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鹅湖寺道中

鹧鸪天·鹅湖寺道中朗读

一榻清风殿影凉,涓涓流水响回廊。千章云木钩辀叫,十里溪风稏香。

冲急雨,趁斜阳,山园细路转微茫。倦途却被行人笑:只为林泉有底忙!

译文

床榻设在殿堂的阴影下,清风吹来,凉飕飕的十分舒爽,长长的回廊里,响着淙淙的流水声。附近的山上,树木萧森,云气缭绕,传来了鹧鸪的啼叫,山下,清溪潋滟,稻浪翻滚,随风飘散着谷子的香味。
日落时分,忽然来了一阵急雨,为赶归程,只好冒雨而行,山村园圃之间的小路,在雨中变得迷茫难辨了。路上的行人看见我们疲于奔命的模样,都相视而笑:为着游山玩水,竟弄得这样狼狈匆忙!

注释

鹅湖寺:鹅湖寺在鹅湖山,铅山县城河口镇东南。山势逶迤,山巅三峰挺峙,冲霄凌汉。山中怪石荦确,林深涧幽,泉瀑鸣唱,风光如画。据说山上原有湖,多生荷,名荷湖,东晋人龚氏居山养鹅,更名鹅湖。山麓有唐大历时大义智孚禅师所建仁寿院,宋时称鹅湖寺。《铅山县志》:“鹅湖山在县东北,周回四十余里。其影入于县南西湖,诸峰联络,若狮象犀猊,最高者峰顶三峰挺秀。”
一榻清风:苏轼《佛日山荣长老方丈五绝》:“食罢茶瓯未要深,清风一榻抵千金。”
章:通“橦”,大木材。云木:凌云之树木。钩辀(gōu zhōu):鹧鸪呜叫声。
稏(bà yà):生长于江南的一种稻子。杜牧《郡斋独酌》:“稏百顷稻,西风吹半黄。”
微茫:隐约模糊。
有底忙:如此匆忙。苏轼《大风留金山两日》:“细思城市有底忙,却笑蛟龙为谁怒。”“底”:如此、如许。

参考资料:

1、李时人.中华山名水胜旅游文学大观 上 诗词卷 :三秦出版社 ,1998:758

2、辛弃疾.辛弃疾词:万卷出版公司,2009:134

3、王荣初.历代山水名胜词选 :浙江摄影出版社,1999:142

4、刘斯奋.刘斯奋诗译宋四家词选 辛弃疾:广东教育出版社,2009:73

鹧鸪天·鹅湖寺道中创作背景

  此词约作于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词人时年四十七岁,退居信州带湖。因为鹅湖是铅山最著名的风景点,乾道间朱熹、陆九渊兄弟及吕祖谦曾在这里集会讨论学术,所以词人深为这里的风光所吸引,于是在夏季独自一人来访鹅湖寺,在前往鹅湖寺的途中作了这首词。   

参考资料:

1、陈满铭.苏辛词论稿 :文津出版社,2003:100

赏析

  上片描写的是鹅湖寺内外的景色,先写寺内,再写寺外,显出词人的安闲和惬意。清风吹来,殿堂之中特别凉爽,寺庙旁边泉水叮咚,令人心旷神怡。寺外有千株高大的树木,树木中有鹧鸪的叫声,山下有十里稻香,景色由近而远。后二句以“鸟鸣”、“稻香”相对,不仅词性两两相对,还运用了数字对:“千章”、“十里”,叠韵对:“钩辀”、“稏”。叠韵对仗,十分工稳。

  下片描写的是回家途中的情景,语意轻快诙谐,充满林泉乐趣。“冲”,显出他急迫心情,雨过天晴,山中的小路被冲得模糊不清,“趁”,写天色将晚急忙赶路的行状。“细路微茫”,写路生天晚而产生的紧张心态。结韵化紧就松,自嘲不能为事业出力,只能为林泉而忙碌。也讽刺那些不知林泉之乐的俗人,不明此中的真意。正如庄子所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他追求林泉之乐,已经到了反常的程度。通过别人的嘲笑,表明他为了寻找泉水认真而忙碌,却乐此不疲的执着精神,这是词人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体现,但也反映了词人摆脱烦恼、要借林泉洗涤身心疲惫的精神状态。

