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临江仙朗读

《临江仙》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昨夜渡江何处宿,
望中疑是秦淮。
月明谁起笛中哀。
多情王谢女,
相逐过江来。
云雨未成还又散,
思量好事难谐。
凭陵急桨两相催。
相伊归去后,
应似我情怀。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夜晚渡江的情景。诗人苏轼在江边过夜,望着江面,他心生疑惑,以为自己是在秦淮河畔。在明亮的月光下,他听到了笛声,传达出一种悲哀的情绪。一个多情的女子,像王谢之家的女子一样,和他一起渡过江来。但是,他们的相遇像是云雨未能成就,又遗憾地散去,他思量着美好的事情很难实现。在凭陵附近,急切的桨声催促着他们。当这个女子离去后,她的归去应该与诗人的情怀一样。

赏析:
《临江仙》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江边夜景,展现了诗人的多情和思古之情。诗人苏轼以他独特的感受力和细腻的描写能力,将自己的情感与景物相融合,给读者带来了一种意境的享受。

诗词开篇即点明了诗人的所在,他在昨夜渡江过夜,但他并不确定自己所在的地方,以为是秦淮河畔。这种迷惘和疑虑为整首诗词营造了一种神秘的氛围。

在月明下,诗人听到了起笛的声音,这是一种悲哀的音乐,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这里的笛声不仅仅是一种声音,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诗人通过描绘音乐,将自己内心的愁苦与读者共鸣。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与他相伴的女子,她是一个多情之人,与王谢之家的女子相似。这种相似不仅仅是外表上的相似,更是指她们的多情和温柔。这个女子和诗人一起渡江,共度良宵,给人以美好的遐想。

然而,诗人在描写云雨未成的时候,抒发了自己的思量和遗憾,他认为美好的事情很难实现。这里的云雨未成既可以理解为天气的变化,也可以理解为两人之间的情感不能如愿以偿。这种遗憾和思量增加了诗词的情感厚度。

最后的两句诗词,展示了诗人的离别之情。凭陵附近的急桨声催促着两人分别。女子离去后,诗人通过对比表达出自己的情感,认为她的离去应该与自己的情怀一样。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美好时光的遗憾和思念之情。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写了夜晚的江边景色,通过音乐、女子和桨声等元素,将诗人的情感与读者产生共鸣。这首诗词展示了苏轼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遗憾的抒发,使读者能够体会到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意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

猜你喜欢

瞻彼阳山冈,蔚有苍桧树。密叶含清晖,繁枝泫零露。

秋兰隔芳洲,春草迷长路。游子兮归来,山空岁云暮。

()

三界人家多鲜福,一时蚕麦得难兼。
锄耰已愧非吾力,汤火尤惊取不廉。
贵客争夸火浣布,贫家粗有水精盐。

()

()
学海波澜濶,人间爵齿尊。
南宫冠多士,东海起高门。
请去三公府,归休五亩园。
何须篆幽石,天下有师言。
()

朝食糠,暮食糠,食糠不如彘与厐。
君王雁鹜令,以粟甘易粮。
吁嗟今茫茫,吁嗟何遑遑。

()
儿胡儿,女胡女,女嫁胡儿娶胡妇。
唯有老身从汉来,椎结毡裘作胡语。
当时从驾土木间,匈奴驱我不得还。
朝看鹞儿岭,暮宿木叶山。
()
江路绕青山,山翠扑衣轻湿。
谁酿晚来云意,做一天愁色。
竹溪斜度尽篮舆,疏梅暗香入。
何处最关心事,恨落梅风急。
()

泽苇江枫共远,玄凫白鹭争飞。借问渔舟安在,欲来垂钓妄归。

()

望夷宫中养秦鹿,百二山河春草绿。穿花尚作呦呦鸣,宁识外人须尔肉。

李斯父子牵黄犬,上蔡东门志何浅。血污云阳腰领红,狡兔纵肥能几脔。

()

深院垂杨尽绿阴。倚槛沈吟。品流详雅许知音。回身乍便追寻。

客游知尔频相忆。身无翼。泪难禁。玳梁他日稳红襟。

()
层峦高与赤霄通,节岁欢娱众庶同。
庭有美音非独乐,会当炎暑自多风。
山川胜势栏杆下,井径追游月色中。
私幸编民居客右,使君樽酒未应空。
()
君王策士几临轩,好学隆儒古莫肩。
忠鲠尽将裨治道,不令鼌董誉空传。
()
属和何面蚌鹬持,笙歌鼎沸政相宜。
劝君莫惜松醪酒,容我来看柳叶眉。
春去自怜莺命友,夜来空费雨催诗。
海棠还有风流伴,留得芳菲不恨迟。
()

君不见昔时无诸城,荒丘断陇今人耕。陵谷湮沈知几代,古人精灵竟何在。

()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