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用贺方回韵)

青玉案(用贺方回韵)朗读

诗词:《青玉案(用贺方回韵)》
作者:程垓
朝代:宋代

宝林岩畔凌云路,
记藉草、寻梅去。
咏绿书红知几度,
行云归后,碧云遮断,
寂寞人何处。

一声长笛江天暮,
别后谁吟倚楼句。
匀面照溪心已许,
欲凭锦字,写人愁去,
生怕梨花雨。

中文译文:
在宝林岩旁的凌云路上,
记录过往,寻觅梅花而去。
吟咏着青绿的葱茏,红艳的花朵,不知经历了多少次。
行云归来后,碧云阻隔,
孤寂的人在何处?

一声长笛在江上天空中响起,
分别之后,谁倚在楼上吟唱诗句。
晶莹的面庞照亮了溪水,心已经承诺,
欲凭借绣字,书写人的忧愁离去,
生怕被梨花的雨淋湿。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离愁别绪的情感,通过景物描写和内心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在别离中的思念和忧愁。

诗的开头描述了宝林岩旁的凌云路,暗示着诗人正行走在一条险峻的路上,象征着人生的旅途。诗人使用了“记藉草”和“寻梅去”来暗示自己在旅途中记录经历和寻找欢乐。接下来的两句“咏绿书红知几度,行云归后,碧云遮断”,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回忆,无论是欢乐还是忧伤,都已经被时间的流逝所掩盖。最后一句“寂寞人何处”,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和迷失。

下半部分的诗句中,诗人用“一声长笛江天暮”来描绘别离时的情景,长笛的声音在江边的天空中回荡,预示着离别的悲哀。接下来的两句“别后谁吟倚楼句,匀面照溪心已许”,表达了诗人对别后远方友人的思念,也展现了诗人对友情和诗歌的向往。最后两句“欲凭锦字,写人愁去,生怕梨花雨”,表达了诗人希望以文字表达内心忧愁,但又担心被世事的变幻所湮没。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内心情感,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和别离的离愁,以及对友情和诗歌的向往。诗人运用意象丰富的语言,使得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情感起伏和思绪纷扰。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程垓

「程垓」字正伯,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中表程之才(字正辅)之孙。淳熙十三年(1186)游临安,陆游为其所藏山谷帖作跋,未几归蜀。撰有帝王君臣论及时务利害策五十篇。绍熙三年(1192),已五十许,杨万里荐以应贤良方正科。绍熙五年(1194)乡人王称序其词,谓“程正伯以诗词名,乡之人所知也。余顷岁游都下,数见朝士,往往亦称道正伯佳句”。冯煦《蒿庵论词》:“程正伯凄婉绵丽,与草窗所录《绝妙好词》家法相近。”有《书舟词》(一作《书舟雅词》)一卷。...

程垓朗读
()

猜你喜欢

草庐梦醒旧南阳,万事灰心笑一场。
齿漱石泉消酒渴,手挼草药染衣香。
菊花夜白因添月,柿叶秋红不是霜。
大鸦今时无问字,天风时到响琴床。
()

雨过溪流没旧滩,舟行竟日画图间。重重翠绿相环揖,卧看王维著色山。

()

荆门一日雷电飞,平地竖起天王旗。翠华摇摇照江汉,八表响应风云随。

千乘万骑到阙下,京师亦睹龙凤姿。三军卵破虎北口,一矢血洗潼关尸。

()

竹批双耳,风激四蹄。振尾顿鬣,会于一时。惟伯时父,神而明之。

千载相遇,非公而谁。

()
晴轩足清趣,闲与鹤开笼。
寄语北山侣,无惊蕙帐空。
()

日夕危楼上,凭阑望故乡。淮流山外碧,燕树日边黄。

旅梦鱼千里,归心雁一行。坡仙风韵在,时与话高皇。

()

龙种权奇匀骨肉,筒耳铃眸籋云足。为君一饱死边庭,不作驽骀空厩粟。

()

()

长榆塞上接龟沙,碎叶城边建虎牙。夜夜月为青冢镜,年年雪作黑山花。

苏武白头持汉节,文姬红泪泣胡笳。可怜苜蓿迷征马,谁见蒲桃入内家。

()

晚艳出荒篱,冷香著秋水。

忆向山中见,伴蛩石壁里。

()

车棱棱,石角角,车声彭彭斗石角。马蹄蹴石石欲落,不知何年鬼斧凿。

仅与青天通一握,上有藤束万仞之崖,下有泉喷千丈之壑。

()
懿彼灵龟,在宫之池。
芳莲是吃,千岁奇资。
裸将清庙,播于声诗。
神降之吉,永保寿祺。
()
旧隐匡庐一草堂,今闻携策谒吾皇。
峡云难卷从龙势,古剑终腾出土光。
开翅定期归碧落,濯缨宁肯问沧浪。
他时得意交知仰,莫忘裁诗寄钓乡。
()

殿角钟残立宿鸦,朝元归驾望无涯。

香泉空浸宫前草,未到春时争发花。

()

凤池新雨后,池上好风光。 ——刘禹锡

取酒愁春尽,留宾喜日长。 ——裴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