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春雨初霁。宋代。陆游。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参考资料:
1、缪钺等 .宋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7.12(2012.7重印) :第977-978页 .
公元1186年(淳熙十三年)春天,作者奉诏入京,接受严州知州的职务,赴任之前,先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去觐见皇帝,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听候召见,在百无聊赖中,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作。
参考资料:
1、缪钺等 .宋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7.12(2012.7重印) :第977-978页 .
如果掩去作者的名字,读这首《临安春雨初霁》,也许会以为它并不是出自“铁马金戈”、“气吞残虏”的陆放翁之手。诗中虽然有杏花般的春色,却更隐含着“世味薄似纱”的感伤之情和“闲作草”“戏分茶”的无聊之绪。这是与高唱着“为国戍轮台”而“一身报国”的陆游的雄奇悲壮的风格特征很不一致的。
自淳熙五年孝宗召见了陆游以来,他并未得到重用,只是在福建、江西做了两任提举常平茶盐公事;家后五年,更是远离政界,但对于政治舞台上的倾轧变幻,对于世态炎凉,他是体会得更深了。所以诗的开头就用了一个独具易动的巧譬,感叹世态人情薄得就象半透明的纱。于是首联开口就言“世味”之“薄”,并惊问“谁令骑马客京华”。陆游时年已六十二岁,不仅长期宦海沉浮,而且壮志未酬,又兼个人生活的种种不幸,这位命途坎坷的老人发出悲叹,说出对世态炎凉的内心感受。这种悲叹也许在别人身上是无可疑问的,而对于“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陆游来说,却显得不尽合乎情理。此奉诏入京,被任命为严州知州。对于一生奋斗不息、始终矢志不渝地实现自己的报国理想的陆游来说,授之以权,使之报国有门,竟会引起他“谁”的疑问。
颔联点出“诗眼”,也是陆游的名句,语言清新隽永。诗人只身住在小楼上,彻夜听着春雨的淅沥;次日清晨,深幽的小巷中传来了叫卖杏花的声音,告诉人们春已深了。绵绵的春雨,由诗人的听觉中写出;而淡荡的春光,则在卖花声里透出。写得形象而有深致。传说这两句诗后来传入宫中,深为孝宗所称赏,可见一时传诵之广。历来评此诗的人都以为这两句细致贴切,描绘了一幅明艳生动的春光图,但没有注意到它在全诗中的作用不仅在于刻划春光,而是与前后诗意浑然一体的。其实,“小楼一夜听春雨”,正是说绵绵春雨如愁人的思绪。在读这一句诗时,对“一夜”两字不可轻轻放过,它正暗示了诗人一夜未曾入睡,国事家愁,伴着这雨声而涌上了眉间心头。李商隐的“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是以枯荷听雨暗寓怀友之相思。陆游这里写得更为含蓄深蕴,他虽然用了比较明快的字眼,但用意还是要表达自己的郁闷与惆怅,而且正是用明媚的春光作为背景,才与自己落寞情怀构成了鲜明的对照。
接下去的颈联就道出了他的这种心情。在这明艳的春光中,诗人只能做的是“矮纸斜行闲作草”,陆游擅长行草,从现存的陆游手迹看,他的行草疏朗有致,风韵潇洒。这一句实是暗用了张芝的典故。据说张芝擅草书,但平时都写楷字,人问其故,回答说,“匆匆不暇草书”,意即写草书太花时间,所以没功夫写。陆游客居京华,闲极无聊,所以以草书消遣。因为是小雨初霁,所以说“晴窗”,“细乳戏分茶”这里就是品茶、玩茶道。无事而作草书,晴窗下品着清茗,表面上看,是极闲适恬静的境界,然而在这背后,正藏着诗人无限的感慨与牢骚。陆游素来有为国家作一番轰轰烈烈事业的宏愿,而严州知府的职位本与他的素志不合,何况觐见一次皇帝,不知要在客舍中等待多久!国家正是多事之秋,而诗人却在以作书品茶消磨时光,真是无聊而可悲!于是再也捺不住心头的怨愤,写下了结尾两句。
