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寒食。唐代。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参考资料:
1、张在军,王彦安.新课标小学生必备古诗词(六年级):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年
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这仪式用意有二:一是标志着寒食节已结束,可以用火了;二是藉此给臣子官吏们提个醒,让大家向有功也不受禄的介子推学习。中唐以后,几任昏君都宠幸宦官,以致他们的权势很大,败坏朝政,排斥朝官。有意见认为此诗正是因此而发。
参考资料:
1、中国文学网.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春城”一语,高度凝炼而华美。“春”是自然节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春意浓郁,笼罩全城。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飞花”,这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诗人不说“无处不开花”,而说“无处不飞花”,除了“飞”字的动态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外,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序时措辞是何等精密。“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蕴意深远。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个“飞”字。
“寒食东风御柳斜”,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苑。苑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风是无形无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照此说来,一个“斜”字也是间接地写风。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日暮”就是傍晚。“汉宫”是借古讽今,实指唐朝的皇宫。“五侯”一般指东汉时,同日封侯的五个宦官。这里借汉喻唐,暗指中唐以来受皇帝宠幸、专权跋扈的宦官。这两句是说寒食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但皇宫却例外,天还没黑,宫里就忙着分送蜡烛,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得到这份恩典。诗中用“传”与“散”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寒食禁火,是我国沿袭已久的习俗,但权贵大臣们却可以破例地点蜡烛。诗人对这种腐败的政治现象做出委婉的讽刺。
这首诗善于选取典型的题材,引用贴切的典故对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进行讽刺。虽然写得很含蓄,但有了历史典故的暗示,和中唐社会情况的印证,读者还是能了解诗的主题的。
参考资料:
1、中国文学网.寒食
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的节日,在清明前两天,是从春秋时传下来的,是晋文公为了怀念抱木焚死的介子推而定的。
据孟棨《本事诗》记载:德宗时制诰缺乏人才,中书省提名请求御批,德宗批复说:“与韩翃”,当时有两个韩翃,于是中书省又以两人的名字同时进呈。
德宗便批与写“春城无处不飞花”的韩翃。这虽是一段佳话,但足见《寒食》这首诗的广泛流传和受到的赏识。
