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秋。唐代。李商隐。酒薄吹还醒,楼危望已穷。江皋当落日,帆席见归风。烟带龙潭白,霞分鸟道红。殷勤报秋意,只是有丹枫。
参考资料:
1、孙建军.《全唐诗》选注 (1-16册):线装书局,2002:第3899页
2、李商隐.李商隐集 (第二版):山西古籍出版社,2006:第115页
此诗作于唐宣宗大中元年(847年)秋天,时年三十五岁。李商隐被郑亚聘为幕中掌书记,五月到达桂州。诗人此次南行,家眷留于长安,远道间关,孑然一身,不无孤独之感;加之政治上受到排挤,情绪忧伤。这首《访秋》,就隐涵着作者的这种心情。
参考资料:
1、宋绪连 ,初旭.三李诗鉴赏辞典: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第969页
首联:“酒薄吹还醒,楼危望已穷。”诗篇一开始就蕴含着深沉的愁苦。诗人万里投荒,愁思难已,于是借酒浇愁,谁知酒味淡薄,无法浇灭那心中熊熊燃烧的思家念国之火,愁思反而愈加沉重。他登上高楼遥望北方的家乡,西风吹来,酒意全消,而放眼望去,故园杳不可见,心情更加郁闷。这两句起势陡健,发唱警挺。劈头一句“酒薄吹还醒”,是经过长久的离别,尝尽愁苦滋味以后,盘纡于胸中的感情的猛然倾泻,给人以十分强烈的感染。次句“楼危望已穷”,紧接着描画出诗人登临极目,北望乡关的情景,着墨不多,却鲜明如在目前。两句情景交融,蕴含着深厚的诗意;“还”字、“已”字,使得诗句上下紧密联系,曲折起伏。而“望”字,又点明了诗题中的“访”,并领起垒篇,可谓一诗之“眼”。从开始两句中,就体现出了诗人精心安排的艺术匠心。
中间两联,就是诗人望中所见,而见中又寓所感。诗人先是使用反衬手法,通过落日归帆的景象,来表现自己有家难归的苦闷。“江皋当落日,帆席见归风”,诗人纵目望去,落日的余辉正照在江岸上,江中归船的帆席鼓满西风,正在轻快地驶回。见此情景,诗人想到自己的’家乡远在万里之外,不知何时才能归去,当此西风落日之际,家中的妻儿说不定正在急切盼望自己呢,心中不免涌起异乡作客的惆怅。通过反衬,思乡之情被表现得曲折而又强烈。接着,诗人又换用烘染的手法,通过对龙潭鸟道的描写,来进一步暗示自己的乡思。“烟带龙潭白,霞分鸟道红”,是说渐起的暮霭,有如轻纱般地笼罩在龙潭上,潭水一片银白;余霞照在只有鸟儿才能飞过的高峻的山上,山山岭岭被映成一片红色。这两句初看起来,山红水白,好像一片美景,但仔细品味,却不难发现包孕其中的异乡情调,以及客居异地时在日暮时分很容易勾起的乡国之思,诗人巧妙地用具有桂州特点的景色,来烘染出自己的乡思,隐而不显,含蕴深沉。这两联描写景物十分形象生动,但又简洁凝炼,原因在于诗人善于选取典型物象。前一联只用“江皋”、“落日”、“帆席”、“归风”四种物象,就生动地画出了一幅落日归帆图;后一联也仅采“烟”、“龙潭”、“霞”、“鸟道”四种物象,就组成了一幅桂州山水画,笔墨经济,画意浓郁,使人如身临其境。每两种物象中用动词联结,互相映带,交织融会,顿然产生活泼生动之感。而动词的安排,前一联的“当”、“见”在第三字,后一联的“带”、“分”在第二字,这就使得诗句在节奏上发生变化,读来顿挫起伏,别具一种抑扬跌宕的声情美。
最后一联:“殷勤报秋意,只是有丹枫。”缴清题目《访秋》,含蕴地表露出思乡的急切心情。诗人因为思乡,连北方的秋色也觉得可爱,所以要登搂寻访秋意。然而,因为“桂州地暖无秋色”(《桂州路中作》),登楼而访,却望不见往年习见的北方秋色,心情格外怅惘。而此时此地,那殷勤地报告秋意的,只有一树树火红的枫树,给人一点点难得的慰藉。诗人用“殷勤”和“报”,将丹枫人格化,在一片苍茫寥落中,特别报告了令人忆念面寻访的秋意,显得多么富有深情。而“只是”二字,一方面真实地写出了桂州地暖的自然特点,另一方面也婉转地表示出作者在桂州的孤独处境和落寞情怀,那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倒远不如看似无情实多情的丹枫亲近,作者在异乡的艰难,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思乡之念,在这里被表达得更为曲折和深沉。最后一联,字字浸透着作者的思乡之泪,那火红的丹枫,又给人留下想象的余地,令人回味无尽。
