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

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朗读

《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是宋代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翠竹千寻上薜萝。
东湖经雨又增波。
只因买得青山好,
却恨归来白发多。

明画烛,洗金荷。
主人起舞客齐歌。
醉中只恨欢娱少,
明日醒时奈病何。

中文译文:
翠竹千寻上爬满了薜萝。
东湖经历雨水又起了波涛。
只因为买到了心仪的青山,
却懊恼地发现归来时白发增多。

明亮的画烛,洗净金色的荷花。
主人起舞,客人齐声歌唱。
在醉酒中只感到欢乐稀少,
等到明天清醒时,病痛将如何应对。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鹅湖为背景,表达了辛弃疾对逝去青春和不幸命运的感叹和思考。诗中以自然景物描绘心情,通过描写竹子爬满了薜萝,湖水波澜起伏,表达了作者内心的不安和焦虑。他深感时光易逝,岁月流转,白发增多成为他衰老的象征,对此感到悔恨和不满。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画烛和洗金荷等细节的描写,刻画了一个欢乐的场景。主人起舞,客人齐歌,酒宴热烈而欢快。然而,辛弃疾却在醉酒之中感到欢乐稀少,意识到欢娱的短暂和生命的脆弱。他询问明天清醒之时,将如何面对自己的病痛和不幸命运。

整首诗以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抒发作者对时间流逝、青春逝去和命运的思考。辛弃疾在表达对逝去青春的痛惜和对命运的不满时,通过自然景物和生活场景的对比,传达了他的情感和内心的挣扎。这首诗词既抒发了个人的情感,又具有普遍的人生意义,引人深思。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辛弃疾朗读
()

猜你喜欢

时雨初晴,诏书随至。邦人父老为君喜。十年江海始归来,祥曦殿里搀班对。日月开明,风云感会。切须稳上平戎计。天教慈母寿无穷,看君黄发腰金贵。

()
千崖盘屈曲,一塔矗空蒙。
它处只山好,此中兼水洪。
纵观疑犯斗,飞上觉凌风。
常恨天难近,今朝路已通。
()
云水僧来说我师,换鹅书札转高奇。
挥毫传下千年字,贞石曾留几处碑。
混俗市廛人莫测,和光踪迹鹤应知。
莲花结社须容我,不似陶潜爱湿卮。
()
我从灵洲来,惟见芳草渡。
兼葭随水远,旷野无立树。
挂席上真阳,好山忽无数。
好山如隐士,避世不自露。
()
几净窗明丈室间,炷香危坐不开关。
如何密密深深地,忽有层层叠叠山。
珍重故人初入手,携持使我得怡颜。
从今石友常相对,世上交游费往还。
()

不是翻涛手,徒誇跨海鲸。由基方撚镞,枝上众猿惊。

()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