这是一首讽刺诗,但诗人的笔法巧妙含蓄。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描绘了一幅寒食节长安城内富于浓郁情味的风俗画。实际上,透过字里行间可感受到作者怀着强烈的不满,对当时权势显赫、作威作福的宦官进行了深刻的讽刺。中唐以后,几任昏君都宠幸宦官,以致他们的权势很大,败坏朝政,排斥朝官,正直人士对此都极为愤慨。本诗正是因此而发。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这两句描写春日长安城花开柳拂的景色。“无处”指花开既多又广、“飞花”写花开的盛况,时值春日,长安城到处是飞花柳絮,一派缤纷绚烂的景象。“东风”指春风,“御柳斜”是状摹宫苑杨柳在春风吹拂下的摇摆姿态。“斜”字用得妙,生动地写出了柳枝的摇曳之神。这是寒食节京城的白天景色。景色由大而小,由全城而入宫苑。下面接着写宫苑傍晚的景象。“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是写天黑时分,宫苑里传送着一支支由皇帝恩赐给宦官的蜡烛。蜡烛燃烧通明,升腾起淡淡的烟雾,袅袅娜娜地萦绕在宦官家,到处弥漫着威福恩加的气势!使人如见他们那种炙手可热、得意洋洋的骄横神态。在封建习俗的统治下,不要说全城百姓,就连那些不是宠臣的朝官之家,在禁止烟火的寒食之夜,恐怕也都是漆黑一片。
唯独这些宦官之家,烛火通明,烟雾缭绕。由一斑而见全豹,仅此一点,足见这些宦官平日如何弄权倚势,欺压贤良。作者在这里仅用两句诗,写了一件传蜡烛的事情,就对皇帝的厚待亲信宦官,宦官的可恶可憎的面目暴露无遗,达到了辛辣讽刺的目的。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韩翃,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诗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韩翃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
韩翃。韩翃,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诗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韩翃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
眼儿媚。宋代。赵长卿。玉楼初见念奴娇。无处不妖饶。眼传密意,樽前烛外,怎不魂消。西风明月相逢夜,枕罩正凉宵。_人记得,叮咛残漏,且慢明朝。
池鹤八绝句。鸡赠鹤。唐代。白居易。一声警露君能薄,五德司晨我用多。不会悠悠时俗士,重君轻我意如何。
宗坛秋夕。南北朝。褚环中。疏绮平云彻夜开,月明峰顶见楼台。璚璈声里天灯近,知是三真谒帝回。
抚琴图。明代。张弼。我有太古琴,珍藏重千金。欲以弹古音,简淡不合今。人心欲以弹今音,手指羞涩空沈吟。伯牙弦绝钟期死,后世惟传画图耳。抚图三叹写新诗,林外飘风送官徵。
秋赴长安途次晋中杂兴。清代。王孙蔚。行人去去复青山,策马西风了未闲。碧草难寻绵上陇,白云何处雁门关。三更晓角来霜里,一片秋声在树间。此际萧森愁欲起,不缘客路亦潸潸。
古风·庄周梦胡蝶。唐代。李白。庄周梦胡蝶,胡蝶为庄周。一体更变易,万事良悠悠。乃知蓬莱水,复作清浅流。青门种瓜人,旧日东陵侯。富贵故如此,营营何所求。
荥阳怀古。明代。薛瑄。萧萧凉吹动秋空,千古河山一望中。广武连营秋草碧,鸿沟分壤夕阳红。石麟有甲含苍藓,铁马无声散晓风。何限英豪俱泯灭,白云依旧出层峰。
巫山一段云(五之一·双调)。宋代。柳永。六六真游洞,三三物外天。九班麟稳破非烟。何处按云轩。昨夜麻姑陪宴。又话蓬莱清浅。几回山脚弄云涛。仿佛见金鳌。
十友饯别城东五里。明代。吴与弼。疏顽无以答升平,况辱群英远饯情。明日青山回首处,五云遥忆读书声。
湖上望月二首。宋代。释智圆。秋水澄澄树绝风,冰轮苒苒上遥空。闲思今夜供吟景,冷色清光几处同。
寒溪寺拈香时国丧罢宴锡已三岁二首 其一。宋代。薛季宣。社舞莫㛹娟,当修晋白莲。林梢开远嶂,花片落寒泉。钟鼓铿锵甚,松篁影带妍。如来本无象,长老亦逃禅。昔者溪为虎,如今突暂烟。万松晨径滑,九曲夏云连。畦町苗初实,池塘滴尚涓。洁斋朝五日,清净乐三年。要祝南山寿,南山寿十千。
江城子 其二 重阳酒边。宋代。陈著。人生难满百年心。得分阴。胜千金。吹帽风流,时节又相寻。回首赐萸休说梦,真率具,自山林。逢迎一笑且开襟。酒频斟。量犹禁。相劝相期,长健似如今。醉也从他儿女手,争把菊,满头簪。
得侄消息二首。宋代。陈造。甚喜的谷熟,仍闻佳食眠。郡人新过此,乡主得真传。社酒浮蛆渌,湖鱼割玉鲜。平时计安稳,莫靳里胥钱。
送丘参政若孚捧表入贺。明代。王世贞。波臣东海暂相逢,星使明河迥莫从。共道尔时青琐客,可能犹记皂囊封。更衣却入金华省,罢酒还听长乐钟。闻说已悬新象魏,千门车马日从容。
秋初望西山有雾气如雪偶成。明代。陆深。日照西岩晓雾封,恍然遥对雪山峰。奔波十载有万里,云水半生知几重。天上楼台新雨候,长安风物早秋容。长趋馆阁惭无补,日近烟霄五色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