尾联虽不像古人抱怨“素衣化为缁”(晋陆机作《为顾彦先赠好》:“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但这联不仅道出了羁旅风霜之苦,又寓有京中恶浊,久居为其所化的意思。诗人声称清明不远,应早日回家,而不愿在所谓“人间天堂”的江南临安久留。诗人应召入京,却只匆匆一过,便拂袖而去。陆游这里反用其意,其实是自我解嘲。
在陆游的众多著名诗篇中,有壮怀激烈的爱国忧民之作,如《关山月》、《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有寄梦抒怀、悲愤凄切之作,如《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这些诗不是直抒胸臆,痛切陈词,就是笔墨纵横,抚古思今,都是雄壮的大气磅礴之作;作者也有优美淳朴的乡村生活描写,如《游山西村》;也有缅怀爱情、追思往日幸福的伤感之作,如《沈园》。等等这些,都与《临安春雨初霁》极不相似。《临安春雨初霁》没有豪唱,也没有悲鸣,没有愤愤之诗,也没有盈盈酸泪,有的只是结肠难解的郁闷和淡淡然的一声轻叹,“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严酷的现实,使他不得不对朝廷对皇帝,对人生对社会作出一些阴暗的结论。与他的许多寄梦诗不一样,在深夜,万籁俱寂时,作者眼前没有现实生活的情景搅扰,可以对着旷远的星空和雨夜任意地幻想,说任何放言达词。而身在繁荣帝都,作者却身不由己。临安城虽然春色明媚,但官僚们偏安一隅,忘报国仇,粉饰太平。作者是时刻清醒的,他在表面的升平气象和繁荣面貌中看到了世人的麻木、朝廷的昏聩,想到了自己未酬的壮志。但他既不能高唱,又无法托情梦,只好借春色说愁绪,把春天写成了无情之物。
可以说《临安春雨初霁》反映了作者内心世界的另一方面,作者除了在战场上、幕帐中和夜空下高唱报国之外,偶尔也有惆怅徘徊的时候。在几乎同时所作的《书愤》中,作者就截然不同地表现了一贯的豪情。《书愤》在一定意义上是作者对自己悲壮一生的总结。“早岁那知世事艰”,却终有胆量说“千载谁堪伯仲间”,把一生留给历史公断。《临安春雨初霁》、《书愤》的比较可以显现出诗人感情思想的一个短时期的反复。陆游毕竟是陆游,他不会永久地停留在“闲”“戏”之上的。不久后他在严州任上,仍坚持抗金,并且付诸行动,表达于诗文,终于又被以“嘲咏风月”的罪名罢官。他的绵绵“杏花春雨”,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发展成了“铁马冰河入梦来”的疾风暴雨。
一个诗人的性格是复杂的,一个始终刚强不屈、矢志不渝的烈士,也难免间或惆怅抑郁。这种抑郁惆怅与其雄奇悲壮并不矛盾。唯其抑郁惆怅得苦不堪言,才有更强烈的情怀的喷发。诗中一开头就道“世味薄似纱”,正是作者对现实的否定,也体现出作者的刚直气节。诗末拂袖而去,也是诗人对浮华帝都的不屑。因此,透过原诗的表面,依稀仍可看见一个威武不屈的形象,这个形象才是作者真正的一贯的自己。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陆游。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和萧洗马画屏风诗二首 其二 秋夜凉风起。南北朝。费昶。佳人在河内,征夫镇马邑。零露一朝团,中夜两垂泣。气爽床长冷,天寒针缕涩。红颜本暂时,君还讵相及。
正月六日观灵谷寺塔影奉和御制诗二首 其二。明代。梁潜。谁能解此妙圆觉,弹指可以超无学。沧江俄顷息暴流,水底摩泥光灼烁。旋来超至一事无,缘生起灭空华如。若沦贪著出遂禊,焉知自性同交芦。执持真妄不开演,浑似风烟相展转。自在那知兽踏沙,绸缪甘作蚕成茧。寻常安得竟生身,四法修行两便因。往来迅速无石壁,知慧善巧成陶轮。眼中何人最胜子,究竟真如微妙理。惟恐浮沤尼海观,空见云腾乌飞起。忆昔鹿苑道初成,大兴慈誓悟群生。万法无言宁可说,十方有耳皆闻声。灵山一去几经劫,多少无明成惑业。圣凡由此分两途,终始应知缠五叠。世人何幸见如来,祗园春暖昙花开。微心已入虚空藏,挥手直上光明台。如来前身释迦佛,说法曾住耆阇崛。西涉恒河度渺茫,东踰葱岭凌超歘。三十二相具庄严,一念清澄众善兼。五色金光晃千日,九秋玉鉴悬孤蟾。每向招提演空法,四百欢闻声飒霅。不论燥湿与蠕蠢,拔及升沉并鳞甲。浮屠倒影光陆离,巍峨楼殿相参差。多因摄受妙景出,巧夺造化神工为。温温彧彧窗间度,绚彩非烟亦非雾。画师缩手不敢图,墨客操觚岂能赋。春风淡荡春日妍,人间一界无诸天。生灵永乐普超济,翼我皇家万万年。
