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牡丹

赏牡丹朗读

译文


庭前的芍药妖娆艳丽却缺乏骨格,池中的荷花清雅洁净却缺少情韵。
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天姿国色,到了开花的季节引得无数的人来欣赏,惊动了整个京城。

注释

牡丹:著名的观赏植物。古无牡丹之名,统称芍药,后以木芍药称牡丹。一般谓牡丹之称在唐以后,但在唐前,已见于记载。
庭前芍药:喻指宦官、权贵。
芍药:多年生草本植物,属毛茛科,初夏开花,形状与牡丹相似。
妖无格:妖娆美丽,但缺乏标格。妖:艳丽、妩媚。格:骨格。无格指格调不高。
芙蕖:即莲花。
国色:倾国倾城之美色。原意为一国中姿容最美的女子,此指牡丹富贵美艳、仪态万千。
京城:指唐朝的京师长安,长安是唐代的首都、京城。

参考资料:

1、吴钢 张天池.刘禹锡诗文选注.西安:三秦出版社,1987:27

2、陶敏 陶红雨.刘禹锡全集编年校注.长沙:岳麓书社,2003:444-445

3、瞿蜕园.刘禹锡集笺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789

4、鲍思陶 郇玉华.中国名胜诗联精鉴.济南:山东友谊书社,1992:588-589

5、吴在庆编选.刘禹锡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81-182

6、刘锬.咏花古诗欣赏.北京:语文出版社,1999:2-3

7、谢明 刘光前.历代咏物诗选读.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56

赏牡丹创作背景

  此诗即写唐人赏牡丹的盛况。关于此诗的创作时间与地点,由陶敏、陶红雨校注的《刘禹锡全集编年校注》根据诗中用李正封“国色”之语推测此诗为公元828年(大和二年)至五年831年作者在长安所作;瞿蜕园的《刘禹锡集笺证》认为,此诗作于唐大和年间作者重入长安之时。  

参考资料:

1、吴钢 张天池.刘禹锡诗文选注.西安:三秦出版社,1987:27

2、陶敏 陶红雨.刘禹锡全集编年校注.长沙:岳麓书社,2003:444-445

3、瞿蜕园.刘禹锡集笺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789

4、 高志忠.刘禹锡诗编年校注.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665-666

赏析

  此诗乃赞颂牡丹之作,其赞颂之手法,乃用抑彼扬此的反衬之法。诗人没有从正面描写牡丹的姿色,而是从侧面来写牡丹。诗一开始先评赏芍药和芙蕖。芍药与芙蕖本是为人所喜爱的花卉,然而诗人赞颂牡丹,乃用“芍药妖无格”和“芙蕖净少情”以衬托牡丹之高标格和富于情韵之美。“芍药”,本来同样是一种具有观赏价值的花卉,但据说到了唐代武则天以后,“牡丹始盛而芍药之艳衰” (王禹傅《芍药诗序》)。以至有人将牡丹比为“花王”,把芍药比作“近侍”。此处,刘禹锡也怀着主观感情,把芍药说成虽妖娆但格调不高。“芙蕖”,是在诗文中常以清高洁净的面目出现的花卉,但刘禹锡大概因为她亭亭玉立于池面之中,令人只可远观而不可近玩的缘故,说她纯洁而寡情。这里暗示了牡丹兼具妖、净、格、情四种资质,可谓花中之最美者。

  这首诗本来是《赏牡丹》,可落笔却不先说牡丹,而先对芍药和芙蕖进行评赏。首句写芍药,这种同样具有观赏价值的花儿,较之牡丹更早为人们所喜爱。《诗经》就写到过周朝郑国的男女以芍药相赠的欢乐场面,而同时期却不见有关牡丹的记载。所以宋代韩琦在《北第同赏芍药》中写道:“郑诗已取相酬赠,不见诸经载牡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习俗也在不断地变化。到了唐代武则天执政以后,“牡丹始盛而芍药之艳衰”,以至于有人将牡丹比为君王,把芍药比作近侍。芍药地位的下降,刘禹锡认为其格调不高,所以说芍药虽妖娆而无格。

