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题《草窗词

青玉案(题《草窗词朗读

《青玉案(题《草窗词》卷)》是宋代李莱老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吟情老尽江南句。
几千万、垂丝缕。
花冷絮飞寒食路。
渔烟鸥雨,燕昏莺晓,总入昭华谱。
红衣妆靓凉生渚。
环碧斜阳旧时树。
拈叶分题觞咏处。
荀香犹在,庾愁何许,云冷西湖赋。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江南风光的吟咏之情,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思念之情。诗中描绘了寒食时节花凋谢、絮飞舞的景象,以及渔船上升起的烟雨,黄昏时分燕子归来,黎明时分莺声鸣唱,所有这些美好的景色和声音都记录在昭华谱中,成为了永恒的记忆。诗中还描绘了红衣的美人在凉爽的水边出现,古老的树木在碧绿的斜阳中环绕,诗人在这美景之下品味着酒,吟咏着诗。虽然时光流转,但是荀香的芬芳依然存在,而庾愁却不知身在何处,此刻的西湖云彩变得冷寂。

赏析:
这首诗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南春景的美丽和细腻,凭借诗人独特的感受和表达方式,将景物与情感相结合,展现了深沉的怀旧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对比手法,如花凋谢与絮飞的对比、渔烟与鸥雨的对比、燕昏与莺晓的对比等,使诗句更具生动感和层次感。诗人通过描绘红衣美人和古老树木,将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相结合,使诗词更具温情和浪漫。

整首诗词以诗人的视角和感受来描绘江南的美景和情感,展现了对往事的回忆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之情。诗中的荀香和庾愁象征着过去的美好和难以抹去的哀愁,而西湖的冷寂则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忧伤。整首诗词以细腻的表达和独特的意象给人以深深的触动,引发读者对时光流转和生命短暂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李莱老

李莱老(约公元1260年前后在世),字周隐(词综作字逛翁。此从绝妙好词),号秋崖,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宋理宗景定初前后在世。他大约是李彭老的兄弟。亦工词,与周密时相唱酬。咸淳六年(公元1270年)知严州。词与李彭老合为《龟溪二隐集》。...

李莱老朗读
()

猜你喜欢

世尽慕玄虚,求仙未可必。谁烧却老丹,九仞透天一。

泉源冽且清,万古常潏潏。服食身当轻,何人登少室。

()
江潭四月熟梅天,顷刻阴晴递变迁。
扫地焚香清画水,一窗修竹正森然。
()

春日迎春春事殷,春诗裁付小冯君。春花春柳春如许,不著春鞭将送春。

()

上清沦谪,莽乾坤、赢得二分明月。几度客星淮海畔,寂寞江都相业。

铁骨冰心,忠魂寄托,梅岭今萧瑟。蕃釐观在,天人一例香歇。

()

泛泛宫亭上,停桡日正昏。江天同一色,烟月细重论。

渔火湖边艇,人家竹里村。春来云水阔,阳鸟任孤鶱。

()
于铄赵生。
载德相绍。
挺此令嶷。
素质晈晈。
()

帝炎执鞭驱赤龙,火车万乘烧长空。长空万里俱蕴隆,流金烁石天地同。

我来亭亭日当午,欲避骄阳竟无所。愿求一洒杨柳枝,化作东闽万家雨。

()

君作宣城幕下吏,我尝筑室青山址。三四相逢五六年,交情淡若秋江水。

水流到海无穷时,吾辈论交无衰期。明主可结亦未晚,谢安四十功非迟。

()

东方南海妃呼豨,身是流离手采薇。深夜骊龙都睡熟,记君痛哭赋无衣。

()
精心既过,真游允臻。
礼容斯举,福应惟醇。
将整佃骚,言还上旻。
永存嘉贶,用泰屡民。
()
玉溪得得探芳期,孤负诗人尽醉归。
消息向来空驿使,画图老去惜明妃。
香魂月堕惊春梦,翠袖天寒怯暮晖。
蜂蝶卑凡浑省识,良迷桃李趁狂飞。
()

