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端午。宋代。刘克庄。深院榴花吐。画帘开、束衣纨扇,午风清暑。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早已有、游人观渡。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溪雨急,浪花舞。灵均标致高如许。忆生平、既纫兰佩,更怀椒醑。谁信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又说是、蛟馋龙怒。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聊一笑,吊千古。
翻译
深深的庭院里石榴花开得正艳。彩绘的帷帘敝开,我身穿粗麻衣服,手摇丝绢小扇。中午的清风驱散暑气,显得格外清亮。青年们纷纷炫耀自己的节日装束。头上插着钗头彩符,身上佩着艾草扎成的老虎。争先恐后的来渡口观看赛龙船。我年纪大了,不愿再去与人拥挤,只是站在远处观看。任凭那些年轻人摇旗擂鼓呐喊,船浆起伏,江面上浪花翻卷飞舞。屈原的精神千古永存,屈原的风致万世流传。他生平带着芳草,胸襟怀抱如美酒清醇甘甜。谁信在千载之后,他在江底的灵魂还会把米粽垂涎。说什么是怕蛟龙发怒,才把粽子扔进江中给蛟龙解谗。唉,这些传说是多么荒诞。假如他一直活到今天,倒不如与世皆醉死在当年,反而省去许多苦恼怨烦。想到这里便有兴作此词以为笑谈,凭吊一下千古含冤的屈原。
注释
①綀衣:葛布衣,指平民衣着。
②结束:妆束、打扮。
③钗符艾虎:《抱朴子》:“五月五日剪采作小符,缀髻鬓为钗头符”。《荆门记》:“午节人皆采艾为虎为人,挂于门以辟邪气。”
④观渡:《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人伤其死,故命舟楫拯之。
⑤灵均标致:屈原风度。屈原字灵均。
⑥纫兰佩:联缀秋兰而佩于身。
⑦椒:香物,用以降神;醑:美酒,用以祭神
⑧角黍:粽子。
⑨“把似”句:假如屈原而今醒过来。
翻译
深深的庭院中石榴花刚刚吐艳,我撩起画帘,穿着葛衣摇着绢扇,让风儿把暑气驱除。少男少女各自夸耀着自己的新装,头上插戴着式样新颖的钗符和艾虎。早已有人在江边观看龙舟竞渡。我年纪老大,懒于前去凑趣,任凭裹着头巾的儿郎摇旗击鼓。船桨打起水珠如急雨迸溅,江面上一片浪花飞舞。
屈原的形象是如此高大,暗想他平生佩带兰草以示芳洁,又怀揣香酒礼神肃穆。谁相信千载之后,他会在波涛之下垂涎角黍?又说什么怕蛟龙嘴馋发怒。倘若他清醒地活到今天,还不如当年醉死,免受这般痛苦。姑且以此作为笑谈,来凭吊他英灵千古。
注释
⑴贺新郎:又名《金缕曲》、《乳燕飞》、《貂裘换酒》。传作以《东坡乐府》所收为最早,惟句豆平仄,与诸家颇多不合。因以《稼轩长短句》为准。一百十六字,前后片各六仄韵。大抵用入声部韵者较激壮,用上、去声部韵者较凄郁,贵能各适物宜耳。
⑵綀(shū)衣:葛布衣,指平民衣着。
⑶结束:妆束、打扮。
⑷钗符艾虎:钗符:又称钗头符,端午节时的一种头饰。《抱朴子》:“五月五日剪采作小符,缀髻鬓为钗头符”。艾虎:旧俗端午节用艾作虎,或剪彩为虎,粘艾叶,戴以辟邪。《荆门记》:“午节人皆采艾为虎为人,挂于门以辟邪气。”
⑸观渡:《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人伤其死,故命舟楫拯之。”
⑹逢场作戏:原指艺人遇到合适的地方就表演,后指嬉游的活动。慵:懒得,表明“我”不想参加。
⑺陌头:裹着头巾。陌:头巾。争旗鼓:摇旗击鼓,为龙舟助威。
⑻灵均标致:屈原风度。屈原字灵均。
⑼纫兰佩:联缀秋兰而佩于身,意谓品德高雅。
⑽椒:香物,用以降神;醑(xǔ):美酒,用以祭神。
⑾角黍(shǔ):粽子。
⑿把似:假如。
⒀差无苦:几乎没有什么痛苦。差,差不多。
咸淳三年时值端午节,作者看到路上行人精心打扮,一片喜悦氛围,殊不知国家危如累卵,又想到自己年近八十,却“前后四立朝”,仕途坎坷,屡遭挫折,胸中有许多牢骚不平之气,便借屈原事一吐为快,创作此词。
上片写端午节时当地的民俗风情及作者的感受。开篇三句点明时节。作者用物巧妙,石榴花开于五月,照应端午。 “画帘开、綀衣纨扇”写出气温特点,清爽宜人。接下写自己的轻闲自在,意在笔外,实质也含有“闲愁最苦”的意味,从反面见意。“儿女”三句写青年们争夸装束,兴高采烈,游人观渡,万人空巷,热闹非凡。虽纯系写景,却寓含深意。“纷纷”二字描绘出少年们争先恐后、兴高采烈的模样,词人这里用少年的年轻活跃为下文衬托自己的年老疏懒做铺垫。自己的“综衣纨扇”与儿女们的“新样钗符艾虎”对比鲜明,以儿女们的欢乐反衬出自己的无聊及年华已逝的落寞心绪。而“钗符艾虎”四字再次写实景点节令,切题之“端午”。“老大”与少年”、“慵”与“争”相对比、“作戏”与“旗鼓”相呼应,生动地刻画出词人旁观者的姿态。“溪雨急,浪花舞”本是自然景色,这里借自然景色的变化描绘年轻人争渡的场面,极富动态之美。在这生龙活虎的“少年”的衬照下,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那种年华已晚,身遭废弃的抑郁不平之情,隐然可感。
