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措(老香堂和刘自昭韵)。宋代。吴潜。衰翁老大脚犹轻,行到净凉亭。近日方忧多雨,连朝且喜长晴。谩寻欢笑,翠涛杯满,金缕歌清。况有兰朋竹友,柳词贺句争鸣。
《朝中措(老香堂和刘自昭韵)》是宋代吴潜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衰翁老大脚犹轻,
行到净凉亭。
近日方忧多雨,
连朝且喜长晴。
谩寻欢笑,
翠涛杯满,金缕歌清。
况有兰朋竹友,
柳词贺句争鸣。
诗意:
这首诗词以衰老的翁老为主角,描绘了他行走到净凉亭时的情景。近来天气多雨令他忧虑,但他却喜悦于连续的晴朗天气。他单纯地追求欢笑,享受翠涛杯酒的满足,金缕歌谣的清雅。更令他高兴的是,他有兰花和竹子作伴,柳枝和诗句争相鸣响。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衰老的翁老的描绘,表达了生活中的喜悦和忧虑。翁老虽然年迈,但他对轻松自在的生活仍然保持着渴望和追求。他在净凉亭行走时,感受到脚步轻盈,仿佛年轻一般。诗中的"衰翁老大脚犹轻"一句,巧妙地表现了翁老的心态。
接着,诗人描绘了近来的天气情况,多雨的天气令翁老忧虑,而长时间的晴朗天气则使他喜悦。这种对自然环境的感受,表达了翁老对外界事物的敏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中的"谩寻欢笑,翠涛杯满,金缕歌清"一句,描述了翁老追求欢乐和享受酒宴的心情。他追求的并不是富贵权势,而是简单而纯粹的快乐。这与宋代文人士大夫常常追求的高雅情趣略有不同,更贴近普通百姓的心态。
最后,诗人提到翁老有兰花和竹子作伴,柳枝和诗句争相鸣响。这表明翁老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追求艺术和文化的交流。兰花、竹子和柳枝都是宋代文人钟爱的意象,它们象征着高洁、坚韧和才华。通过与这些朋友的相伴,翁老在晚年依然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活力。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衰翁老的描绘,传达了对快乐和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展现了与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伴的幸福。它表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人情和艺术的独特感悟,展示了他们对简单而真挚的生活态度的赞美。
吴潜(1195—1262) 字毅夫,号履斋,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吴潜。吴潜(1195—1262) 字毅夫,号履斋,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过故宜城。宋代。项安世。跋马南城吊楚王,寂寥迁国岁年长。故宫白道埋春草,小市青旗挂夕阳。时有野鸡吞堕珥,过无遗像镇祠堂。只应平路桥边水,曾照当时后院妆。
送程公辟刑部出守南昌。宋代。王珪。钟陵从昔号名州,绿发仙郎作郡侯。波送蛟龙归海上,云随旌旆落天头。
脱京口·上岸难。宋代。文天祥。岸行五里入真州,城外荒荒鬼也愁。忽听路人嗟叹说,昨朝哨马到江头。
送王节推夷仲秩满赴阙。宋代。喻良能。胸中深蟠万卷馀,笔端倒倾蚁室珠。掖垣政要舍人样,致主泽民推宿儒。
宿东园诗。南北朝。沈约。陈王鬬鸡道。安仁采樵路。东郊岂异昔。聊可闲余步。野径既盘纡。荒阡亦交互。槿篱疏复密。荆扉新且故。树顶鸣风飙。草根积霜露。惊麏去不息。征鸟时相顾。茅栋啸愁鸱。平冈走寒兔。夕阴带层阜。长烟引轻素。飞光忽我遒。岂止岁云暮。若蒙西山药。颓龄倘能度。
读林可山西湖衣钵。宋代。宋伯仁。梅花花下月黄昏,独自行歌掩竹门。只道梅花全属我,不知和靖有仍孙。
省垣对雨有怀方员外。明代。杨基。煮得新醅滟滟红,省垣谁与晚樽同。人当暂别情偏恶,诗到无聊语更工。江浦荷花双鹭雨,驿亭杨柳一蝉风。论文若到虞杨地,应对清江忆范公。
晚步城外。宋代。朱翌。芒履宽柔野策轻,晚来无暑步重闉。人间争梦大槐国,物外谁寻小草民。一鹭缓飞为我伴,半川铺练写余真。何从可觉秋消息,忽有凉飔到白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