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春。宋代。李朝卿。厌玉为浆麟作□。玉树琼葩长不谢。翠帘绣暖燕归来,宝鸭花香蜂上下。沙堤佩马催公驾,月白风清天不夜。重来赫赫照岩廊,不动堂堂凝泰华。
玉楼春
厌玉为浆麟作□。
玉树琼花长不谢。
翠帘绣暖燕归来,
宝鸭花香蜂上下。
沙堤佩马催公驾,
月白风清天不夜。
重来赫赫照岩廊,
不动堂堂凝泰华。
中文译文:
厌弃将玉磨成乳浆般的样式。
玉树上的琼葩长时间不凋谢。
翠绿的窗帘绣暖了,燕子回来了,
宝鸭吸引着蜜蜂上下飞舞。
沙堤上马铃声催促公车前行,
月色如白玉般明亮,清风拂过,天空未曾黑夜。
再次回到宏伟的岩廊,
气势磅礴,凝固着泰华的光辉。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宏伟壮丽的玉楼为背景,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氛围。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字词和修辞手法,通过对玉、翠、宝、香等形象的描绘,展示了春天的繁荣和美丽。作者把玉楼的壮丽与宏伟与春天的盛景相结合,以表达对春天的赞美和喜爱。
诗中使用了对偶、修辞和比喻等手法,使诗词富有音韵美和意境。例如,“玉树琼花长不谢”中的对偶和“玉楼”与“琼葩”、“玉树”与“长不谢”之间的比喻,给人一种优美和耐人寻味的感觉。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盛景,通过对形象的刻画和修辞的运用,使诗词更富有艺术性和感染力。同时,诗中也传递出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壮丽华丽的玉楼的赞美。
和友人秋日韵二首。宋代。袁说友。了无风雨夕阳低,多少诗翁问白衣。把酒西风暗相约,年年篱下菊时归。
赠寇国宝三首。宋代。陈师道。虎子堕地气食牛,雀儿浴处鱼何求。可奈我衰才亦尽,正须二子与同游。
和铁厓《西湖竹枝。明代。曹妙清。美人绝似董娇饶,家住南山第一桥。不肯随人过湖去,月明夜夜自吹箫。
山行二绝。宋代。王炎。尽日扶舆度乱山,石根古涧水潺潺。孤烟时傍翠微起,疑在新安道路间。
顾朗生山人以四诗见贻赋答 其四。明代。胡应麟。不谓菰芦畔,频年见伟人。高天容荷锸,大海傍垂纶。一壑心长恋,千秋业未贫。异时双剑合,谁谓白头新。
题王元章画万玉图。元代。郯韶。西湖千树玉交加,清夜掀篷看雪花。狂杀山阴王处士,兴来放笔扫横斜。
集古 其二 寄情。金朝。李俊民。曾留宋玉旧衣裳,云雨巫山枉断肠。不为傍人羞不起,夜来新惹桂枝香。
乘月入城。宋代。项安世。水落千原净,天高七泽空。征人秋色里,骑马月明中。故国山川在,承平气象雄。西风多感慨,敲损玉玲珑。
晨起。宋代。陆游。初日破苍烟,零乱松竹影。老夫起烧香,童子行汲井。平生水云身,不堕车马境。愿言学庞公,全家事幽屏。
古邑二首。宋代。宋祁。古邑蓬池上,私居市道邻。初抛三釜粟,来作一廛民。乞火黔薪突,繙经振隙尘。何从复何去,更欲问圆神。
踏莎行·醉拈黄花。宋代。袁去华。醉拈黄花,笑持白羽。秋江绿涨迷平楚。燕鸿曾寄去年书,汉皋不记来时路。天际归舟,云中烟树。兰成憔悴愁难赋。香囊钿合忍重看,风裳水佩寻无处。
赵千里小景二首 其一。明代。张宁。庭院寂无人,冥怀共谁语。和风入蓬户,桃李似无主。妍华岂足怜,幽旷真足与。呼童抱瑶琴,静对松篁雨。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 吏隐亭。宋代。苏轼。纵横忧患满人间,颇怪先生日日闲。昨夜清风眠北牖,朝来爽气在西山。
乙酉六月十九日应诏言事九月一日去国一首。宋代。洪咨夔。黑风吹雨出长安,破帽骚骚怯暮寒。不得之乎成一事,却因而已失三官。人心天理推详易,世路交情点检难。白发老人经事惯,教儿只作博投看。
道中寄丹丘亲旧。宋代。王之望。别处日已远,别情转绸缪。行行千里余,脉脉无时休。夜与梦相随,昼与泪俱流。山高恨不断,水阔遮无由。欲吞不下咽,欲吐不出喉。戟我胸肺间,有如鱼挂钩。寻端无从来,了知在心头。翻疑一寸心,能容如许愁。平生丈夫气,愧此须髯虬。朝来看蓬鬓,满鉴雪霜浮。
龙女祠后塘自生荷花数枝与史诚之更相酬和 其三。宋代。司马光。荷底清涟照绮罗,长安公子旧情多。踌躇不去知君意,重唱吴音白纻歌。
赠张含二首 其二。明代。李梦阳。流光逝忽忽,天地一何轧。六月子来至,月也今巳八。客子悲远道,时气侵肃杀。岂不念尔单,室迩泥路滑。三日两赓歌,一日一通札。寂轩倚衰柳,柰此夕鸣蚻。父母不下堂,归轸何时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