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和昌甫)

谒金门(和昌甫)朗读

《谒金门(和昌甫)》是宋代韩淲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

花肃肃。
杨柳三眠未足。
一棹溪山新涨绿。
旧欢无梦续。
莫问杜鹃啼蜀。
只有江南水竹。
北客凄凉无伴独。
春山生草木。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北方客人游览金门的景象,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孤独的心境,展现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诗意:
诗的开篇,以"花肃肃"描绘了花朵茂盛的景象,给人一种春天的氛围。接着,描述了杨柳已经连续三次入眠,但还未完全休息好,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一棹溪山新涨绿"表达了溪水和山脉都被新绿所覆盖,暗示着大自然的繁茂和生命的旺盛。

接下来,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旧时欢乐的思念,但这些欢乐已经无法再继续,"旧欢无梦续"表达了一种对逝去的时光的留恋之情。"莫问杜鹃啼蜀"是告诫不要问杜鹃为何在蜀地啼鸣,这可能是因为它在思念远方的伴侣,与诗人内心的孤独有所呼应。

最后两句"只有江南水竹,北客凄凉无伴独,春山生草木"表达了诗人在金门的孤独感。江南的水和竹子象征了诗人熟悉的环境,而北方的客人在这里感受到了自己的凄凉,没有伴侣陪伴。"春山生草木"是对大自然的描绘,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寄托自己心灵的寄托。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思念和对孤独的感受。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写景手法,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相结合,给人一种幽静、凄美的感觉。通过描绘北方客人在金门的孤独和对江南的思念,诗人展现了对故乡和过去时光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离别的感慨。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以感情的表达为主线,通过诗人细腻的描写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孤独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对生命和时光的思考,给人以深深的思索和感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韩淲

韩淲(biāo)(1159—1224)南宋诗人。字仲止,一作子仲,号涧泉,韩元吉之子。祖籍开封,南渡后隶籍信州上饶(今属江西)。从仕后不久即归,有诗名,著有《涧泉集》。淲清廉狷介,与同时知名诗人多有交游,并与赵蕃(章泉)并称“二泉”。著作历代书目未见著录。史弥远当国,罗致之,不为少屈。人品学问,俱有根柢,雅志绝俗,清苦自持,年甫五十即休官不仕。嘉定十七年,以时事惊心,作甲申秋三诗,得疾而卒,年六十六。...

韩淲朗读
()

猜你喜欢

流落天涯意自如,孤踪终与世情疏。冯驩元不曾弹铗,关令安能强著书。

榆塞晚花重发后,滦河秋雁独飞初。从兹一览神州去,万里徜徉兴有馀。

()

旧国湖山出霸才,锦帆曾领水犀来。龙蛇魏阙悬青汉,麋鹿荒宫闭绿苔。

射日金鳞秋欲落,乘潮白马昼空回。倾城自古留长策,一笑从教雉堞摧。

()

寂寞青镫夜未阑,半生心事独盘桓。烟波缥缈魂非远,人事悲凉岁欲残。

素志应同明月皎,离情还共白云漫。良宵剪烛歌行露,松竹萧森起暮寒。

()

野水新添曲槛多,无端世事怅蹉跎。西风万里归人少,明月遥天一雁过。

祇为壮游羁瘴海,不堪老眼盼山河。心情已逐秋容减,何日相期话薜萝。

()

帝城别后竟谁依,知向江干暂息机。雨过渔舟当户集,秋深沙燕贴窗飞。

爱看水月宵移棹,静憩松阴画掩扉。几欲寄书征雁杳,空教翘首对斜晖。

()

岳麓长沙西与东,漫山春到杜鹃红。此中温室栽盆供,细数花枝有几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