琐窗寒(重游东湖)。宋代。苏茂一。云浦苍寒,烟堤幕翠,旧痕新涨。春愁十里,冉冉碧丝摇荡。记登临、少年思豪,唾壶击玉歌清壮。到如今梦里,秋风鸿阵,晚波渔唱。惆怅。重来处,望画舫天边,辔丝原上。山阴秀句,付与一声云响。正东湖、谁家柳下,午阴漠漠人荡桨。最堪怜、白发周郎,为江山自赏。
琐窗寒(重游东湖)
云浦苍寒,烟堤幕翠,旧痕新涨。
春愁十里,冉冉碧丝摇荡。
记登临、少年思豪,唾壶击玉歌清壮。
到如今梦里,秋风鸿阵,晚波渔唱。
惆怅。
重来处,望画舫天边,辔丝原上。
山阴秀句,付与一声云响。
正东湖、谁家柳下,午阴漠漠人荡桨。
最堪怜、白发周郎,为江山自赏。
中文译文:
琐窗寒(重游东湖)
云雾笼罩着湖面,寒气袭人,烟雾弥漫的堤岸上绿意盎然,过去的痕迹又重新涨起。
春天的忧愁弥散十里,碧绿的湖水缓缓地摇曳。
我记得曾经登上高处,年轻时思念豪杰,挥舞着壶,击掉玉杯,歌声清亮壮丽。但是现在只在梦中重回,秋风吹来一阵阵大雁的哀鸣,晚上的波浪拿捏着渔船的歌唱。让人感到失落。
我再次来到东湖畔,望着湖中的画舫向天边驶去,远离着丝丝牵挂。
山阴的句子如诗如画,交织着云雾的韵律。
正午的湖畔,谁家的柳树下,午后的阴影中人们划着船。最令人怜悯的是,周郎已经年迈白发,但他对江山仍然满怀喜悦地自得其乐。
诗意:
这首诗以东湖为背景,通过描绘湖景和表达情感,表现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和遗憾,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赞美。诗人通过描述湖面的云雾和堤岸上的绿意,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和变幻,同时也呈现了人生百态的喜怒哀乐。诗中的重游东湖象征着作者对曾经美好时光的回忆和追溯,同时也传达了人生的无奈和思考。
赏析:
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抒情手法,通过描绘东湖的景色和情感的表达,将读者带入一个富于美感和思考的境地。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自然景色的变幻和美丽,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回忆。诗中的琐窗寒和重来处等词句,通过运用冷暖色彩的对比,呈现出东湖的冷寂和温暖,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起伏和变幻。整首诗以东湖为背景,通过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表达,达到了诗人意境和读者心灵的共鸣。
汶上即事。元代。马臻。北关言别柳飞绵,记得离家月又圆。华发流年身半百,黄尘匹马路三千。戍兵自裹糇粮送,津吏遥迎传驿眠。一夜南风吹汶水,古榆深巷已闻蝉。
寄寒泉。宋代。释居简。贫则安之岂病焉,乘桴未暇况笺天。翰林足避将军污,内史灰从廷尉然。口伐固应无大敌,笔耕元自有丰年。讲明人爵君何欠,只欠苏司业酒钱。
题乌丝红袖图为王黄湄都谏三首 其二。清代。陈恭尹。榛苓常有美人思,今日披图若见之。孤凤自鸣天上疏,一阳阴管卷中诗。
奉题常理斋大兄殉节诗后 其一。清代。查淳。重述金酋事,萦怀殉节人。死亡惟义在,恩恤自天申。雪徼留方躅,云山仰绝尘。时过经廿载,永忆协恭亲。
春贴子词·皇帝阁六首。宋代。司马光。浮阳满野白溶溶,泽底山椒淑气通。草木岂能知造化,一华一叶尽天功。
癸卯上元即席次杨使君韵二首。宋代。刘克庄。纵观姑游目,殷忧欲碎心。马嘶淮祲恶,鹃叫蜀冤深。玉座方亭箸,椒涂亦脱簪。好为谏臣论,莫作醉翁吟。
次韵柳通叟寄王文通。宋代。黄庭坚。故人昔有凌云赋,何意陆沈黄绶间。头白眼花行作吏,儿婚女嫁望还山。心犹未死杯中物,春不能朱镜里颜。寄语诸公肯湔祓,割鸡今得近乡关。
连江舟行十首 其一。明代。郑潜。避濑沿崖曲,凭危缆树高。浊斯聊濯足,深矣讵容篙。并力怜舟子,无功愧我曹。晚来何处泊,清啸答松涛。
九日与庞太守赏菊于吕仙亭三首 其一。明代。苏仲。每遇秋光兴便多,偷閒随意入烟萝。云山洞里无拘系,羽客祠前任笑歌。花酒可怜如我老,簿书忘却奈人何。黄堂太守情偏远,兴比龙山十倍过。
一枝春。清代。项鸿祚。轻暝笼寒,卷帘迟、寂寞收灯风雨。芳游谩数,不是近来心绪。梅钿杏粉,渐看到、柳枝眉妩。空自把、花恼何郎,引得翠乡愁聚。茸窗旧时眠处,爱浓熏宝屑,闲歌金缕。龙香麝纸,记与细翻笙谱。梨云梦暖,甚容易、燕莺娇妒。谁更在、丝障银屏,醉听俊语。
沁园春(和赵莲澳提举遣怀)。元代。王奕。耳目肺肠,不由我乎,更由乎谁。也不必君平,不消詹尹,不卜何疑,不卜何疑。三径归来,一时有见,岂为黄初与义熙。天下事,但行其可,自合乎宜。大哉用易乘时。纵乌喙那能食子皮。叹失若塞翁。失为得本,赢如刘毅,赢乃输基。大黠小痴,有余不足,谁必彭殇早与迟。眼前物,纵铜山金屋,一瞑全非。
呈钱内翰。明代。唐璧。九苞文凤舞金銮,暂向南州息羽翰。甘雨看花偏觉暖,条风吹柳不生寒。宦情总付琴中遣,天趣都从静里观。只恐庙堂思致理,徵书飞下五云端。
步虚台。宋代。孙仅。抱怀宁独固难穷,自与山林逸兴同。白马岂能分辨客,青牛还会识仙翁。凝神宅古河声里,望气台荒野色中。试上高原长一啸,断蓬衰草掩秋风。
同胡孟韬张仲立过集李惟寅宋忠父作。明代。胡应麟。欲绾相如赋倦游,归心频折大刀头。桃花一树空含笑,柳叶千丝尽唤愁。狂逐春风眠北里,醉呼明月上南楼。应门莫怪齐竽拙,挟瑟时能过五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