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韦开州盛山十二首·梅溪。唐代。张籍。自爱新梅好,行寻一径斜。不教人扫石,恐损落来花。
中文译文:和韦开州盛山十二首·梅溪
自爱新梅好,
我自爱新开的梅花非常美好,
行走时寻找一条斜向的小径。
不允许任何人去扫动小径上的石头,
因为怕会弄坏掉落下来的梅花。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张籍写给韦开州盛山的一系列诗中的其中一首,主题是梅溪。诗人自言自语地说,新开的梅花非常美好,所以他很喜欢它。当他走在梅花盛开的溪边时,他不想让人扫动小径上的石头,因为怕碰到石头会弄坏掉落下来的梅花。
这首诗以梅花为中心,表达了诗人对梅花之美的喜爱和珍惜。诗人通过描写自己走在梅花盛开的溪边,体现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珍视之情。他不愿意让人扰乱梅花的自然之美,体现了他对梅花的敬重与爱护。
整首诗简洁明快,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梅花的深深喜爱。诗中的“一径斜”形象地描绘了诗人行走时特意选择斜向的小径,这种情绪上的倾斜与美景相呼应,更加凸显了梅花的美丽和诗人的情感。
这首诗是表达诗人对梅花之美的赞美和珍视,传达出一种对于自然之美的恭敬和敬畏。读者在赏诵时可以感受到梅花的娇艳和纯净,以及诗人对梅花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能够体味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之美。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
张籍。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
寄李溥。唐代。杜荀鹤。如我如君者,不妨身晚成。但从时辈笑,自得古人情。共莫更初志,俱期立后名。男儿且如此,何用叹平生。
代寿韩平原。宋代。刘过。畴昔张旃过相时,相人争睹汉官仪。未能劖刻燕然石,不忍摩挲书锦碑。慷慨欲平千载恨,经营已叹十年迟。要令阅古诗篇伟,好读车攻复古诗。
夏日五首 其四。宋代。陆游。雨断云归旋作晴,尚馀红湿在帘旌。燕雏掠地飞无力,梅子临池坠有声。米粣解包供午饷,萍齑傍枕析朝酲。此翁不负顽躯处,扪腹时时绕舍行。
题护国大师塔。唐代。杜荀鹤。莫认双林是佛林,禅栖无地亦无金。塔前尽礼灰来相,衲下谁宗印了心。笠象胤明双不见,线源分派寸难寻。吾师觉路余知处,大藏经门一夜吟。
临江仙。唐代。无名氏。玉貌香腮天赋与,清姿不假铅华。素芳寻在五陵家。欲知春信息,庾岭一枝斜。别有玲珑潇洒处,月梢淡影笼遮。休教羌笛一声嗟。宫妆犹未似,留取意无涯。
和中秋对月。宋代。刘攽。星稀如有避,云卷不辞劳。露已深秋白,天应为月高。幽怀向谁尽,诗兴更何逃。勿负盈樽酒,须营千兔毫。
题大司空潘公芝林二首 其一。明代。胡应麟。烨烨钟灵草,青葱发涧阿。九光呈玉叶,三秀挺瑶柯。滴露滋苔藓,蒸云映薜萝。蚤知王佐出,寝殿有兴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