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

菩萨蛮朗读

《菩萨蛮》是宋代文学家朱敦儒所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风流才子倾城色。
红缨翠幰长安陌。
夜饮小平康。
暖生银字簧。
持杯留上客。
私语眉峰侧。
半冷水沈香。
罗帷宫漏长。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充满风华之地的场景。诗中的主人公是一位风流才子,他在长安的街道上走着,身穿红色带子和翠绿色的衣衫。在夜晚,他来到小平康酒馆痛饮一番,酒暖使得他的声音婉转动人,如银字之音。他端起酒杯,留住了一位客人,两人私语时,他的目光在对方的眉峰旁边停留。此时的水已经有些凉了,但仍然带有沈香的香气。而在宫廷的帷幕下,宫漏声长久地响着。

赏析:
《菩萨蛮》通过描绘一个夜晚的场景,展现了风流才子的形象和情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色彩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繁华与浪漫氛围。

首先,诗中的风流才子形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他身着红缨和翠幰,展现出他高贵、典雅的形象。他的夜饮和银字簧都表现出他在酒宴上的风采和才情,使人对他产生了兴趣和好感。

其次,诗中的环境描写也很细腻。长安的街道和小平康酒馆都是当时繁华热闹的场所,通过描写这些地方,展示了宋代都市生活的繁荣景象。同时,水沈香的描述使人感受到了夜晚的凉意和香气,增加了诗词的意境。

最后,诗中的宫廷帷幕和宫漏的描写给人以神秘和庄重的感觉。宫廷的氛围与街头的热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示了不同的社会层面和人物形象,使整个诗词更加丰富多元。

总体来说,朱敦儒的《菩萨蛮》通过对风流才子和当时社会场景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繁华浪漫的画面。诗中的意象描写细腻而生动,通过对色彩、声音和香气等感官的描绘,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情感体验。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朱敦儒

朱敦儒 (1081-1159),字希真,洛阳人。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禾。绍兴二十九年(1159)卒。有词三卷,名《樵歌》。朱敦儒获得“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 (楼钥《跋朱岩壑鹤赋及送闾丘使君诗》)...

朱敦儒朗读
()

猜你喜欢

王乔仙令谒明光,再见飞凫指越乡。莫谓劳人憎案牍,须知饰吏在文章。

绶迎天目晴云入,琴拂英溪流水长。借问政声谁得似,试看怀县兴河阳。

()
晨兴平阳馆,见月沈江水。
溶溶山雾披,肃肃沙鹭起。
奉恩谬符竹,伏轼省顽鄙。
何当施教化,愧迎小郡吏。
()

玉骨绝纤尘,前身清净身。
无花能伯仲,得雪愈精神。
冷淡溪桥晓,殷勤江路春。
寒郊瘦岛外,同气更何人。
()

来莫怨春迟,去莫怨春忙。春不随人老,谁教汝断肠。

()

草木尽凋残,孤标独耐寒。瘦成唐杜甫,高抵汉袁安。

雪里开春国,花中立将坛。年年笑红紫,翻作背时看。

()

越客新安别,秦人旧国情。舟乘晚风便,月带上潮平。

花路西施石,云峰句践城。明州报两掾,相忆二毛生。

()
一是端能服万人,施行自足扫胡尘。
南州不可无高士,东国何妨有逐臣。
()

綵幡银胜飐微风,尘影人声蹴踏中。残岁雪消江柳外,一年春到海云东。

文明有象占天运,草野无才赞化工。须信烟波通雨露,轻阴催煖护真龙。

()

宫锦袍熏水麝香。越纱裙染郁金黄。薄罗依约见明妆。
绣陌不逢携手伴,绿窗谁是画眉郎。春风十里断人肠。

()

文庄遗址榛莽中。先生追复成钜功。祠墓修筑成崇隆。

保此胜迹垂无穷。至今遗老犹称公。窈窕石屋倚高峰。

()
游野归来天欲雨,云边玉女屡投壶。
薄收仅足了冬输,晚觉明农胜业儒。
稍喜尘清如□峒,更祈田熟似苏湖。
小船杨柳阴中泊,大斗杏花深处沽。
()
火中寒暑退,造物其犹醵。
老身不茧蚕,清夜独警鹤。
()

顽阴漠漠秋天黑,冷雨潇潇和雪滴。涂中骑士衣裳单,半夜衔枚赴灵壁。

中州近岁雨雪多,只因戍马窥黄河。将军锦帐衣千袭,马上挥鞭传令急。

()
绣衣使者禀霜威,方丈仙人旧羽仪。
别去十年真一梦,书来万里寄相思。
如何绿石涵风面,化作青铜溜雨枝。
却送新诗报嘉惠,偷儿当不要新诗。
()

佛界似仙居,偻台出翠微。
浙中山水最,海内衲僧归。
草树有真意,禽鱼尽自机。

()

春到梅梢雪未知,横斜初见过墙枝。暗香愁绝无人问,一再风前月上时。

()

秦邮望仪真,相与不三驿。
仕学四十年,此地几旅食。
寓公芹泮士,十九尽亲识。

()

公诗纪生日,实始山中作。客聂、谢朱、萧,唱酬夕飞爵。

筑堂面大江,文笔峰崿崿。自号曰文山,姑写山中乐。

()

残睡夜将晨,分明见故人。剧知情是妄,翻说梦成真。

日月容颜老,池台笑语新。三年消息断,江汉尚风尘。

()

