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唐代。李白。晋室昔横溃,永嘉遂南奔。沙尘何茫茫,龙虎斗朝昏。胡马风汉草,天骄蹙中原。哲匠感颓运,云鹏忽飞翻。组练照楚国,旌旗连海门。西秦百万众,戈甲如云屯。投鞭可填江,一扫不足论。皇运有返正,丑虏无遗魂。谈笑遏横流,苍生望斯存。冶城访古迹,犹有谢安墩。凭览周地险,高标绝人喧。想像东山姿,缅怀右军言。梧桐识嘉树,蕙草留芳根。白鹭映春洲,青龙见朝暾。地古云物在,台倾禾黍繁。我来酌清波,于此树名园。功成拂衣去,归入武陵源。
参考资料:
1、张厚余 .《太白诗传(下)》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5年7月 :146-147 .
2、 (唐)李白,(唐)杜甫,(唐)白居易著 .《李白、杜甫、白居易名诗经典大全集》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12-01 :147 .
此诗当写于天宝末年安史之乱发生前后.爵人从当时唐王朝的危机联想到西晋的永嘉之乱,从谢安墩联想到澍安当年奋起东山,挽救危局。诗人感慨于谢安在乱世中救国的英雄壮举,又联想到自己怀才不遇、有满腔抱负却无处施展的遭遇,于是写下此诗来表达自己的信念。
参考资料:
1、李白,杜甫,白居易 著,杨芳云 编译 .《李白、杜甫、白居易名诗经典大全集》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12-1 :147-148 .
从“晋室昔横溃”到“天骄蹙中原”是诗歌的第一部分。西晋末年,军阀割据,朝野纷争不断。“沙尘何茫茫,龙虎斗朝昏”两句诗,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令人窒息的乱世画面。“胡马风汉草,天骄蹙中原”是指,当时匈奴的军队相继攻陷了洛阳和长安,整个中原已经在胡人的铁蹄之下。此刻如果再没有杰出的将领出来抵御侵略,司马王朝必将灭亡。这一段极力描述局势的纷乱与紧迫.是在为下一段谢安的出场做铺垫。时势造英雄.正是这样危急的情况下.主人公才可更具英雄色彩。
从“哲匠感颓运”到“苍生望斯存”为诗歌的第二部分。谢安于乱世中应时而出,保住了岌岌可危的司马王朝的半壁江山。为了表现谢安的雄才大略,诗人首先描述苻坚领导的前秦军队是如何强大。由“百万众”和“如云屯”即可看出,前秦的兵士众多,气势恢宏,这正与西晋王朝混乱纷杂的局势形成鲜明的对比。“投鞭可填江”,固然是在描述苻坚的狂妄自傲、不可一世,但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前秦的军队之强。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谢安临危受命,凭借卓尔不群的军事才能,在淝水将前秦的军队一举击破,使“淝水之战”成为历史上以少胜多的又一场著名战役。诗人又用“谈笑”一词勾勒出了谢安从容不迫的气度。战场上刀光剑影,惨烈异常,而谢安依然能够轻松自如,从容面对。这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三国时的奇才诸葛亮。“丑虏无遗魂”,写前秦军队的落荒而逃,既和前面大军进攻中原时的浩浩荡荡以及苻坚的不可一世形成强烈的对比,更烘托出谢安战绩的显赫。这一战的胜利为谢安赢得了百姓的尊敬和推崇,使他得以流传百世,受人敬仰。
从“冶城访古迹”到“归入武陵源”是诗歌的最后一部分。诗人的目光从历史上回到了现实中。谢安墩地势高耸,鲜有人声喧哗,这样略显荒凉的场景引发了诗人更多的思考。王羲之当年正是在这里劝谢安以国家危亡为己任,这才有了之后谢安的应时而出、救苍生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英雄之举。 “梧桐识嘉树,蕙草留芳根”,王羲之和谢安可谓志同道合,就像梧桐与嘉树一样,而他们的故事也如同蕙草留下的芳根一样,成为了代代相传的千秋佳话。想到这段历史,诗人很自然地就会联系到自己。他从来都没有怀疑过自己的才能,他相信只要有机会,自己也可以像谢安一样,建立不朽的功绩。然而身边并没有像王羲之之于谢安这样的知己,自己空有才华而无人赏识,怀才不遇的苦闷无处排遣。在谢安墩上远望,白鹭在春天的小洲上空飞过,青龙山迎接着初生的太阳。诗人看见的自然景物都蕴含着生机和希望,而身边的谢安墩由于年代久远,楼台倒塌,到处长满繁茂的庄稼。这使他再次感叹功名富贵的不可长存,于是又有感而发:如果有一天自己能建功立业,实现心中抱负,一定会辞去官职,到归隐之地享受田园牧歌的生活。
