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中秋。宋代。苏轼。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参考资料:
1、陈明源.常用词牌详介:人民日报出版社,1987年10月 :410
2、刘石评注.唐宋名家诗词苏轼词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11月:159-161
这首词是元丰五年(1082)中秋,苏轼在黄州时写的,当时作者仍在被贬谪之中。
参考资料:
1、刘石评注.唐宋名家诗词苏轼词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11月:159-161
古往今来,中秋之月激发过文人多少丰富的情感和无穷的想象,苏东坡在熙宁九年(1076)写过的脍炙人口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尽情驰骋对月宫的幻想,表达超脱尘俗和依恋现实的矛盾,倾吐对情同手足的胞弟的思念。
词的开头“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是写万里无云的中秋夜月。本来在中秋月夜,长空万里无云,是人们常见的,没有什么稀奇。但这里作者加上“凭高眺远”四字,就使得境界全然不同。作者置身高楼,凭高望远,所以视野开阔,而使得长空显得更为辽阔无边,毫无尽处,引人入胜。
“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由晴空写到明月。古时称月为魄,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月亮为“桂魄”。意思是说,月儿的光辉从天上飞来,它所照射的地方,整个秋天的碧空都沉浸在清冷之中。这两句描绘了一个月光照耀的清辉夜色,给人以清凉的感觉。这竟引起了作者无限的幻想,以寄托着他的精神世界:”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作者让他的想象翅膀飞翔,幻想出月宫中有琼楼玉宇,仙女们乘飞鸾自由来往,那里是一个清凉的境地。据《异闻录》记载,唐玄宗一次游月宫,”见素娥十余人,皓衣,乘白鸾,笑舞于广庭大桂树下。“所以用”飞鸾而去“,想象月宫中仙人乘鸾自由来往。作者这样想象,究竟有什么意义?从他当时所处的黑暗现实、不得自由的环境来看,不能说和现实无关。应该说,正是由于他处在那样一个不得自由的闲官职位上,才有向往月宫清静自由的幻想。
”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他想象着从月宫往下界眺望:秀丽的江山像图画那样的美,清晰可辨的烟火,历历在望。人间的江山越美,就越反衬出现实社会越丑,就越能见出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
然而,作者毕竟是一个处于逆境而善于而善于自我解脱的人。所以,下片笔锋一转写道:“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这三句化用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诗句。作者通过高超的想象,把天上的明月和身边的影子当做知心朋友,一起欢乐。这样写,既使词染上了浓厚的浪漫色彩,给人有一种奇异之感;又真实地展现出他孤单、凄凉的影子。作者之所有“举杯邀月”,正是意味着他对当时社会的憎恶,意味着他对权贵们的讨厌。
苏轼尽管邀月赏心,把酒浇愁,但悲愁仍在,这就使他不能不起舞了:“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希望愉快地度此中秋良夜,不要辜负这良辰美景。“今夕”句化用《诗经》“今夕何夕,见此良人”,表示这是一个良宵。作者之所以月下起舞,并非愉快而歌,得意而舞,恰恰是为了消除这股愁闷与抑郁不平之气。正如“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知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因此,这里似乎使人听到他强颜为笑之声,但又使人深深地感到他觉得月亮才是他的知音。唯其如此,所以,他便幻想起遨游月宫来了:“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他渴望乘风归去,在明净的月宫里,把横笛吹得响彻云霄,唤起人么对美好境界的追求与向往。豪情溢于纸背,令人读之神思飘渺。当然这种追求是虚幻的,在现实中不可能实现,但作者这样写,正是人在苦闷时寻求解脱、自我安慰的无可奈何的举动;它表现出作者对自由生活、美好现实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是一篇狂放不羁。洒脱飘逸的作品。当时,苏轼居住黄州,政治处境仍然没有得到改善。为了排遣个人政治上的失意的苦闷,为了摆脱庸俗污浊的现实,于是他越发热烈追求那超凡的清空境界。虽然是带有消极成分,不值得称颂,但它之所以产生,正是由于黑暗现实所促成。它是深深滴植根于社会土壤之中的,我们不能忽视这一点。