西山日落东山黄。侬唱竹枝行晚凉。十幅蒲帆弓样满,南风吹过白龙堂。

()

侵晨呵手怯清霜。闲写两三行。都将旧游新恨,收拾入行装。
人乍别,路尤长。漫嗟伤。不如归去,只者温柔,便是仙乡。

()

一夜炎歊破甑空,萧然秋思雨声中。江湖两鬓惊飞叶,岁月一身俱转蓬。

我自由来为性癖,子今无乃坐诗穷。男儿穷达终相似,却是难教凿枘同。

()

旷轩潇洒正东偏,屏弃嚣尘聚简编。
美璞莫辞雕作器,涓流终见积成渊。
谢班难继予惭甚,颜盂堪希子勉旃。

()

日出长江烟雾开,越山吴树抱江回。霸图踪迹空今古,天堑东南有劫灰。

山郭雨昏云似墨,海门潮急浪如雷。舟师省柁须看客,不数瞿塘滟滪堆。

()
红榴照眼笋穿阶,峭合登临快此来。
净境祛烦仍客共,醉乡逃暑更书催。
庭阴碎喜风头动,虹影明看雨脚回。
万事屏除诗债迫,此心拌擞未容灰。
()

长思仙。长思仙。思忆长春子最贤。何时得面圆。展花笺。展花笺。写就清吟三两篇。专凭鸾鹤传。

()

荔子欲丹蕉叶黄,别君南浦正凄凉。九疑隔岭共明月,万里穷途非故乡。

坐见浮云更百态,行吟秋水动三湘。金鸡放赦知何日,尚许生还天一方。

()

右军多住寺,此夜后池秋。自与山僧伴,那因洛客愁。

卷帘霜霭霭,满目水悠悠。若有诗相赠,期君忆惠休。

()

琅琊白浮鸠,紫翳飘陌头。食饮东莞野,栖宿越王楼。

()
羽林出戍死忘家,坐作行趋听虎牙。
碧月初生弓入抱,青蛇不动剑藏花。
风吹细柳旗阴转,日过寒豀陈脚斜。
回笑书生头白早,空将笔砚战年华。
()
从来蹭蹬觉虚行,不辞山远与深坑。
一担须弥难放下,爱观峰顶秀崚嶒。
()

淡云晴霭入高舂,芦苇萧萧岸色浓。河浸寒潮翔翡翠,江涵秋影漾芙蓉。

风生广漠郊原静,露下横塘烟树重。天际眺吟无限兴,落霞孤鹜绕千峰。

()

风流三径远,此君淡薄,谁与伴清足。岁寒人自得,傍石锄云,闲里种苍玉。琅玕翠立,爱细雨、疏烟初沐。春昼长,秋声不断,洗红尘凡俗。
高独。虚心共许,淡节相期,几人闲棋局。堪爱处,月明琴院,雪晴书屋。心盟更许青松结,笑四时、梅矾兰菊。庭砌晓,东风旋添新绿。

()
传闻阊阖里,寓直有神仙。
史为三坟博,郎因五字迁。
晨临翔凤沼,春注跃龙泉。
去似登天上,来如看镜前。
()

樗散竟奚为,无禽怜旧井。夙志成蹉跎,星流百年景。

俯仰起遐思,空嗟圣途永。闭关事微阳,残魂此其幸。

()

大雅离骚不入时,反骚变雅又奚为。天台好处休提掇,只咏寒山拾得诗。

()
爱花偏倩猎人寻,残雪偷春上棘林。
山岸有谁先得见,冷香疏亚辟寒金。
()

子建当年赋洛神,一时邂逅未为真。若知江上芳心客,岂慕岩阿艳质人。

月冷香魂常入幕,天寒罗袜不生尘。建安风骨多豪俊,可惜无诗咏此春。

()

曳杖携朋度港西,参差陌路几番迷。白云满地苍苔湿,流水一湾漠野齐。

错落村庄狺吠犬,萧疏竹树叫山鸡。虎溪三笑疑非我,兴尽归来夕照低。

()

青眼横承百尺楼,尊前何物慰离愁。丹山月老寒栖凤,白石云荒夜饭牛。

属国才名犹奉使,轻车勋业漫封侯。期君对挟飞鲸去,小作人间汗漫游。

()
琼杯且尽清歌送。
人生离合真如梦。
瞬息又春归。
回头光景非。
()

暂入莲花幕,还披柳汗衣。青萍匣里吼,白雪唾中霏。

六月亦已息,三年试一飞。西园长扫径,莫忘旧葑菲。

()

莲华不朽寺,雕刻满山根。石汗知天雨,金泥落圣言。

思量施金客,千古独消魂。

()

短刺长条满院香,淡烟微雨洗红妆。织成锦字凭谁寄,起向阑干玉箸长。

()

心事俱已休,名山尚留踪。芳湖清且浅,曾照汉时容。

()

蔷薇过雨绿阴浓,已报新年花信风。午睡醒来帘半捲,数声啼鸟画墙东。

()
沧溟陵陆起黄埃,荐福碑惊半夜雷。
玄鹤归迟生墓草,白鸥飞尽上矶苔。
寒泉辱井留脂水,黑土夷陵出烬灰。
往事兴亡浑一梦,高名千古党碑魁。
()
老圆画里也藏机,云抹前山冻不飞。
寸许塔尖何处市,扁舟腊日房僧归。
()
户外井桐飘。
淡月疏星共寂寥。
恐怕霜寒初索被,中宵。
已觉秋声引雁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