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唐代。李商隐。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参考资料:
1、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89
2、陈永正.李商隐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3-14
这首诗当作于公元835年(唐文宗大和八年)。当时李商隐离开崔家,旅宿在骆姓人家的园亭里,寂寥中怀念起崔雍、崔衮两位从表兄弟,写下了这首很有情韵的小诗。
参考资料:
1、陈永正.李商隐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3-14
此诗首句写骆氏亭,翠竹、清水把这座亭轩映衬得格外清幽雅洁,诗人置身其间,颇有远离尘嚣之感。
接着写诗人对友人的思念,诗人眼下所宿的骆氏亭和崔氏兄弟所在的长安,中间隔着重重的城池,路途迢迢,诗人的思念之情宛如随风飘荡的游丝,悠悠然飘向友人所在的长安。诗人因境界的清幽而倍感孤寂,因无好友共赏幽胜而微感惆怅。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竹丛里船坞深静无尘,临水的亭榭分外幽清。相思之情啊隔着重重的高城飞向远方。
首句写骆氏亭。“竹坞”是竹林怀抱隐蔽的船坞;“水槛”,指傍水的有栏杆的亭轩,也就是题中的“骆氏亭”。清澄的湖水,翠绿的修竹,把这座亭轩映衬得格外清幽雅洁。“无尘”和“清”,正突出了骆氏亭的这个特点,可以想见诗人置身其间时的那种远离尘嚣之感。幽静清寥的境界,每每使人恬然自适;但对于有所思念、怀想的人来说,又往往是牵引思绪的一种触媒:或因境界的清幽而倍感孤寂,或因没有好朋友共赏幽胜而感到惆怅。这两句由清幽的景色到别后的相思,其间虽有跳跃,但并不突兀,原因就在于景与情之间存在相反相成的内在联系。诗人眼下所宿的骆氏亭和崔氏兄弟所居的长安,中间隔着高峻的城墙。“迢递”一词有“高”、“远”二义,这里用“高”义。“重城”即高城。由于“迢递隔重城”,所以深深怀念对方;而思念之深,又似乎缩短了彼此间的距离。诗人的思念之情,宛如随风飘荡的游丝,悠悠然越过高高的城墙,飘向友人所在的长安。“隔”字在这里不只是表明“身隔”,而且曲折的显示了“情通”。这正是诗歌语言在具体条件下常常具有的一种妙用。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小诗的后两句是说,秋空上阴云连日不散,霜飞的时节也来迟了。留得满地枯残的荷叶,好听深夜萧瑟的雨声。
第三句又回到眼前景物上来:“秋阴不散霜飞晚”。时令已届深秋,但连日天气阴霾,孕育着雨意,所以霜也下得晚了。诗人是旅途中暂宿骆氏亭,此地近一段时期的天气,自然是出自揣测,这揣测的根据就是“秋阴不散”与“留得枯荷”。这一句一方面为末句伏根,另一方面又兼有渲染气氛、烘托情绪的作用。阴霾欲雨的天气,四望一片迷蒙,本来就因相思而耿耿不寐的人,心情不免更加黯淡,而这种心情反过来又增加相思的浓度。
末句是全篇的点睛之笔。但要领略诗句所蕴含的情趣,却须注意从“秋阴不散”到盼“雨”的整个过程。秋叶听雨打枯荷的况味,诗人想已不止一次的领略过。淅沥的秋雨,洒落在枯荷上,发出一片错落有致的声响,别具一种美的情趣。看来倒是“秋阴不散霜飞晚”的天气特意作美了。枯荷给人一种残败衰飒之感,本无可“留”的价值;但秋雨的到来就不同了,自己这样一个旅宿思友,永夜不寐的人,因为能聆听到枯荷秋雨的清韵而略慰相思,稍解寂寞,所以反而庆幸枯荷之“留”了。“留”、“听”二字写情入微,其中就有着不期而遇的喜悦。“听雨声”自然是夜宿的缘故,但主要还是由于“听雨声”蕴含有一种特有的意境和神韵。这“听雨”竟有一种特别的美感,久听之后,这单调而凄清的声音,却又更增加了环境的寂寥,从而更加深了对朋友的思念。
