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正月四日和建宁陈安行舍人,时被召)

西江月(正月四日和建宁陈安行舍人,时被召)朗读

《西江月(正月四日和建宁陈安行舍人,时被召)》是宋代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风月亭危致爽,
管弦声脆休催。
主人只是旧时怀。
锦瑟旁边须醉。
玉殿何须侬去,
沙堤只要公来。
看看红药又翻阶。
趁取西湖春会。

诗意:
这首诗词以西江月为主题,是辛弃疾在正月四日和建宁陈安行舍人时被召唤而写下的。诗中描述了风月亭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思念和对美好时光的回忆。诗人希望能够在西湖的春天与朋友共度时光,享受人生的美好。

赏析:
这首诗词以辛弃疾独特的抒怀风格展现了他对过去时光的留恋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首先,诗人用"风月亭危致爽"来描绘风月亭的美景,以其作为诗词的开场,给读者带来一种愉悦的感觉。接着,诗人提到管弦声,表示欢乐的音乐声在此刻不再催促,让人感受到宁静与安逸。

诗的中间部分,诗人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主人代表着诗人自己,他只是怀念过去的美好时光。锦瑟旁边须醉,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够陶醉于美好时光之中。

最后两句"玉殿何须侬去,沙堤只要公来。"表达了诗人对友谊和相聚的期待。诗人希望朋友能来相聚,一起欣赏美景,而不必追求虚名和功利。"红药又翻阶"则是指春药花重新开放的景象,诗人希望能趁着这个时机与朋友们相聚,共享美好时光。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和友谊的向往,展现了辛弃疾独特的情感和豪放的个性。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内心情感,给人以愉悦和思考的空间,展现了辛弃疾优美的艺术才华。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辛弃疾朗读
()

猜你喜欢

闾里传惊饱物华,此亭真是一生涯。人知菽水欢终异,地比蓬蒿径自佳。

岁计黄云千䆉稏,春心青玉几龙蛇。不须分外开新畹,故有儿孙敌谢家。

()

罗浮梅花别有村,白头村主招花魂。幽香万斛媚幽径,皎皎不受纤尘昏。

芳名可入石湖谱,孤踪独寄于陵园。攀枝嗅英转芳烈,迷香何必誇春温。

()
政暇西巡华马国,铁桥南度石门关。
北来黑水通巴蜀,东注三危万里山。
()

风递馀花点素缯。日烘芳炷下罗藤。为谁雕琢碎春冰。
玉蕊观中犹得誉,木樨岸下尚驰声。何如高架任伊凭。

()
鲁国多逢掖,周官设象胥。
精言通九译,博学本三余。
职冷冰相似,心清水不如。
负才宜大用,别有腹中书。
()

一榻凉如水,空山夜雨声。
病身筋骨在,往事梦魂惊。
老寿知何益,忧危半此生。

()

昔年随牒佐边侯,愁望长安向戍楼。
今日衰颓来泽国,又看烽火照长洲。

()

()

乾坤瞬息雪边风,万事阴晴雨后虹。巳分屠门斋后断,只难酒盏座前空。

半缗榆荚求书客,数点梅花换米翁。小饮墙西邻竹暗,绵蛮对对语春丛。

()
去妇两眼泪,为君滴平生。
一滴致妾意,再滴感君情。
三滴眼欲枯,血点淋香缨。
不滴堂前花,死株有时荣。
()

罢去四五年,相见论故情。杀荷不断藕,莲心已复生。

()

禀气之中,具圣之和,生逢令辰。逄三春仲月,方才破二,百年大齐,恰则平分。立玉林深,散花庵小,中有然自在身。诗何似,似苏州闲远,庾府清新。

青鞋布袜乌巾。试勇往蓉溪一问津。有心香一瓣,心声一阕,更携阿艾,同寿灵椿。劫劫长存,生生不息,宁极深根秋又春。聊添我,作风流二老,岁岁寻盟。

()

细读公诗屡绝编,心知妙处口难传。
言言箴儆堪垂世,历历行藏自谱年。
但觉朱弦馀倡叹,不烦玉斧玉雕镌。

()

蔼蔼北堂花,原是宜男草。眷此白头人,忘忧不知老。

()
物产原希世,风流更折冲。
决疑京兆尹,富国大司农。
远业终三事,仁声达九宗。
方祈酌周斗,何意辍秦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