下片写对屈原的怀念及歌颂,对投粽民俗表示不认同的态度,颇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意味。“灵均标致高如许”是对屈原的高度评价和赞扬,使作者对屈原的崇敬跃然纸上 。“忆平生”二句回想以前自己以屈原为楷模,但却生不逢时。“纫兰佩”、 “怀椒醑”则是引用《离骚》中的诗句,展现出原生前的高风亮节。“谁信”三句,词人认为投粽入江祭屈原的风俗属无稽之谈。 “谁信”是反诘,意即不信。词人所要表达的意思是往水里投几个粽子无济于事,那些神话传说荒诞不经,倒不如学一学屈原精忠为国、高洁不污的品格,比搞这些表面文章强多了。“蛟馋龙怒”暗指嫉贤谗能的阴暗小人,此处词人实质上是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与愤懑。“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聊一笑、吊千古。”这几句忧愤尤深,意谓屈原若在今世,还会忧愤满腔再度投江的。与其清醒而苦恼,还不如“醉死差无苦”。这既是说屈原,也是说自己。如今当政者苟且偷安,不思振作,自己又能做什么呢?只有长歌当哭而已。“聊一笑”,实是苦中作笑,含泪的笑,足见词人对当权者极度的失望乃至绝望之情。
全词从院内写到陌头,是一幅端午风俗图,但深有寄托,暗含着年华已逝,壮志未酬的抑郁不平之情。
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刘克庄。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秋江横笛图为维扬苏天爵题。元代。萨都剌。枫叶高低山远近,月明霜薄楚江澄。何人吹笛孤舟外,莫是苏仙过广陵。
赠别屈悠然归豫章二首 其二。元代。刘崧。山堠鸡鸣出翠烟,苍苍北斗县楼边。一年为客岁将暮,此日别君殊可怜。数里枫林过驿路,谁家橘柚照归船。綵衣蓉褥看多喜,坐想江云乱管弦。
时禅人出丐求颂。宋代。释正觉。老能碓下米无舂,一出相烦作变通。阵阵香风看稻熟,番番时雨见年丰。手携拍板传大士,杖挂剪刀梁志公。妙应群机真绝待,秋清河淡月行空。
社日。元代。黄镇成。嶂隐层层树,溪流片片花。看云连石室,听雨满山家。目短书疑字,牙疏饭怯砂。日长初试水,分得社前茶。
寿赵仙尉。宋代。阮文卿。君不见苕溪有山号浮玉,降神储瑞皆天族。又不见苕溪有水名水晶,地灵人杰尽维城。苕溪山川称第一,孕秀梅仙尤杰出。我来席上揖清风,义气相与吞长虹。见人须见大丈夫,纵是封侯亦不如。周官一卷长生录,未必人间有此书。功名一入英雄手,彩棒暂持出浙右。摧寻抉隐李开府,夜月花村无吠狗。凛凛英风凌四豪,一同谁敢犯秋毫。不惟握发勤延士,又且官清马骨高。书生惯作无毡客,负箧南归居最仄。何怜踪迹苦奔驰,俾近渊明时请益。马走暂停憩县斋,晨昏黄奶仍相陪。不觇王母蟠桃结,隔墙无得献金杯。欣逢子月阳来复,一天佳气回寒谷。蓂生九叶庆垂弧,佥将瑞应长庚宿。绿衣槐简舞蹁跹,重拜萱堂王母仙。瑶池新革偷桃令,有子今如曼倩贤。不祝算如龟与鹤,愿君早施江夏略,扫除膻秽□神京,长与长生同寿乐。不祝禄如山与丘,愿君爵冠朱虚侯。今归且定郏鄏鼎,长使卜世过成周。
政和二年余谪海外馆琼州开元寺俨师院遇其游行市井宴坐静室作务时恐缘差失念作日用偈八首 其七。宋代。释德洪。此障道法,上品盖缠。是何时节,乃复安眠。
览古四十二首 其三。元代。杨维桢。秦穆饮盗马,楚庄忘绝缨。齐景恩一木,触槐有淫刑。婧女告齐相,称说辩且正。明朝拔槐令,婧父脱囚名。
送萧司空之南都四首 其一。明代。胡应麟。剑履新南国,旌旗旧朔方。一麾移细柳,万舸静扶桑。虎豹军容肃,麒麟帝眷长。异时书太史,宁复论平阳。
绍兴祀祚德庙八首。清代。佚名。以身吒孤,实惟死友。抚妪长之,若父若母。潜授于韩,克兴厥后。崇斋以献,德侈报厚。
有感三首 其二。唐代。白居易。莫养瘦马驹,莫教小妓女。后事在目前,不信君看取。马肥快行走,妓长能歌舞。三年五岁间,已闻换一主。借问新旧主,谁乐谁辛苦。请君大带上,把笔书此语。
采桑子。宋代。陈亮。桃花已作东风笑,小蕊嫣然。春色暄妍。缓步烟霞到洞天。一杯满泻蒲桃绿,且共留连。醉倒花前,也占红香影里眠。
复过无锡遇雨。明代。罗钦顺。东风吹雨向毗陵,山色濛濛对曲肱。平日爱山今转解,只须常看不须登。
正月初四日听新乐成绝句 其二。宋代。张镃。治音安乐绍熙初,试听咸韶可并驱。鼗武磬襄奚足数,作成从此不愁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