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归梁。宋代。张孝祥。风柳摇丝花缠枝。满目韶辉。离鸿过尽百劳飞。都不似、燕来归。旧来王谢堂前地,情分独依依画梁雕拱启朱扉。看双舞、羽人衣。
《燕归梁》是张孝祥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风柳摇丝花缠枝。
满目韶辉。
离鸿过尽百劳飞。
都不似、燕来归。
翻译:
微风吹动柳树的垂丝,花朵缠绕枝干。
春光明媚,处处充满生机。
离别的雁群已飞尽百次辛劳。
都不如,燕子归来的喜悦。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以及燕子归巢的喜悦。诗人通过描写微风拂动柳树垂丝和花朵盛开的景象,表达了春天的美好和生机盎然的氛围。诗中提到离别的雁群已飞尽百次辛劳,暗示诗人对燕子归来的盼望和喜悦之情。燕子作为迁徙的鸟类,常常代表着归乡、团聚和幸福。整首诗以春天为背景,通过对燕子归巢的描写,表达了欢欣和对家园的眷恋之情。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燕子归巢的场景,展现了诗人细腻的观察力和感受力。通过对风柳摇丝和花朵盛开的描写,诗人成功地营造出春天的美好氛围,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离别的雁群和燕子归来的对比,更加突出了燕子归巢的喜悦和家园的温馨。诗人运用了象征手法,以燕子归巢象征家庭团聚和幸福,展现了强烈的归属感和眷恋之情。
这首诗词简练而含蓄,通过描绘春天景象和燕子归巢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家园的眷恋和对幸福的向往。它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和饱满的情感,展示了宋代诗人张孝祥的才华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审美魅力。
张孝祥(1132年-1169年),字安国,号于湖居士,汉族,简州(今属四川)人,生于明州鄞县。宋朝词人。著有《于湖集》40卷、《于湖词》1卷。其才思敏捷,词豪放爽朗,风格与苏轼相近,孝祥“尝慕东坡,每作为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坡如何?’”...
张孝祥。张孝祥(1132年-1169年),字安国,号于湖居士,汉族,简州(今属四川)人,生于明州鄞县。宋朝词人。著有《于湖集》40卷、《于湖词》1卷。其才思敏捷,词豪放爽朗,风格与苏轼相近,孝祥“尝慕东坡,每作为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坡如何?’”
贺新郎(丙辰自寿、游景泰小隐作)。宋代。李公昴。天地中间大。纵遨游、登山临水,散人一个。学易已来秋又六,肯趁名缰利锁。得日日、安闲笑过。金马玉堂也曾到,尽不妨、拍手溪头坐。风箬笠,月兰舸。今朝记是初生我。近小春、黄菊犹葩,早梅将朵。拔宅危巅穷胜践,指点尘寰蚁磨。看涧底、飞泉珠颗。松柏苍苍俱寿相,更千年、雪鹤鸣相和。安期老,举杯贺。
退院诗十四首 其十。明代。释函是。秋深落叶埋芳径,避乱人多向远山。送客未尝过谷口,蹇驴时见到云间。户外西风欺病骨,篱边新月照颓颜。一辞院事閒如许,又听鼙声早闭关。
题墨菊 其二。明代。郑真。纷纷桃李若为容,篱落秋深晚色重。山月暗时人不寐,墨香何似菊香浓。
访吉中舍。明代。王云凤。幽居长伴鹤为双,壮志年来未肯降。我亦何心走尘土,南山青爱映书窗。
同赵侍御望归舟。唐代。张说。山庭迥迥面长川,江树重重极远烟。形影相追高翥鸟,心肠并断北风船。
甲午感事。清代。杨延年。群流无策可安边,促漏遥钟罢讲筵。圣孝未忘天下养,瑶池犹自进歌弦。
感皇恩(无害弟生朝作)。宋代。李流谦。万绿压庭柯,雨晴烟润。三尺金猊麝微喷。百花香暖,酿作九霞仙酝。祝君如此酒,年年饮。插额汉貂,垂腰苏印。趁取如今未华鬓。三茅兄弟,总有丹台名姓。蟠桃熟也未,教人问。
夜同俞蔡二子集杨茂才馆。明代。胡应麟。一尊岐路暂追扳,词客相逢鬓已斑。海内诗名谁白雪,人间愁色共青山。浮云西北孤帆迥,明月东南万垒閒。道是子云幽兴在,不妨频夜扣玄关。
和翰长闻四枢副翰邻居夜宴。宋代。徐铉。开筵别有邻居兴,卜夜应怜惜禁漏长。旧友不期争命驾,新姬凭宠剩传觞。香烟结雾笼金鸭,烛焰成花照杏梁。京邑衣冠多胜赏,鲈鱼争敢道思乡。
约吴公美裴季骖同赴会次前韵。宋代。欧阳澈。伊谁汲井旋埋盆,喜见荷钱点浪纹。小立不妨人解佩,閒眠应有客书裙。未饶灵运吟春草,端忆长庚醉暮云。顾我从容尚无躁,韩公何惜为三薰。
题日者李成斋所藏李文清幅。宋代。徐元杰。相公提笔福苍生,印得当年命术精。钧翰珍藏塞翁马,六丁严护不容惊。
临江仙。唐代。无名氏。天佑炎图生国瑞,蓝田暂屈英僚。始知昴宿降璇宵。中元前五日,七夕後三朝。江教风流临此政,少年潇洒奇标。行看峻擢相熙朝。功名前稷契,寿算等松乔。
宪副陈瑞卿乃兄哀挽。明代。庄昶。霜台共雨醉临清,许为难兄打墓铭。老泪遗碑空自洒,苍天豪杰偶虚生。诸公斗印皆悬肘,此老何谁托请缨。他日我来寻八阵,敢题诗葛与新茔。
和九成韵寄玉山主人二首 其二。元代。文质。玉山之堂风日好,高居共喜值清时。紫箫度曲频行酒,彩扇分题即赋诗。溪树积阴疑雨过,水花流影若云移。白头有约渔庄上,我亦归休理钓丝。
中秋遣兴寄友二首 其一。清代。徐宗达。满江风雨搅清秋,竟夕焚膏赋旧游。近日行藏输宋鹢,平生心胆似吴牛。君能怜我还应泣,壮不如人只合休。且复一樽开口笑,醉中大可葬新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