李白的诗歌字里行间常常带有理想主义的色彩,他渴望建功立业,渴望被赏识被重用,从而可以凭借自己的才能为国效劳。谢安一战而平天下的壮举正是他最大的理想。因而登上谢安墩,诗人才会有这样多的感慨。虽然现实中有诸多不如意,他依然期待着有机会建立不朽的功业,这也是李白和一些归隐诗人不同的地方。很多怀才不遇的诗人在残酷的现实中放弃了自己的理想,小隐于林,独善其身。而李白尽管有归人武陵源的念头,也依然希望是在“功成”之后再将其实现。这成了他坚持一生的信念,也成为其大部分诗篇的终极主题。
参考资料:
1、李白,杜甫,白居易 著,杨芳云 编译 .《李白、杜甫、白居易名诗经典大全集》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12-1 :147-148 .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李白。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拟闺词 其一。明代。刘祖满。棠梨谁道可忘忧,百结原因鼓子愁。含笑邻家七姊妹,兰房夜夜合凉州。
腊後。宋代。杨万里。待腊惊还过,留年惜欲除。两才三日有,雪更一冬无。游屐妨缘泞,寒威恋为炉。未须排旅闷,犹足助诗娱。
读史 其九。清代。殷岳。仲事家人产,阿濞老农儿。福与祸相倚,泽麋蒙虎皮。江湖错襟带,俨尔锡介圭。盐铁即山海,为问自何谁。不思庇本根,乃欲披其枝。孽匪降自天,六竖同蚩蚩。衅虽由博局,几杖失之慈。
古剑行。宋代。严羽。我有三尺剑,悬瞻光陆离。刜钟不铮,切玉如泥,水断蛟龙陆剸犀。三军白首才一挥,惜哉挂壁无所施,使之补履不如锥。吾将抱愤愬玉帝,手持此剑上天飞。
移守江西先寄潘延之节推。宋代。曾巩。忆昔江西别子时,我初折腰五斗粟。南北相望十八年,俯仰飞如如转烛。子遗万事遂恬旷,我系一官尚局促。早衰胆气自然薄,多病颠毛那更绿。人情畦畛阻肝膈,世路风波悸心目。每嗟太守两朱轮,宁及田家一黄犊。幸逢怀绂入斗牛,喜得披山收宝玉。薄材顽钝待磨琢,旧学抢攘期反覆。云鸿可近眼先明,野鹿尚縻颜自忸。长须幸未阻诲存,下榻应容拜临辱。
寄题魏和公吾庐。清代。陈恭尹。今之人材可屈指,魏季宁都隐君子。放舟溟海六月风,茧足幽州八千里。巨鱼吞舟人食人,白浪黄沙入睚眦。危途曾不废啸歌,壮心已觉齐生死。往时为我言翠微,诸峰秀出旁无依。丹崖劖削下绝地,石窦委曲中开扉。蚍行猿引步且伏,径尽高原见茆屋。分星牛斗即比邻,福地金精若奴仆。良朋或近或远方,伯兄仲兄齐雁行。干戈之际独无事,花下往往闻宫商。盈阶况复美子弟,讲德馀暇兼文章。有时雄辨相奔射,偏师角立还坚壁。有时急难相周旋,首尾皆至如率然。嗟哉古道久已丧,老矣馀生复谁望。闻君近者结吾庐,亦拟吾庐结其上。
陇山。近现代。谭嗣同。古来形家者流谈山水,云皆源于西北委于东。三条飞舞趋大海,山筋水脉交相通。我谓水之流兮,始分而终合,夫岂山之峙兮,愈歧而愈弱。吁嗟乎,水则东入不极之沧溟,山则西出无边之沙漠。错亘乾坤萃两隅,气象纵横浩寥霩。昔我持此言,密默不敢论。足迹遍陇石,了了识本原。陇石之山崛然起,号召峰峦俱至此。东南培塿小于拳,杂沓西行万馀里。渐行渐巨化为一,恍若朝宗汇群水。其上宽广不可计,肉张骨大状殊异。欲断不断势相蹙,谁信人间犹有地。譬如亡秦以上之文章,鼓荡寥天仗真气。不复矜言小波磔,横空一往茫无际。策我马,曳我裳,天风终古吹琅琅。何当直上昆仑巅,旷观天下名山万叠来苍茫。山苍茫,有终止。吁嗟乎,山之终兮水之始。
元老忧时鬓已霜,吾衰亦感发苍苍。余生岂惜投豺虎,群策当思制犬羊。
人事如棋浑不定,君恩每饭总难忘。公身幸保千钧重,宝剑还期赐尚方。
壬寅二月祥符河复仍由河干遣戍伊犁蒲城相国涕泣为别愧无以慰其意呈诗两首 其二。清代。林则徐。元老忧时鬓已霜,吾衰亦感发苍苍。余生岂惜投豺虎,群策当思制犬羊。人事如棋浑不定,君恩每饭总难忘。公身幸保千钧重,宝剑还期赐尚方。
送方伯润松萝山读书。宋代。朱升。一上松萝数千刃,学如九转炼还丹。且将员木警宵寐,莫厌断齑供昼餐。松叶乱云孤嶂暝,杏花疏雨晚窗寒。乐羊莫起思乡念,应误佳人机杼难。
过彭泽。宋代。刘植。井邑已非旧,柴桑里尚存。春风三亩宅,落日落家村。隔树闻鸡犬,编氓半子孙。颓然孤垅在,寒菊绕松根。
八月十五看潮五绝。宋代。苏轼。江边身世两悠悠,久与沧波共白头。造物亦知人易老,故教江水向西流。
杨柳词四解。宋代。宋祁。玉树森森拂晓空,子云辛苦赋青葱。不知苒弱当君意,却就长杨便作宫。
杂曲歌辞。轻薄篇二首。唐代。贯休。绣林锦野,春态相压。谁家少年,马蹄蹋蹋。斗鸡走狗夜不归,一掷赌却如花妾。惟云不颠不狂,其名不彰,悲夫!木落萧萧,蛩鸣唧唧。不觉朱蔫脸红,霜劫鬓漆。世途多事,泣向秋日。方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