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张少府。唐代。王维。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参考资料:
1、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92
2、蘅塘退士.全息本唐诗三百首.上海:学林出版社,2006:176
3、耿建华.唐宋诗词精译(诗卷).济南:黄河出版社,1996:131-312
4、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144-145
5、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17
6、沙灵娜.唐诗三百首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199-200
此诗作于公元741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是王维写给张少府(张九龄)的作品。从题目冠以“酬”字看,当是张少府先有诗相赠,王维再写此诗为酬。此诗反映了他既不想同流合污,只好洁身自爱,走隐逸之路。
参考资料:
1、耿建华.唐宋诗词精译(诗卷).济南:黄河出版社,1996:131-312
2、沙灵娜.唐诗三百首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199-200
3、刘德重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50-151
这是一首赠友诗。全诗写情多于写景。此诗前四句全是写情,隐含着诗人伟大抱负不能实现的矛盾苦闷心情。颈联写隐逸生活的情趣,情景浑成,物我两忘,以动写静,为高人达士作了传神的写照。末联是即景悟情,以问答形式作结,故作玄解,以不管作答,含蓄而富有韵味。全诗着意自述“好静”之志趣,写自己对闲适生活的快意,并表示自己对天地间的大道理有所领悟,已经能超然物外,从表面上看似乎很达观,但从诗意中,还是透露出一点点失落、苦闷的气息。
诗开头就说“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描述了晚年唯好清静、万事皆不关心的心态,看似达观,实则表露出诗人远大抱负无法实现的无奈情绪。说自己人到晚年,惟好清静,对什么事情都漠不关心了,乍一看,生活态度消极之至,但这是表面现象。仔细推求起来,这“唯好静”的“唯”字大有文章。一是确实“只”好静。二是“动”不了才“只得”好静。三是显示出极端消极的生活态度。既不写中年、早年“惟好静”,却写晚年变得“惟好静”,耐人寻味。如细细品味,不难发现此中包含着心灵的隐痛。
颔联紧承首联,“自顾无长策”道出诗人理想的破灭和思想上的矛盾、痛苦,在冷硬的现实面前,深感无能为力。既然理想无法实现,就只好另寻出路。入世不成,便只剩下出世一条路了。亦即跳出是非场,放波山水,归隐田园,“空知返旧林”。一个“空”字,包含着几多酸楚与感慨!此两句亦透露了一个中年消息。王维此时虽任京官,但对朝政已经完全失望,开始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正是他此时内心的真实写照。
王维早年,怀有政治抱负的雄心,在张九龄任相时,他对现实充满希望。然而,没过多久,张九龄罢相贬官,朝政大权落到奸相李林甫手中,忠贞正直之士一个个受到排斥、打击,政治局面日趋黑暗,王维的理想随之破灭。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他既不愿意同流合污,又感到自己无能为力。“自顾无长策”,就是他思想上矛盾、苦闷的反映。他表面上说自己无能,骨子里隐含着牢骚。尽管在李林甫当政时,王维并未受到迫害,实际上还升了官,但他内心的矛盾和苦闷却越来越加深了。对于这个正直而又软弱、再加上长期接受佛教影响的封建知识分子来说,出路就只剩下跳出是非圈子、返回旧时的园林归隐这一途了。“空知返旧林”意谓:理想落空,归隐何益?然而又不得不如此。在他那恬淡好静的外表下,内心深处的隐痛和感慨,还是依稀可辨的。
颈联写的是诗人归隐“旧林”后的通送适意。理想落空的悲哀被“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的闲适所取代。摆脱了仕宦的种种压力,诗人可以迎着松林清风解带敞怀,在山间明月的伴照下独坐弹琴,自由自在,悠然自得。然而在这恬淡闲适的生活中,依然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隐痛和感慨。诗人肯定、赞赏那种“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的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趣,实际上是他在苦闷之中追求精神解脱的一种表现。这既含有消极因素,又含有与官场生活相对照、隐示厌恶与否定官场生活的意味。
