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密州冬夜文安国席上作)

蝶恋花(密州冬夜文安国席上作)朗读

《蝶恋花(密州冬夜文安国席上作)》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帘外东风交雨霰。
帘里佳人,笑语如莺燕。
深惜今年正月暖。
灯光酒色摇金盏。
掺鼓渔阳挝未遍。
舞褪琼钗,汗湿香罗软。
今夜何人吟古怨。
清诗未就冰生砚。

中文译文:
帘外东风交着雨雪。
帘内佳人,笑语如同莺燕。
深感惋惜今年正月暖和。
灯光和酒色摇曳着金酒杯。
掺着鼓声,渔阳鞭子未被完全敲响。
舞褪去了琼钗,汗水湿透了香罗绢。
今夜有谁吟唱古老的怨念?
清雅的诗词尚未写成,冰已经结在砚台上。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苏轼在一个冬夜的场景。诗中通过描写帘外的东风交着雨雪,帘里的佳人笑语如莺燕,展现了寒冷冬夜中的温暖与生机。然而,作者深感惋惜,因为这个正月本应寒冷,但却暖和异常。灯光和酒色摇曳着金酒杯,给整个场景增添了热闹和喧嚣的氛围。

诗中出现了掺着鼓声的渔阳挝(渔阳鞭子),意味着节奏未被完全敲响,预示着这个冬夜的欢乐仍未达到高潮。舞褪去了美丽的琼钗,佳人汗湿了香罗绢,这些描写表达了舞者的热情和活力,同时也强调了欢乐的氛围。

最后两句表达了苏轼对今夜吟唱古老怨念的思考,暗示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清雅的诗词尚未完成,而冰却已经结在砚台上,这种对创作的渴望和无奈的心情,展示了作者的才情和对诗文创作的追求。

整首诗词通过描写冬夜的景象、氛围和情感,展示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思考,既有热闹喧嚣的庆祝场景,又有对创作不易和世事无常的反思,充满了对生活和艺术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

猜你喜欢

守道去人远,诸峰空自青。不缘文字力,何处见英灵。

()
(一名一箩金、黄金缕、明月生南浦、凤栖梧、
鹊蹋枝、卷珠帘、鱼水同欢)
遥夜亭皋闲信步。
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
()
流落经年别,平安只信通。
宦情元自薄,春色为谁浓。
抚字愁眉上,青红醉眼中。
著诗无好语,还往负筠筒。
()

千翼乱鸣湍,归心睇望欢。涷轻曲岸涩,云密大波寒。

北极堪回首,南图愧素餐。三年橘已化,非止学邯郸。

()
梁启超
一夫一妻世界会,我与浏阳实创之。
尊重公权割私爱,须将身作后人师。
()

乘槎浮海寄深叹,象法东来遍佛坛。独有青牛出关去,流沙遥隔路漫漫。

()

小雪似来霜气清,今朝寒色倍严凝。
榻前侍立无遮障,吹得半身真是冰。

()

柳塘花陌。点点鹃红滴。池上小楼楼上客。不肯做些将息。

阿谁解唱新词。倩他隔岸红儿。曲罢盈盈不语,水风遥递相思。

()
一性圆明俱是佛,四方落魄总成仙。
逢人只可少说话,卖卜不须多觅钱。
退一点行安乐法,道三个好喜欢缘。
老夫亦俗挑包去,若要相寻在酒边。
()
水源穷不尽,垢腻生春袜。
未敢辄揭流,且向幽亭歇。
()
万古未来事,先天逆已知。
卦中无不有,却要后天推。
()
只应初剖判,便有斯江水。
于今知几时,东流犹瀰瀰。
()
生来不识大门边,一片丹心石样坚。
闻道阿郎难得妇,无媒争得到郎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