岐路不在地,马蹄徒苦辛。上国闻姓名,不如山中人。

大宅满六街,此身入谁门。愁心日散乱,有似空中尘。

()
滴碎空阶颇厌听,恼人况又近清明。
三分春急二分过,十日天无一日晴。
寒沁柳眉愁寂寂,湿凝花脸泪盈盈。
苍穹好悯云霓望,留作甘霖助有成。
()

自怜断带日,偏恨分钗时。留步惜馀影,含意结愁眉。

徒知今异昔,空使怨成思。欲以别离思,独向蘼芜悲。

()
一泓神水满华池,夜夜池边白雪飞。
一里有人擒玉兔,赶教明月上寒枝。
()

逢世路分归洛阳,有客邂逅樵溪曲。
高谈倾盖万珠机,相对崇朝惟不足。
武阳太守山简徒,喜贤乐事天下无。

()
毖彼泉水,亦流于淇。
有怀于卫,靡日不思。
娈彼诸姬,聊与之谋。
出宿于泲,饮饯于祢,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
()
汉家公主出和亲,御厨络绎送八珍。
明妃初嫁与胡时,一生衣服尽随身。
眼长看地不称意,同是天涯沦落人。
我今一食日还并,短衣数挽不掩胫。
()

雨后江村路,新泥屐齿加。夕阳明晚稻,秋水倒疏花。

碧岫披云出,红楼带树斜。渺然成独立,归咏后栖鸦。

()
月子弯弯照几州,几家驩乐几家愁。
愁杀人来关月事,得休休处且休休。
()

夜寒酒薄眠初觉。一钩残月悬楼角。小篆冷香筒。香煤半粟红。

垂帘还涉想。髣髴金钗响。数尽短长更。东方不肯明。

()
林正
黄金难买老,自笑鬓毛皤。
本分且如此,明时可奈何。
攻吟诗转少,惜醉事还多。
寒甚溪头夜,谁能载雪过。
()

只恐飞花去,其如酒一杯。百年重怀土,万里独登台。

庾信诗真苦,虞翻意可哀。江山空在眼,萧索古人才。

()
晓日秋山破格奇,青红明灭舞清漪。
画工著色饶渠巧,便有此容无此姿。
()

辟疆园傍春申曲。翠壑喷哀玉。画桥宛转客来稀。惊起一双鸂鶒破烟飞。

钓船空系垂杨下。兴尽须归也。蒋家新酿不曾酤。却笑酒杯也似故人疏。

()
西风飒飒动蒿莱,江上芦花似雪开。
甚喜茅斋清睡熟,却忧边面有尘来。
()
十亩荒林屋数间,门通小艇水湾湾。
人行远路多嫌僻,我得安居却尔闲。
樽酒相忘霜后菊,一诗难尽雨中山。
何时漾下浮名事,只与田翁剩往还。
()

秋霜雨空白日孤,老死不逢程大夫。新凤傫傫自哺雏,十年泪著梧桐枯。

乱来谁问唐与都,徐家弱女能奉姑。冰辉玉映如合符,古人谁云今绝无。

()

作寒雨意浓,饱帆风力鼓。镫影接山塘,市声收夜午。

襆被湿气侵,篷罅漏痕杜。撇捎忙点篙,淋漓怜船户。

()

拜祷江神朝复昏,其如洪涝合西昆。浮天水送千溪沫,入夜潮添三丈痕。

巨浪撼城城欲堕,长堤覆树树微存。宪台拯溺凭高阁,号泣苍旻几断魂。

()

不耻身为令,惟存济物心。
离家春雨足,入境夏苗深。
吉字水初识,洞岩仙可寻。

()

茫茫道路,何时可息。载驰载驱,不遑自逸。鸟倦知还,言返我室。

左右图书,长吟抱膝。

()

