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归梁(高平调)

燕归梁(高平调)朗读

《燕归梁(高平调)》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张先。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燕归梁(高平调)

去年中秋时,我骑着桂轮游玩。
天空湛蓝,没有一丝云翳。
今年江上,与众人共享美酒。
都不是去年的人了。

水精宫殿,琉璃台阁,
红翠两行交相辉映。
点唇轻启,眉头微皱。
从清澈的影子外,看到微尘飞扬。

诗词中描绘了作者在去年中秋时,骑着桂轮游玩的情景。天空湛蓝,没有一丝云翳,景色宜人。今年的中秋,他与众人一同在江边共享美酒。然而,他意识到自己已不再是去年的那个人,时光已过,人事已非。

诗中描绘了水精宫殿和琉璃台阁,以及红翠相间的壮丽景色,展示了宫殿的美丽和华丽。作者点唇轻启,眉头微皱,表达了一种思考和忧虑的情绪。他从清澈的影子之外,看到微尘飞扬,这也许是在暗示人事易变,世事无常的哲理。

整首诗以描绘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对作者自身感受的描绘,表达了时光流转、人事易变的主题。诗意深邃而含蓄,赋予读者思考和品味的空间。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张先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人。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曾任安陆县的知县,因此人称“张安陆”。天圣八年进士,官至尚书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间。曾与梅尧臣、欧阳修、苏轼等游。善作慢词,与柳永齐名,造语工巧,曾因三处善用“影”字,世称张三影。...

张先朗读
()

猜你喜欢

金火不相待,炎凉雨中变。林晴有残蝉,巢冷无留燕。

沉吟卷长簟,怆恻收团扇。向夕稍无泥,闲步青苔院。

()

春雨如烟又若丝,晓来昏处晚晴时。仙人掌上芙蓉沼,

柱史关西松柏祠。几许岁华销道路,无穷王事系戎师。

()

散军收棨戟,改邑壮三畿。太守朝行在,诸曹自免归。

大河终北注,旅雁独南飞。迟尔宽相忆,他时信息稀。

()

藜杖欲归沧海上,乡心先绕白门前。采芝未必终忘汉,炊桂谁能久客燕。

蓬径壶觞携二仲,春江花月剩千篇。甘泉不是无人荐,猿鹤惊心又一年。

()

谁将心事托流晖,隔海临风歌《式微》。乡恋常萦游子梦,月华空照彩云归。

长闻客地鹃啼血,记否家山柳映矶。为报知音重顾曲,再倾薄学咏几稀。

()

皇王宝历开,汝上黄金台。气色三光正,人心万国来。

拜除将檄入,辞谢柚香回。幸会风云路,行伸騕袅才。

()
贫食官仓不自由,强扶衰病坐荒邮。
送迎不是祠官事,偶见青山急下头。
()
云松螺髻,香温鸳被,掩香闺一觉伤春睡。
柳花飞,小琼姬,一片声雪下呈祥瑞。
把团圆梦儿生唤起。
谁,不做美?
()
小桥流水数家村,春入川原日自暾。
马上不知岚气重,误惊征袖湿啼痕。
()
去日奔轮不啻过,凌烟勋业已蹉跎。
只言一寸丹心在,无奈千茎白发何!色比鹅雏京口酒,声如珠贯渭城歌。
身闲取醉真当勉,莫学痴人梦螘窠。
()

润色瑳,癯身楕。
飞石尘,供药裹。
以小代大无不可,汝虽眇乎是磊砢。

()

飘白霓,挂丹梯。应从织女机边落,不遣浔阳湖向西。

火雷劈山珠喷日,五老峰前九江溢。九江悠悠万古情,

()
谬历文场选,惭非翰苑才。
云霄高暂致,毛羽弱先摧。
识分忘轩冕,知归返草莱。
杜陵书积蠹,丰狱剑生苔。
()
丹地从容接细毡,岂徒口耳漫周旋。
帝王家法由心法,典策言传以道传。
章彻诵筵天意悦,恩隆赐典露华鲜。
礼文稽古皆成宪,主德由斯志罔愆。
()

何事专城贵,偏多怀土心。题诗常对吏,寄兴在抽簪。

长物看青组,幽期览素琴。愧持巴里曲,欲缓越人唫。

()

心未冷。娟娟还弄斜阳影。斜阳影。半点红轻,一天烟暝。

残香犹袅金猊鼎。泪痕微映鸳鸯枕。鸳鸯枕。如何落去,孤衾难整。

()

我月太古色,我琴太古音。
色见音声求,焉能知我心。
月到茅亭夜亭午,据梧坐看胎仙舞。

()

丁年曾授此东州,恳恳笺天得罢休。
七上八下忽九闰,十洲三岛终一游。
人言官贵体当重,自笑儿痴病未瘳。

()

一家留眼是经纶,三代乾坤只此春。惭愧柁楼开卷子,西风閒送过淮人。

()

端明书法继钟王,佩玉琼琚在庙堂。见说当年推第一,米家应自笑疏狂。

()

红尘夜不息,横衢若烟雾。
朝见车马来,暮见车马去。
车中目炯炯,马上情遽遽。

()

涿水东流草树荒,千秋已比沛中阳。依然桑盖垂篱落,谁种芜菁负晓霜。

高卧登楼豪自许,入山披发意非狂。平生髀肉销鞍马,游子何任悲故乡。

()
归路渐惊红叶老,旧山已落白云深。
庄鹍聊欲辞沧海,越鸟终须忆故林。
()
巡城已困尘埃眯,执扑仍遭虮虱缘。
欲脱布衫携素手,试开病眼点黄连。
()