喜于广陵拜觐家兄奉送发还池州。唐代。韦应物。青青连枝树,苒苒久别离。客游广陵中,俱到若有期。俯仰叙存殁,哀肠发酸悲。收情且为欢,累日不知饥。夙驾多所迫,复当还归池。长安三千里,岁晏独何为。南出登阊门,惊飙左右吹。所别谅非远,要令心不怡。
杏轩为倪伯温赋。元代。凌云翰。倪氏锄经自有堂,还于花下结丹房。夕阳坛上非前事,春雨江南是故乡。况是仙人如董奉,何须女子识韩康。重来轩外绿阴合,煮酒银瓶得共尝。
北园新斋成应赵王教诗。南北朝。庾信。虹枌跂鸟翼。山节拱兰枝。画梁云气绕。雕窗玉女窥。月悬唯返照。莲开长倒垂。盘根纽坏石。行雨暴浇池。长藤连格徙。高树带巢移。鸟声唯杂曲。花风直乱吹。白虎题书观。玄熊帖射皮。文弦入舞曲。月扇掩歌儿。玉节调笙管。金船代酒巵。若论曹子建。天人本共知。
太原修夫子庙疏。元代。耶律楚材。并门连岁不年丰,证父攘羊礼义空。既倒狂澜扶不起,直须急手建庠宫。
次迟韵二首。宋代。苏辙。老谪江南岸,万里修烝尝。三子留二子,嵩少道路长。累以二孀女,辛勤具餱粮。谁令南飞鸿,送汝至我旁。饥寒不能病,气纾色亦康。拊背问家事,嗟我久已忘。力耕当及春,伙为久南方。还家语诸女,素刚非王章。
哭中山公三十韵。宋代。宋祁。天欲鸣文铎,公先露上珍。谈锋贯千载,文纬补三辰。海浪扶鹏徙,雝朝簉鹭振。盪邪初奏雅,闢路近还淳。汗竹刊讹遍,仙蔾遞宿勤。汉家方授记,赵世本多神。稍上窔遼禅,亲逢堀吻巡。每篇称陆贾,四颂识崔駰。接昼来词禁,轩霞切睿宸。金声兼振玉,丝绪遂成纶。预读兰图字,时参豹尾尘。批成五色诏,乞守两朱轮。虎幄思贤数,龟山召节新。请闻裨帝采,有意靖宫邻。畀虎潜兴谮,犹龙讵肯驯。符鱼贪六六,国猘避狺狺。东震重光启,南箕哆焰沦。触邪观豸久,敛手避骢频。勇退宁无谓,斜飞故有因。终承紫芝召,还返碧桃春。丁直何尝屈,兰幽止自纫。歌成接舆凤,书止太初麟。竟遂东平乐,非忧宣子贫。蒙庄祥止止,尼父诲循循。久负骑星望,非图徹瑟晨。夜歌忽稀薤,仙寿顿摧椿。奠乏刍如玉,碑须臼受辛。成蹊三榜士,坠泪四州民。自此亡遗直,谁将赎百身。他年虎贲饮,无复老成人。
次韵印老别峰壁间枯木二首 其一。宋代。周孚。与世争春念已忘,道人还许寄斋房。草间翁仲真知己,试问曾经几度霜。
路傍树。唐代。马戴。古树何人种,清阴减昔时。莓苔根半露,风雨节偏危。虫蠹心将穴,蝉催叶向衰。樵童不须翦,聊起邵公思。
秋夕不寐二首。宋代。杨万里。每到炎天只愿秋,如何秋到却成愁。官居也有寒蛩语,不似山间听得幽。
偈颂六十七首。宋代。释原妙。百年难遇岁朝春,姹女梳妆越样新。惟有东村王大姐,依前满面是埃尘。
春游四首 其三。元代。赵秉文。树藏修竹竹藏门,门外清流几股分。行过小桥人不见,背阴花气隔墙闻。
颂古十八首。宋代。释宝印。临机一味放憨痴,其毒尤深棒喝时。堪笑人来夸敏手,得便宜是落便宜。
洛中感事。唐代。雍陶。洛城今古足繁华,最恨乔家似石家。行到窈娘身没处,水边愁见亚枝花。
送刘太守赴武定。明代。戚继光。几年烽火照江门,樽俎相看意气存。天上论功分五马,滇南问俗过双幡。秋高铜柱蛮云净,月度金沙旅雁繁。圣代共推刘宠政,好从斗极望中原。
次毕叔文见贻二首。宋代。赵蕃。寂寞吾知贵,纷华世所荣。常评败素紫,孰愈浊缨清。爵禄心无食,山林志有盟。幽居自空谷,哲妇乃倾城。
除夜次韵。明代。陶宗仪。岁律才圆已戒程,满家守饯历深更。驱傩队列籸盆艳,爆竹声扬玉漏清。粻糗车船穷鬼事,杯盘灯火异乡情。徘徊不觉东方白,箫鼓喧阗到处鸣。
阳关曲·中秋月。宋代。苏轼。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阳关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郡斋水阁闲书·车轩。宋代。文同。平湖静处朱阁,垂柳深中画桥。隐几香烟露湿,投竿衣带风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