参考资料:
1、刘石评注.唐宋名家诗词苏轼词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11月:159-161
2、贺新辉.宋词鉴赏辞典: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年11月:282-284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送邵端峰方伯之山东。明代。王渐逵。曾是君王侍从臣,石渠文藻动儒绅。廿年湖海空馀梦,六省台垣重看人。遥忆灵光能作赋,即看汶水更知津。观风南国堪谁采,野史名山只自论。
一诺与金重,一笑对河清。风花不遇真赏,终古未全平。前日青春归去,今日尊前笑语,春意满西城。花鸟喜相对,宾主眼俱明。平生事,千古意,两忘情。我醉眠卿且去,扶我有门生。窗下烟江白鸟,窗外浮云苍狗,未肯便寒盟。从此洛阳社,休厌小车行。
水调歌头 同诸公饮王丈利夫饮山亭,索赋长。元代。刘因。一诺与金重,一笑对河清。风花不遇真赏,终古未全平。前日青春归去,今日尊前笑语,春意满西城。花鸟喜相对,宾主眼俱明。平生事,千古意,两忘情。我醉眠卿且去,扶我有门生。窗下烟江白鸟,窗外浮云苍狗,未肯便寒盟。从此洛阳社,休厌小车行。
莺啼序。清代。冒丹书。检点春光,啭不尽、千声春鸟。惊心甚、偷送流年,报春又呼春杪。浓绿烟拖花是梦,残红雨过香生晓。爱吾庐城北,不用较春多少。曲曲荒林,瀰瀰春涨,四面银波缟。向中流、拿引葱鹙,烦襟濯空如扫。指斜阳、树挂愁些,易黄昏,天连青了。笑频年,碧草炎枯,白鹇才到。昼长卜夜,尽待月上鸟飞,任鱼游春沼。想多感多情,人世拘牵,难逢嬉笑。舞爱溪前,歌听尘外,纵饶耳目成怡悦,只中年、欢处心神悄。破除万事,须知饮莫留残,便醉也,还萦搅。陡来心上,往日今番,一样春风袅。端的年随春逝,弄花攀柳,几同荣落,几争媸好。灯火楼台,笙箫尊酒,廿年胜事难重问,喜白头、健饭青天照。临流几个知心,剩数晨钟,星稀月小。
和朱纯臣兵部上巳锡宴。宋代。苏颂。故事修春禊,恩筵启凤林。风光来莽苍,和气动幽沈。六豆分肴贵,千钟酌醴深。执兰游洧水,忘味听韶音。凫藻群官意,云天上帝心。叨陪宴湑召,非服愧华簪。
对宴齐使诗。南北朝。庾信。归轩下宾馆。送盖出河堤。酒正离杯促。歌工别曲凄。林寒木皮厚。沙逈鴈飞低。故人傥相访。知余已执珪。
西江月 蝴蝶花。清代。周贻繁。红叶阶前雨细,碧蕉阑外春迟。寻香低傍玉钗时。恰是晓妆初止。花里丰姿浑异,梦中身世还非。东风吹得柳依依。犹自酣眠不起。
发黄池与朱一夔相别情思黯如。宋代。董嗣杲。同行谁际此心同,我去君留怅北风。两地相分云袂远,前峰自掩雪林空。几多遣兴怀樽俎,千万将书托燕鸿。独过顾城湖上晚,已拚绝饮蛰孤篷。
秋暮登九龙山。明代。谢榛。兴来携酒一登攀,满径秋花照客颜。醉舞天风人不见,白云飞度九龙山。
次韵范石湖田园杂兴诗六十首 春日十二首之四 其四。元代。凌云翰。村扉寂寂掩荆柴,雨阻清明客少来。自把新茶试新火,喜看榆柳变炉灰。
抛球乐 赠岳悟道。金朝。马钰。情忘念断生光莹。自然现澄清景。琼花满树都无影。于中好,挂心镜。光明灿烂分邪正。这身体终归粪。元初面目今番净。专专候,玉童请。
是谁家庭院,寒食后,好花稠。况墙外秋千,书喧风管,夜灿星球。萧然独醒骚客,只江蓠汀若当肴羞。冰玉相看一笑,今年三月皇州。底须歌舞最高楼。兴味尽悠悠。有白雪精神,春风颜貌,绝世英游。从教对花无酒,这双眉、应不惹闲愁。那夏关西夫子,许来同醉香*。
木兰花慢 和杨司业梨花。元代。吴澄。是谁家庭院,寒食后,好花稠。况墙外秋千,书喧风管,夜灿星球。萧然独醒骚客,只江蓠汀若当肴羞。冰玉相看一笑,今年三月皇州。底须歌舞最高楼。兴味尽悠悠。有白雪精神,春风颜貌,绝世英游。从教对花无酒,这双眉、应不惹闲愁。那夏关西夫子,许来同醉香*。
诗三百三首 其九十九。唐代。寒山。蹭蹬诸贫士,饥寒成至极。闲居好作诗,札札用心力。贱他言孰采,劝君休叹息。题安糊䴵上,乞狗也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