结束花帽下妆楼,雕鞍别时每牵手。怜郎愁绝还相劝,时日无多再聚首。

()
柴门一闭动经旬,何许书来来得新。
骆驿诏除频宠渥,是知明圣识忠良。
都司万事无不理,一语九州当致康。
况此十年门下士,反从勾漏吊沉湘。
()

暂出伸三釜,归安菽水心。
立言存绝笔,遗子胜籯金。
肝腑真堪托,情亲久亦深。

()

院外蔷薇好,风吹扑面芳。摘来瓶内供,馥郁似兰香。

()
敛眉光禄塞。
还望夫人城。
片片红颜落。
双双泪眼生。
()

乡里客燕京,无人不妙英。此方投过辖,彼或送行程。

远道春初入,垂杨折不胜。空将数字寄,脉脉此时情。

()
高台登眺处,凉思爽衰颜。
只此阑干外,不知多少山。
龙收残雨去,鹤带断云还。
一片兴亡恨,越来溪上閒。
()

将军身是五行精,日日燕山望石城。
待得功成身又退,空将心腹为苍生。

()
竹薄方思渐补锄,筍时可得尽驱除。
此生已负管城债,计且不悛真个疏。
()
石磴巍峨捉膝行,行时不觉看时惊。
纵教良匠描难就,自是天工造化成。
()
修廊千柱压城阴,山并庐山胜二林。
六月檐楹无暑气,四时山水有清音。
鸟飞不尽上方远,鲸吼希闻别院深。
更欲题诗发佳境,泮林讲说总关心。
()
别来怪雨挟颠风,想见江头恼此翁。
湖海元龙身九尺,可怜蟠屈叶舟中。
若见子期烦问讯,二诗真可续坡仙。
捷材渠似杂弦箭,涩思侬如上水船。
()

楼观俯飞瀑,崩腾万仞倾。凌空凝练白,触石散花明。

山静聊为语,溪流不尽声。层层清漱玉,何以濯吾缨。

()

玉殿珠楼漾水光,翠华来幸拂天香。高皇魂魄应思沛,时有祥云护此方。

()
故人书断故山离,义重惟穷到处随。
无米胸中元自杵,不蚕鬓底却能丝。
消梅乞与嘲盐贵,苦笋烹来怪酱迟。
亡可奈何安若命,午窗赢得睡便宜。
()

伯夷耻周粟,促连岂帝秦。
清风千载上,林下一閒身。

()

本自悲凉葆发多,何缘末至滥中阿。
马肝不食非论味,狗曲犹轻枉为歌。
旧学空疏缘病废,壮情牢落伴年过。

()

如君自负经纶手,休戚从来付大观。每恨有时怜契阔,却教无使报平安。

风流莫惜韝鹰俊,强健何惭举鼎难。想得画屏围宴坐,一林新笋落花乾。

()

东风环佩促朝天,苦恨离杯阻共传。一卧即今看累月,并游真复是何年。

閒情谩忆朝中旧,多病难逢海上仙。芳草碧山俱不恶,拟从春日赋归田。

()

浣纱仙子锦为容,霸越亡吴第一功。曾逐鸱夷全晚节,故开寒艳傲秋风。

露啼珠泪情如在,月照霞妆色更浓。斜倚阑干娇不语,依稀犹记馆娃宫。

()

俗间忘胜践,客里度春愁。拄颊真狂计,焦头乏远谋。

刚疏徒自许,德怨浪相求。奏乏三千牍,诗惭一百筹。

()

壳壳学得律,还乡见苦情。远思芳草盛,不入楚山行。

帆入汀烟健,经吟戍月清。到乡同学辈,应到赣江迎。

()

欲入中门泪满巾,庭花无主两回春。

轩窗帘幕皆依旧,只是堂前欠一人。

()

云懒飞难上,龙痴卧不醒。巴江寒荡日,郑火夜飞星。

炉瀹千年液,松留太古青。绿霞封石锁,应是护仙经。

()

门前老树饱风霜,封植良勒不可忘。
累世衣冠流泽远,百年基绪庆源长。
秘松怒长堪藏屋,新旬初抽已过墙。

()

文康伯仲见昌黎,传到云孙又过之。君见小坡应记忆,近香亭下啜茶时。

()

风又雨。春事自无多许。欲待柳花团作絮。柳花冰未吐。

翠袖不禁春误。沈却绿烟红雾。将谓花寒留得住,一晴春又暮。

()

映柳见行色,故山当落晖。青云知已殁,白首一身归。

满袖萧关雨,连沙塞雁飞。到家翻有喜,借取老莱衣。

()

南高峰下访余春,霁草浮光暖更薰。
日转暮日添着色,风旋湖水作回纺。
飘零大士天花雨,惊雇将军画栋云。

()

常与幽人过竹林,重来无地豁烦襟。
青山欲去谁堪语,薄俗相期不到心。
何计江湖终隐钓,去随鱼鸟共飞沉。

()

南朝官纸女儿肤,玉版云英比不如。
乞与此翁元不称,他年留待大苏书。

()

征衫春雨纵横,何曾湿得飞花透。知君念我,溪南徙倚,谁家红袖。藉草成眠,簪花倚醉,狂歌扶手。叹故人何处,闻鹃堕泪,春去也、到家否。
说与东风情事,怕东风、似人眉皱。乱山华屋,残邻废里,不堪回首。寒食江村,牛羊丘陇,茅檐酤酒。笑周秦来往,与谁同梦,说开元旧。

()

用发织郎衣,纵横系胸腹。缚不得人心,千丝那能足。

()
罨画楼中人已醉。
别院微闻,笑语帘垂地。
催唤倾城香雾起。
翠帷双卷春风里。
()
大厦将颠仆,一木安能支。
唐室既颓齧,有才何所施。
表圣隐王官,出处适其宜。
藩镇方跋扈,拥兵相雄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