“松风”、“山月”均含有高洁之意。王维追求这种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趣,说他逃避现实也罢,自我麻醉也罢,无论如何,总比同流合污、随波逐流好。诗人在前面四句抒写胸臆之后,抓住隐逸生活的两个典型细节加以描绘,展现了一幅鲜明生动的形象画面,将“松风”、“山月”都写得似通人意,情与景相生,意和境相谐,主客观融为一体,这就大大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
尾联诗人借答张少府,用《楚辞·渔父》的结意现出诗人企羡渔父悠然独居,不问人间穷通。歌入浦,以不答为咎,合不尽之意于言外。“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用一问一答的形式,照应了“酬”字;同时,又妙在以不答作答:若要问我穷通之理,我可要唱着渔歌向河浦的深处去了。末句含蓄蕴藉,耐人咀嚼,似乎在说:世事如此,还问什么穷通之理,不如跟我一块归隐去吧!又淡淡地勾出一幅画面,用它来结束全诗,可真有点“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的“神韵”。王维避免对当世发表议论,隐约其词,似乎在说:通则显,穷则隐,豁达者无可无不可,何必以穷通为怀。而联系上文来看,又似乎在说:世事如此,还问什么穷通之理,不如跟我一块归隐去吧!这就带有一些与现实不合作的意味了。
从表面上看,诗人显得很达观。可是,这种对万事不关心的态度,正是一种抑郁不满情绪的表现,字里行间流露出不得已的苦闷,说明了诗人仍然未忘朝政,消沉思想是理想幻灭的产物。“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两句含义是非常深永的。他没有回天之力,又不愿同流合污,只能洁身隐遁。他又故意用轻松的笔调描写隐居之乐,并对友人说“君问穷能理,渔歌入浦深”,大有深意,似乎只有在山林生活中他才领悟了人生的真谛,表现出诗人不愿与统治者合作的态度,语言含蓄有致,发人深思。诗的末句又淡淡地勾出一幅画面,含蓄而富有韵味,耐人咀嚼,发人深思,正是这样一种妙结。
参考资料:
1、刘德重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50-151
2、贺 莼.唐诗宝鉴 闲情逸致卷.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0:17-18
3、李永祥.王维诗集.济南:济南出版社,2007:57-58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王维。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太常引。宋代。韩玉。东城归路水云间。几曾放、梦魂闲。何日整归鞍。又人对、西风凭栏。温柔情性,系怀伤感,欲诉诉应难。愁聚两眉端。又叠起、千山万山。
次徐相公韵十首·入塞。宋代。释行海。血战胡儿尽堕鞍,一番奏凯一封官。兵枭铁鹞威方猛,酒赐金蕉胆不寒。雁塞月阴青燐淡,渔阳雪苦紫茸乾。胡亡未必胡无种,韬略萦心不放宽。
答何楚才。宋代。徐积。有客能操耒,而舍其良田。有客善攻玉,而探珠于渊。二者之是非,子以谓何如。子乃舍所急,若是其渠渠。然余有二说,可为不可为。所为不可者,子家无寒饥。所谓可为者,奉养之所资。余此二说者,子当慎择之。余尝奇子貌,亦尝怜子文。不能为子谋,嗟哉空云云。
梅林。宋代。周端常。一官负弩精神小,两木成林气象清。且道将军能止渴,正应宰相作和羹。
梧竹亭雅集。明代。顾璘。朱明启初节,朝日丽芳圃。清风起蘋末,高林泫零露。嘉梧既繁蔚,修竹亦交互。浩浩清淮流,交交鸟音度。真赏方在兹,岂谓春物暮。达士守闲寂,尘鞅寡所务。高堂良宴会,斗酒集亲故。炰羔间蒸猳,脍鲤灸䴥脯。酬酢展光仪,情亲见童孺。既醉无庸归,染翰极欢趣。兰亭绿□竹,金谷盛文赋。匪矜千秋名,聊以慰良晤。顾惭蒹葭姿,何能倚璚树。
十一游罗浮诗 其三。明代。释今无。古木围林密,烟村此结茅。棘门杉叶缚,人面雨痕胶。箭镞涂生药,花枝挂劲矛。长将仙洞树,斫尽炙山庖。
挽赵漕简叔二首。宋代。刘克庄。恰讶书题少,俄惊讣问临。死方抛笔研,贫不涴珠琛。劫火难隳节,浮云肯动心。悲哉广陵散,旧谱有谁寻。
虞美人(春怀)。宋代。李流谦。一春不识春风面。都为慵开眼。荼_雪白牡丹红。犹及尊前一醉、赏芳秾。东君又是匆匆去。我亦无多住。四年薄宦老天涯。闲了故园多少、好花枝。
山居 其三。宋代。蔡格。观云听雨逐番新,清昼绿荫更可人。满眼个中无限趣,当窗憩久乐天真。
四月二十日客言兵所不至麦有黑虫食之。元代。方回。望望遥峰外,行行茂树中。愁添诗鬓白,旱觉战尘红。已叹桑无茧,何期麦有虫。南薰元不改,千古舜弦风。
奉和御製读史记诗。宋代。夏竦。昭昭齐鲁事,千载著良箴。欲辨为邦体,先观布政心。变民非远略,從简是徽音。北面无馀意,诚因惠物深。
寄题张正国斗斋。宋代。陈文蔚。数年约我过温溪,好趁鸡黄秋黍炊。添子江湖千顷意,劝於窗外作盆池。
季夏郊墅即事。宋代。程公许。小筑新成面势宽,探囊羞澁一钱看。也知岁晚须棲宿,敢向明时咏考盘。
秋江旅怀。元代。何景福。天低江阔雁行微,独倚危阑送落晖。绚日金丸橙橘熟,飞霜银缕鳜鲈肥。莼香自可呼村酒,枫落谁能问客衣。何日束装同买棹,片帆东过子陵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