沈义父《乐府指迷》云:“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此诗之结语:“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正是以景结情,不仅景中含情,且有声有情、声情并茂,声、景、情谐和合一而收余音缭绕之致,使诗歌境象迷茫,旨义含隐深曲。
这首诗虽然写了秋亭夜雨的景色,写得历历如画,但它并不是一首写景诗,而是一首抒情诗。“宿骆氏亭”所见所闻是“寄怀”的凭借,“相思”二字微露端倪,后两句暗藏彻夜不眠之意,诗人的思友之情暗寓其中,可以说是以景寄情、寓情于景的。诗的意境清秀疏朗,而蕴涵其中的心境又是极为深远的。
参考资料:
1、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143-1144
2、黄世中.论李商隐诗的隐秀特征.文学评议,2003(05):75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题钟雅青纱枕。唐代。秦尚运。阴香装艳入青纱,还与欹眠好事家。梦里却成山色雨,沈山不敢斗青华。
苦热行。明代。李梦阳。蕴隆焚如,二仪为炉。赤曦铄天,尘沙沸途。居奚讳袒,行弗择憩。鱼伏于渊,鸟张其喙。何物为炭,谁乎为工。橐之鼓之,金流石镕。阆风之颠,瑶沼之阴。飙轮扇凉,冰壑嵚崟。下踏层雪,上攀琪树。仙人绿发,逍遥箕踞。俯阚人世,溷热交毒。我欲从之,安得羽翼。
赠伯清。元代。倪瓒。市上休疑张伯清,药无二价制颓龄。何当扫雪居幽谷,与我松根采茯苓。
水龙吟 其八 和韵。宋代。李曾伯。归来袖手江湖,不妨左右持螯白。凉宵幸对,一轮端正,娟娟秋色。万宇冰清,千林霜缟,更无云隔。对金茎露冷,铜壶漏静,梧阴转、画桥北。堪叹平生辙迹。算纷纷、为谁驱役。兔蟾应笑,蝇蜗累我,中年虚历。抖擞吟情,徘徊舞影,可怜佳夕。怅力微心在,梦中一曲,似黄楼笛。
一书天散五湖踪,回首黄山意万重。我出未应终诮凤,君归争已识屠龙。
弓藏战伐身犹在,鼎立文章代偶逢。俱道云中须魏尚,冯郎占对帝从容。
寄汪中丞伯玉时以录闽功赐金币特诏推用 其一。明代。王世贞。一书天散五湖踪,回首黄山意万重。我出未应终诮凤,君归争已识屠龙。弓藏战伐身犹在,鼎立文章代偶逢。俱道云中须魏尚,冯郎占对帝从容。
吊蒋弋阳。宋代。赵汝回。非风急雨柳塘寒,卮酒篇诗哭肖韩。长记湖西访梅日,独於船上取琴弹。弋阳百姓私营庙,紫府无人别拟官。墓陇从教工新草,双凫何处只空棺。
寄张汝钦侍御。明代。樊莹。夙昔寡所予,惟子独吾契。闻过辄相规,见善复相示。迩来作离群,延颈日翘企。湘水只尺间,渺渺隔天际。念子富英迈,持法忘顾忌。抗节激流俗,高名惬时议。顾予驽钝姿,列官屡年岁。俛默守庸庸,兴言良独愧。古人重交游,匪从在忘势。
夜中对雪赠秦系时秦初与谢氏离婚谢氏在越。唐代。刘长卿。月明花满地,君自忆山阴。谁遣因风起,纷纷乱此心。
桃花坞分赋二首 其一 赋得盘中桃花。明代。卢龙云。三月绯桃处处新,盘中别有一枝春。看同野外差嫌远,移傍樽前倍可亲。色映酡颜添酒态,芳联绮句狎花神。勿言生意培来浅,雨露天家亦自均。
与毛茶干赵司法游东湖四首 其四。宋代。任希夷。颖出三十客,今趋万里程。才高官未称,词与笔俱精。珠玉忘形秽,江山共眼明。莫嫌巴蜀远,扬马各文鸣。
宋初祀神州地祇三首 其一 降神用《静安》。。宋代。郊庙朝会歌辞。膴膴郊原,茫茫宇县。画野分疆,禹功疏奠。灵祇是臻,豆笾祗荐。幽赞皇图,视之不见。
得白宗伯先生书。明代。石宝。北雁正南翔,书来自帝乡。人同秋色老,情比道涂长。礼乐归宗伯,文章忆大方。江湖无限意,延伫几斜阳。
胡氏落成族谱序。明代。吴与弼。连云芸栋夙蜚声,又喜来仍建此亭。勖尔诗书旧箴砭,待看金石倍光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