银云卷晴缥渺,卧长龙一带。柳丝蘸、几族柔烟,两市帘栋如画。芳草岸、弯环半玉,鳞鳞曲港双流会。看碧天连水,翻成箭样风快。

白露横江,一苇万顷,问灵槎何在。空翠湿衣不胜寒,日华金掌沆瀣。甃花平、绿文衬步,琼田涌出神仙界。黛眉修,依约雾鬟,在秋波外。

()
境接江东界,邮程是杏塘。
雨喧茅屋小,泥滑草桥长。
旷野人稀少,平田水渺茫。
半生游历地,未若此荒凉。
()

亭林差幸不纷更,深慰辛勤十载情。知我倾囊宜守素,任人劫饬合安贞。

碑留残卉漱芳润,庭有丛花餐落英。三径荒芜姑一整,扫除浊秽即光明。

()

传君移戍古梁州,明月心悬陇水流。莫怪梦魂逢不得,书来依旧玉关头。

()
几年不蹋玉京埃,今日因何走一回。
怪石怒吞寒濑急,短篷冲破暮烟闲。
赖他清笑千余度,否则浩歌三四杯。
寄语逋仙诗侣至,搀先开著数枝梅。
()

南极老人自有星,北山移文谁勒铭。征君已去独松菊,

哀壑无光留户庭。予见乱离不得已,子知出处必须经。

()
梦里分明记本极,觉来无语正心君。
阴阳却把量消长,且喜新来胜一分。
()

素质玄文锦翼齐,绛桃花下见双栖。可堪野鹤同标格,难与山鸡共品题。

()

刺绣无心几欠舒,剪刀裁锦破双鱼。娇红不似文君寡,辄就相如夜读书。

()
每怀渊明老,昔欲居南村。
诛茅结矮屋,种桑荫前轩。
嘉蔬不盈掬,浊酒时一尊。
客至如许行,惟爱神农言。
()

黑头使君俄挂冠,出在人后归在先。盛世勋名太早计,半生林壑有閒缘。

蛮烟瘴雾惊馀梦,高笠长镵终百年。过客东溪问津处,掉头野水棹渔船。

()

长安凄风急,捲地如惊涛。征人边戍苦,烽火雪山高。

顾予谢远役,晨起登东皋。荷锄独舒啸,岂惮场圃劳。

()
一纸书来遂隔年,江湖远地水连天。
纷纷横路又逢此,凛凛岁寒嗟独然。
学道终期世勋业,抄经堑了佛因缘。
白头下士重来拜,依旧鸥汀鹭渚边。
()

纂修实录擅三长,锡予便蕃沐宠光。勇退不惭钱若水,赐归还似贺知章。

郡人已有甘棠咏,道士休传辟谷方。回到故园多乐事,春风依旧满愚庄。

()

长恨古人少,斯人今古人。
二难俱益友,两载觉情亲。
世态深难测,心期久益真。

()

老子年来画入神,凿空幻出墨梅春。
壁为玉板灯为笔,整整斜斜样样新。

()

无奈红英搅绿尘,借君长袖拂纶巾。桃花倚醉风前笑,杨柳含情雨后颦。

促柱善弹秦地曲,细腰偏学楚宫人。东邻旧识金吾士,不惜银罂送酒频。

()
虚名蜗角不撄情,老木棉裘分此生。
世事只随今日过,心田留待后人耕。
旧书岂厌从头看,险路何妨退步行。
俯仰欲求无所愧,举头惟对月华明。
()

访旧宁辞远,春深浊浪低。衣裘修武北,风雨太行西。

郡阁吟红药,山家杖赤藜。天坛君若到,欲寄白云题。

()
下见西山,料他日、面无惭色。
君记取、不为吕党,亦非秦客桧有十客。
有意挽回当世事,无方延得诸贤脉。
笑海波、渺渺几时平,空衔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