  词人写这首词运用了归纳法,首先把上片四句与过片两句析为两个部分,分别描写鹅湖寺道周遭的林泉胜景,及“冲急雨,趁斜阳”的情形,从宿寺开始,到离寺上路,再到冒雨赶路,直至山路微茫,可谓处处是景,令词人应接不暇。而词人喜景之情、猎景之心也自洋溢其间。然后以“倦途却被行人笑”一句,承上启下,借人之口引出“只为林泉有底忙”的一句话来,更翻上一层,既活跃气氛,又见心甘如此也,以总括上面两个部分的文意作结。

参考资料:

1、陈满铭.苏辛词论稿 :文津出版社,2003:100

2、王立斌,刘东昌.鹅湖书院 :湖南大学出版社,2013:175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辛弃疾朗读
()

猜你喜欢

过雨溪山十信明,乍晴风日一番清。
白鸥池沼菰蒲影,红枣村虚鸡犬声。
囱食坐曹良媿死,囊衣行部亦劳生。
不堪有七今成九,伧父年来老更伧。
()
万骑南来驻不留,衣冠客此镇林丘。
寒岩碎裂从中起,乱水喧呜竟独流。
故物今惟存寓马,当年谁为指眠牛。
坟旁小寺终村俗,画柱纱笼护冕旒。
()

旅泊青山夜,荒庭白露秋。洞房悬月影,高枕听江流。

猿响寒岩树,萤飞古驿楼。他乡对摇落,并觉起离忧。

()
鶢鶋设钟鼓,固已非所乐。
我今对秦筝,听之亦藐藐。
老人难遣日,藉此慰牢落。
此意只有知,勿令儿辈觉。
()
一笑披衣起。
笑昨宵、东风似梦,韩张卢李。
白发红云溪上叟,不记儿孙年齿。
但回首、秦亡汉驶。
()

陡绝盘砣势,横空急水流。涧深愁失足,路滑怕回头。

鸟道挺身过,羊肠壮胆游。漫夸骡轿稳,一步一心揪。

()

忽忆明皇西幸时,暗伤潜恨竟谁知。

佩兰应语宫臣道,莫向金盘进荔枝。

()
东风散雪乱如麻,掷瓦敲窗细撒沙。
只恐市中薪米贵,不愁江上落梅花。
()

皋伯通家琐夕晖,八年寒食数归期。
江乡橘柚花如雪,不许离人戴一枝。

()
郡国高皇朝,天龙释帝居。
兵销擒布后,台耸畏轩馀。
宾榻成莲坐,戎韬入贝书。
守臣荣就望,屏息拜前除。
()

学圃才两畦,佳蔬欲几品?露葵不厌烹,及我春酒醒。

()
鹤发神仙纪,蝇头梵字书。
请僧开宝藏,作供施金鱼。
海众投莲社,门人奉筍舆。
夙乘坚固誓,祇树藉安居。
()

老衲诛茅昔小留,七仙阴为护岩幽。
不将石履呈奇怪,安得西归好话头。

()
上都初见赤髭年,并在西州绛帐前。
每与文殊同问疾,不知灵运遽生天。
淮山永忆吟无社,梁苑重来供有缘。
休问外堂诸弟子,饿思周粟赋归田。
()

先生云卧在梅峰,胸饱珠玑貌自丰。
端坐浑如乔岳象,传经足并化工同。
门前桃李春长在,身后勋名远更通。

()

江上悲风起白波,山中芳草柰愁何。紫菱青荇鲛人舞,翠藟苍藤木客歌。

旷野烟尘迷虎兕,长亭泥泞没骊騧。浊河日夜东流去,肠断霓旌影馺娑。

()

秋光一望满江城,偏见朱门月独明。径里菊英凝露湿,庭前桂影入帘清。

锦屏香篆和风散,歌吹楼头彻夜鸣。兴比龙山还剧甚,更饶佳句令人惊。

()

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

黛蛾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
花头巡检骂贼死,蓬道女儿骑虎号。
安得邦人百世祀,巍巍忠孝配颜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