江云楼。明代。胡应麟。何年驾飞阁,缥缈凌天风。朝来五千丈,半入江云中。
次韵。宋代。饶节。南山北岭总成林,野妪名园独擅金。实熟每忧风雨横,根蟠谁念岁华深。品题可配荔枝谱,风味能忘庄舄吟。食罢蜜脾聊殿后,半钩新月在房心。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宋代。释正觉。癯而且老,寒木未春。静而愈明,古潭有月。天苍苍而无空无缺,云闲闲而乍出乍没。二仪同根,万物一体,莫向诸缘分彼此。
上邪。明代。郭之奇。上邪,心相悦兮相知,指天戒别离。日朝沉,月不为偶,春斗西横箕北走,云风朽,乃与君分首。
秋思。唐代。武元衡。秋室浩烟雾,风柳怨寒蜩。机杼夜声切,蕙兰芳意消。美人湘水曲,桂楫洞庭遥。常恐时光谢,蹉跎红艳凋。
答马易之编修次来韵。明代。乌斯道。史臣出入承明庐,珠玉娟娟落海隅。天上故交多国士,月中閒坐忆樵夫。董狐无愧春秋笔,贺监宁忘日月湖。深喜欲归先有信,轺车秋尽出京都。
和富公十二人中第二人绝句。宋代。苏颂。再迁蝉冕官三事,早上龙旂节一双。富贵两忘心不动,天魔如见亦归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