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赋艾花)。宋代。张炎。巧结分枝粘翠艾。翦翦香痕,细把泥金界。小簇葵榴芳锦隘。红妆人见应须爱。午镜将拈开凤盖。倚醉凝娇,欲戴还慵戴。约臂犹余朱索在。梢头添挂朱符袋。
《蝶恋花(赋艾花)》是宋代张炎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巧结分枝粘翠艾。
翦翦香痕,细把泥金界。
小簇葵榴芳锦隘。
红妆人见应须爱。
午镜将拈开凤盖。
倚醉凝娇,欲戴还慵戴。
约臂犹余朱索在。
梢头添挂朱符袋。
译文:
巧妙地结合分枝黏上鲜绿的艾草。
清香的痕迹如剪刀修剪的金泥边。
小簇葵花和石榴花形成了美丽的屏障。
红装的人见到这样的景象应该会喜爱。
正午的镜子将掀开凤冠。
依偎着醉意,娇态凝固,想戴却又懒得戴。
约束的红绳仍然挂在手臂上。
发梢上额外挂着红色的符袋。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描绘花卉的美丽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花朵的赞美和向往。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花朵的精致和细腻之美。
诗的开头以巧妙的方式形容了艾草的枝叶,用“巧结分枝粘翠艾”来表达其细腻而美丽的形态。接着,诗人以精确的笔触描绘了花香的气味,将其比喻为剪刀修剪的金泥边,给人一种细腻而清新的感觉。
诗的后半部分描绘了花朵的颜色和形态,通过“小簇葵榴芳锦隘”的描写,展示了花朵的美丽和华丽。同时,诗人以红妆的人来观赏这美丽的花朵,传达了花朵的吸引力和观赏价值。
接下来的几句诗中,诗人以午镜、凤盖、倚醉、凝娇等意象,表现了花朵的娇美和让人陶醉的感觉。通过这些意象的运用,诗人传达了自己的情感和对花朵的喜爱之情。
最后两句诗中,诗人运用红绳和朱符袋的形象,突出了花朵的独特之美。红绳象征着承诺和约束,而朱符袋则寓意着祝福和吉祥。这些形象的运用,丰富了整首诗的意境,使得读者可以在欣赏花朵的美丽之余,感受到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祝福之情。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精细的描写和细腻的意象,展示了花朵的美丽和诗人对花朵的喜爱之情。诗中的意象运用和情感表达,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生动而优美的画面,给人以愉悦和陶醉的感受。这首诗以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向读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祝福之情。
张炎(1248年-1320年),字叔夏,号玉田,晚年号乐笑翁。祖籍陕西凤翔。六世祖张俊,宋朝著名将领。父张枢,“西湖吟社”重要成员,妙解音律,与著名词人周密相交。张炎是勋贵之后,前半生居于临安,生活优裕,而宋亡以后则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张炎另一重要的贡献在于创作了中国最早的词论专著《词源》,总结整理了宋末雅词一派的主要艺术思想与成就,其中以“清空”,“骚雅”为主要主张。...
张炎。张炎(1248年-1320年),字叔夏,号玉田,晚年号乐笑翁。祖籍陕西凤翔。六世祖张俊,宋朝著名将领。父张枢,“西湖吟社”重要成员,妙解音律,与著名词人周密相交。张炎是勋贵之后,前半生居于临安,生活优裕,而宋亡以后则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张炎另一重要的贡献在于创作了中国最早的词论专著《词源》,总结整理了宋末雅词一派的主要艺术思想与成就,其中以“清空”,“骚雅”为主要主张。
复生松四首 其三。明代。释函是。莫誇地久与天齐,偃盖谁为树下栖。更欲影连高顶上,龙蛇千尺动辰奎。
示法震头陀。明代。释宗演。头陀事众已多年,华藏无衣可得传。劈面三拳仁义绝,陈州人出许州门。
贡院落成郡庠诸生毕集因作诗以勉之。宋代。吴芾。多士如林古豫章,不应较艺寓僧房。一朝尽辟荆榛地,万础俄新翰墨场。文笔要同孤塔耸,词源宜与两湖长。会看从此飞鸣去,九万鹏程未易量。
送江陵黎少府。唐代。岑参。悔系腰间绶,翻为膝下愁。那堪汉水远,更值楚山秋。新橘香官舍,征帆拂县楼。王城不敢住,岂是爱荆州。
送胡承之少卿左迁潞州倅。明代。文徵明。一行诏下便遐征,太息天王本圣明。此际亦知言可讳,使君自以去为荣。浮云落日天涯恨,白鸟沧洲物外情。去去江湖尘满目,不知何处望神京。
春帖子词·皇帝阁十二首。宋代。宋祁。日华初丽上林天,殿里春花百种鲜。驱出馀寒还故腊,收回和气作新年。
赠僧仲宝月溪。宋代。周弼。幽栖深绝地,静夜独宜僧。上下两轮玉,中间一片冰。影收悬罟索,光息过船灯。独坐观心了,无由更小乘。
同正仲赋凤仙花。宋代。舒岳祥。本爱真红一种奇,后来紫白自繁滋。青冠轻举真仙子,彩羽来仪瑞凤儿。石竹通家分异样,园葵附谱亦多姿。莫嫌性急难撄触,我以为规胜佩韦。
祈雨伏虎菴。宋代。白玉蟾。梵相无言旱气奢,三农无饭欲蒸沙。狻头香穗成禾穗,麈尾天花化雨花。
李寅之招饮同登九江城。元代。方回。顾此昧陋质,昏冥蹈危机。一麾缪析土,三命空登畿。屡激马援谤,终成冯衍归。长鹜厄道左,力耕逢岁饥。
奉寄家兄。明代。吴与弼。独居迢递忆吾兄,犹记当年童稚情。万事相看俱潦倒,流光如梦迹如萍。
逍遥咏。宋代。宋太宗。五金并八石,一一注仙经。雅有深仁行,无非不暂停。日华精汞法,月魄炼砂灵。入圣超凡骨,变化本真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