  芙蕖,即荷花,这是自屈原以来在诗文中经常以清高洁净面目出现的花。大概由于它亭亭玉立于池塘水面之上,令人只可远观而不可近玩的缘故吧,刘禹锡觉得它虽纯洁却寡情。至此前两句已经分别对两种可与牡丹并肩的花儿进行了评赏:芍药的种植历史悠久,也曾受到人们的喜爱,但却“妖冶无格”;荷花也的确堪称花中君子,清高洁净,但却冷艳寡情。至此为后两句推出作者心中的最爱,可谓做足了铺垫,唯有期待着作者心中的“花王”隆重登场了。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国色”,旧指一国中最美的女子。这里用来比喻牡丹,便将牡丹的超群姿色表现了出来。“真”字虽是副词,却加强了语气;“唯有”是一种不二的选择,增强了评赏的分量,照应了上面两句,包含着之所以作出如此不二的选择,是经过了认真比较,确认了“非此莫属”的地位的意思。在这样的美好评价和高度概括之后,再以“花开时节动京城”作结尾,既反映了京城人赏花倾城而动的习俗,又从侧面衬托了牡丹花的诱人魅力:正是由于它具有令人倾慕的“国色”,才使得“花开时节”京城轰动,人们奔走相告,争先赏玩。

  这短短四句诗,写了三种名花,而其中又深含了诗人丰富的审美思想。诗人没有忘记对芍药与荷花美好一面的赞誉,却又突出了牡丹的姿色,令人玩味无穷。作为花木,本来无所谓格调高下和感情的多寡,但诗人用拟人化和烘托的手法,巧妙生动地把自然美变成了艺术美,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参考资料:

1、刘锬.咏花古诗欣赏.北京:语文出版社,1999:2-3

2、吴在庆.刘禹锡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180-181

3、 李月辉.名画唐诗佳句欣赏.石家庄: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2:435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刘禹锡朗读
()

猜你喜欢

若有人兮方离龆,身不三尺一何骁。
平生汪锜我所师,为国雪耻心无憀。
剑钅单向颈股不栗,剑钅单指心目不摇。
嗟尔千乘如蓬蒿。
()

绛宇琼楼压巨鳌,扶桑晴翠落飞涛。攀云顿觉蓬壶近,望日犹惊泰岱高。

面貌诸天曾省识,风神八极共游遨。含毫小毕千年事,长侍方平醉玉桃。

()

满酌凉州酝。爱佳词、一编珂雪,雄深苍稳。万马齐瘖蒲牢吼,百斛蛟螭囷蠢。

算蝶拍、莺簧休混。多少词场谈文藻,向豪苏、腻柳寻蓝本。

()

鸡群媚稻梁,老鹤日疏野。人言随其流,故有不同者。

()

庙堂北顾思安寝,西戎亦未高枕。募勇悬金,招才刻印,志士谁甘怀酖。

关山百仞。任陇水歌残,阳关唱甚。驰心朔漠,目光电火毛霜凛。

()

孤臣空洒泪,天步遂如斯。
妖蚀三光暗,心盟九庙知。
翠华迷草露,淮水涨烟澌。

()

湖南遥望雪云开,汉使星轺帝里来。华馆暂能留客醉,夕阳休向别筵催。

夷门灯火逢元夜,楚国民风问草莱。何日回旌更春赏,杏花东郭共传杯。

()
多载事茅君,麻衣与葛巾。
眼知人贵贱,心链己形神。
丁甲常为使,王侯不得臣。
华阳归洞晚,芝草几回春。
()

绿幕黄帘紫府深,甘棠无树不成阴。应知衔得金鱼袋,来向东风送好音。

()

山中忘岁月,世上变炎凉。竹帛虚名盛,松关野兴长。

赠诗无好句,话别欠离觞。道过济南府,光辉衣锦乡。

()

今秋水潦湮草木,松柏青青受命独。园林两地绝可怜,并少桃顽与杏俗。

黯黯愁生感索居,跫跫音喜来空谷。一函珠玉慰葵情,百幅琳琅照茅屋。

()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方。
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

()

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

()
()
莫笑书生一卷书,唐虞事业正关渠。
汉廷若有真王佐,天下何须费扫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