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九日游云洞和韩南涧韵)

水调歌头(九日游云洞和韩南涧韵)朗读

《水调歌头(九日游云洞和韩南涧韵)》是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今日复何日,黄菊为谁开。
渊明漫爱重九,匈次正崔嵬。
酒亦关人何事,正自能不尔,谁遣白衣来。
醉把西风扇,随处障尘埃。
为公饮,须一日,三百杯。
此山高处东望,云气见蓬莱。
翳凤骖鸾公去,落佩倒冠吾事,抱病且登台。
归路有明月,人影共徘徊。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辛弃疾在某个九月的一次游玩的情景。诗中提到了黄菊盛开的景象,暗示了秋天的到来。辛弃疾感叹时间的流逝,不知道何时才能再次享受到这样的美景。诗中还提到了渊明(指东晋文学家陆机)喜爱重九(重阳节)的习俗,以及匈次(指古代的匈奴)和崔嵬(指山名)等地名,增添了诗情的广阔和深邃。

诗人畅饮之余,感慨人生短暂,不知何事能使自己不再如此,谁能派遣一位白衣人前来解忧。他醉饮着西风,随处扇去尘埃,意味着他想通过酒来忘却尘世的烦恼。他为了公共的事业愿意饮酒,一天要喝三百杯。他站在高山上东望,云气中仿佛看到了仙境蓬莱的景象。

诗的最后,他提到了翳凤骖鸾公(指辛弃疾自称),表示自己抱病登台,已经落得了倒冠的境地。但他依然怀揣着梦想,回家的路上有明亮的月光,自己的人影和明月一起徘徊。

赏析:
这首诗词以辛弃疾独特的写作风格,抒发了他对时光流逝、人生短暂的感叹和对理想的追求。诗中融入了饮酒、山水和倒冠等意象,表达了他对自由、快乐和高尚品质的向往。

辛弃疾以流畅的词句和鲜明的意象,将自己的情感与自然景色相结合,展现了他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诗中的黄菊、西风、云气等描绘了丰富的自然景色,与诗人的情感相互呼应,给人以美好的感受。

此外,诗中的渊明、匈次等地名和典故的引用,展示了辛弃疾对古代文化的熟悉和对传统价值观的尊重。整首诗词既有古典意境的浪漫情怀,又蕴含着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水调歌头(九日游云洞和韩南涧韵)》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和诗人对时光流逝和理想的思考,展现了辛弃疾独特的感慨与追求。诗词中丰富的意象和典故,以及优美的词句,使得整首诗词充满了诗意和浪漫情怀,具有辛弃疾诗词的特色。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辛弃疾朗读
()

猜你喜欢

画梁诗板暗流尘,水石鱼龙万句新。
谁识高僧最深意,慈航长护过江人。

()

春风无声海日起,梅花满树烟茫茫。
西湖昨夜笙歌静,相见逋仙是林中。

()
苑秋凉早。
石径幽花小。
霜絮飞飞风草草。
翠碧斓斑驰道。
()

青山截天去,古路蔽云中。
不有行人至,安知与郡通。
高楼虽窈窕,古树已溟蒙。

()

老去无馀事,徜徉草野间。高芦移当竹,乱石叠为山。

客到即呼酒,僧来同闭关。不因逢盛世,那遂此清閒。

()

吹开吹落只匆匆,恩怨都难问晓风。细草自黏残雨碧,斜阳犹照别枝红。

伤心茵溷皆前定,瞥眼云泥判此中。三月江南春似海,断肠知有几人同。

()

起楼侵碧汉。
初日照红妆。
弦心艳卓女。

()

自来不作长安字,一纸惊看寄塞垣。父子弟兄同友谊,冰霜雨露总君恩。

十年尚忆三山月,七椀还浇五岭魂。大雁欲飞寒逾好,时时传语慰田园。

()

象榻香浓翠幌春,美人倦绣态横陈。平明欲进朝天袜,小立兰灯熨贴频。

()

平生自愧无奇策,魔去径须呼逐客。兀身聊欲避风尘,作意何能分履屐。

惊鱼畏网伏深潭,穷猿失木号重岩。杀气涨天消息断,但想沧海浮东南。

()
南风吹断采莲歌,夜雨新添太液波。
水殿云廊三十六,不知何处月明多。
()
东城攀柳叶,柳叶低着草。
少壮莫轻年,轻年有衰老。
柳发遍川冈,登高堪断肠。
雨烟轻漠漠,何树近君乡。
()

鸡鸣嘐嘐兮台怀忧,兄弟表里兮台心求。
黄金门,白玉堂,
置酒恺乐,荣华有光。

()

先禁人,鬼知人不知,非狂非病非愚痴。黑夜我来方是鬼,尔为白日鬼跷蹊。

()

红豆江南唤小名,春风叶叶总离情。鸳鸯未解相思苦,飞上枝头得意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