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汝州郡楼

上汝州郡楼朗读

上汝州郡楼鉴赏

  这是一首触景生情之作。境界苍凉,寄意深远。诗的首句中,“黄昏鼓角”写的是目所见、耳所闻,“似边州”写的是心所感。李益曾久佐戎幕,六出兵间,对边塞景物特别是军营中的鼓角声当然是非常熟悉的。这时,他登上汝州(州城在今河南临汝县)城楼,眼前展现的是暗淡的黄昏景色,耳边响起的是悲凉的鼓角声音,物与我会,情随景生,曾经对他如此熟悉的边塞生活重新浮上心头,不禁兴起了此时明明身在唐王朝的腹地而竟然又像身在边州的感慨。这个感慨既有感于个人的身世,更包含有时代的内容,分量是极其沉重的。这里虽然只用“似边州”三字淡描一笔,但这三个字寄慨无穷,贯串全篇。

  首句是从空间回忆那遥远的边塞生活;接下来,第二句“三十年前上此楼”则是从时间回忆那漫长的已逝岁月。这句看来很平常,而且写得又很简单,既没有描绘三十年前登楼的情景,也没有叙说三十年来人事的变化;但字里行间,感慨系之,联系上一句读来,正如孙洙在《唐诗三百首》中评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诗所说,“世运之治乱,年华之盛衰,……俱在其中”。

  据近人考证,这首《上汝州郡楼》诗大约写于公元804年(唐德宗贞元二十年)李益五十七岁时,由此上溯三十年,其第一次登楼大致在他登进士第后做华州郑县簿尉期间。试考察他两次登楼间隔期间所发生的事情:就作者个人经历而言,他在郑县过了几年郁郁不得志的簿尉生活,又远走边塞,先后在朔方、幽州、鄜坊、邠宁等节度使幕下过了长时期的军旅生活;就时局变化而言,唐王朝愈来愈走向没落,藩镇割据的局面愈来愈积重难返,代宗、德宗两朝,不但河北三镇形同异域,淄青、淮西等地也成了动乱的策源地。在公元783年(德宗建中四年),汝州曾一度被淮西节度使李希烈攻陷;当李益第二次过汝州时,淮西之乱也还没有平定。三十年的变化是如此之大。他旧地重来,想到此身,从少壮变为衰老;想到此地,经受干戈洗礼,是腹地却似边陲。城郭依旧,人事全非。这时,抚今思昔,百感丛集,忧时伤世,万虑潮生,不能不既为岁月更迭而慨叹,又为国运升降而悲怆。这就是诗人在这首诗里紧接着写出了“今日山川对垂泪”这样一句的原因。

  这第三句诗,会使人想起东晋过江诸人在新亭对泣的故事以及周顗所说“风景不殊,举目有江山之异”的话,也会使人想起杜甫《春望》诗中那“国破山河在”的名句。而在李益当时说来,这面对山川、怆然泣下的感触是纷至沓来、千头万绪的,既无法在这样一首小诗里表达得一清二楚,也不想把话讲得一干二净,只因他登楼时正是秋天,最后就以“伤心不独为悲秋”这样一句并不说明原因的话结束了他的诗篇。自从宋玉在《九辩》中发出“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的悲吟后,“悲秋”成了诗歌中常见的内容。其实,单纯的悲秋是不存在的。如果宋玉只是为悲秋而悲秋,杜甫也不必在《咏怀古迹五首》之一中那样意味深长地说“摇落深知宋玉悲”了。这里,李益只告诉读者,他伤心的原因“不独为悲秋”,诗篇到此,戛然而止。而此诗篇外意、弦外音只能留待读者自己去探索。

李益

李益(约750—约830), 唐代诗人,字君虞,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李益朗读
()

猜你喜欢

殷勤稽首维摩诘,敢问如何是法门。
弹指未终千偈了,向人还道本无言。
()

规模器业足资身,合是兰宫第一人。风月难兄居半刺,文章经国肯全贫。

身丁近免家家喜,首述长谣句句新。预卜他时康济事,定应不负白纶巾。

()

伏虎昔年寺,塔留雷半焚。我来白日静,钟落青山闻。

乱石开云气,晴池散鸟群。迟回兴不尽,林叶落纷纷。

()

把镜朝犹在,添香夜不归。鸳鸯拂瓦去,鹦鹉透笼飞。

不逐张公子,即随刘武威。新知正相乐,从此脱青衣。

()
群来野雀绕林梢,三五人家住水坳。
翁媪语人年岁好,屋山添得一层茅。
()

健夫结束执旌旗,晓度长江自合围。野外狐狸搜得尽,

天边鸿雁射来稀。苍鹰落日饥唯急,白马平川走似飞。

()
下马久徘徊,林芳殊未开。
人同真有意,须待主翁来。
()

黄溪晚来泊,得见田家微。

刺艇斜阳下,耕洲载来归。

()

怡园不到已三年,郁郁常劳梦寐牵。今日重来因话旧,不知清泪堕樽前。

()
柏根翻动一炉香,白足高僧礼梵王。
还了十方行脚债,却来山顶放圆光。
()

霜林陨寒叶,淅淅随西风。拙翁感节物,颓然坐轩中。

独酌一樽酒,不知穷与通。栖鸟忽惊去,子岂曾伤弓。

()

鸾鹤空山路渺茫,重峦绝处逗云房。何人天外能来往,有洞花间独閟藏。

瑶草琼枝开自落,金茎玉乳滴还长。神龙百尺潭时护,不许桃花出夜郎。

()
皓月清霜,钓舟如叶,闲渡小溪澄碧。
银汉无声,玉虹横野,斗柄正垂天北。
半幅乌纱,数根华发,一*野凫飞舄。
问回仙、城南老树,能见几何今昔。
()

方岳衣冠忆旧游,远情难托致书邮。云迷南浦几千里,月满西江第一楼。

作郡也能兼吏隐,著书应不为穷愁。归闲尚有经过约,共拉麻姑泻玉舟。

()
过雨璇空湿。
浩秋香、光浮桂菊,晓风吹入。
柳系牙樯应小驻,草草还成胜集。
又追趁、牡车原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