诗题“访秋”,而全诗通过形象的景物描写,婉曲深沉地表达出无穷的乡思,这已是一层曲折。中间各联在具体的描写中,又起伏变化,峰回路转,用笔极尽曲折之妙。虽然如此,但全诗并没有那种过分渺茫和无从捉摸的感觉,而是有消息可寻,含蓄而不晦涩。全诗扣紧“望”字,笔不旁骛,蝉联而下,在宛转曲折中又显得流畅自然,读来一气贯注,天然浑成。诗篇开始以精切的对句起笔,最后以散句作结,在精整中不乏自然之姿,在谨严中又留下不尽的余响,耐人寻味。
参考资料:
1、宋绪连 ,初旭.三李诗鉴赏辞典: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第969页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菩萨蛮(同僚友泛舟作)。宋代。郭应祥。泉江三遇昌阳节。棹歌还向中流发。急桨更轻绕轻桡。看谁夺得标。明年归紫淦。尚忆舟同泛。应有旧双鬟,能讴菩萨蛮。
西山道中。明代。筠隐遂。壁悬杖难容,盘旋青万重。到来深竹院,行尽数声钟。瀑挂雪边雪,云图峰外峰。此中皆静者,日暮不相逢。
去年长至趋幕府,今年长至坐英州。牢牢岁月知何有,赫赫简书良自由。
玉律气浮江馆夜,朝衣心切紫宸游。会将梅蕊占春信,嬴得儿童数九头。
乙酉冬至募兵英德晓起对烛因思去年此日适部兵在梧州幕府到官未及二载而两以兵事奔走军门慨然有怀遂成此作。明代。符锡。去年长至趋幕府,今年长至坐英州。牢牢岁月知何有,赫赫简书良自由。玉律气浮江馆夜,朝衣心切紫宸游。会将梅蕊占春信,嬴得儿童数九头。
再用香山居士起语寿骆广州先生。明代。王世贞。九十不衰真地仙,五朝清晏即人天。难逢拜老中兴日,忆得悬弧孝庙年。薄宦陆生无粤橐,归心贺监有湖田。乡吟捉鼻从清浊,社酒胶唇且圣贤。大笑武公箴自苦,长夸荣启乐仍偏。如传篮笋来莲社,应许门人任一肩。
和学使者于殿元枉赠之作。清代。郑燮。十载扬州作画师,长将赭墨代胭脂。写来竹柏无颜色,卖与东风不合时。
行路难二首 其二。明代。胡应麟。君不见原上草,一夜霜飞净于扫。君不见园中花,一朝风荡随泥沙。男儿快意在行乐,何用营营逐飞藿。白日苦短秉烛游,玉碗淋漓恣斟酌。人心对面隔九疑,行路之难君所知。速来就我饮斗酒,倏忽华颠壮夫丑。
新正吟。宋代。邵雍。蘧瑗知非日,宣尼读易年。人情止于是,天意岂徒然。立事情尤倦,思山兴益坚。谁能同此志,相伴老伊川。
宣州李漕园亭三首 其三 守道堂。宋代。史浩。徂徕不可倚,衡茅迹已陈。凛凛盖代气,千载日日新。拭眼登高堂,佳名信可人。向来子石子,无乃公前身。作颂拟清庙,未免世俗嗔。偃蹇百僚底,见有双眉颦。公今文章伯,笔力重万钧。庙堂有夔卨,此道公当伸。
小苑春望宫池柳色。唐代。杨凌。上苑闲游早,东风柳色轻。储胥遥掩映,池水隔微明。春至条偏弱,寒馀叶未成。和烟变浓淡,转日异阴晴。不独芳菲好,还因雨露荣。行人望攀折,远翠暮愁生。
怀邓石如山人。清代。潘瑛。春云布温夜,幽草抱寒心。念此谷风远,相思江汉深。孤踪渺无际,湘月有遗音。归计如何得,天涯老病侵。
秋晚过十刹海明相国园址。清代。边浴礼。鸡头池涸谁能记,渌水亭荒不可寻。小立平桥一惆怅,西风凉透白鸥心。
虎丘。宋代。陈藻。竹瘦门逾静,楼高山太低。白烟青树走,细雨大江迷。野水东西流,园蔬上下畦。僧无城市去,岩有鬼神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