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蕉叶

金蕉叶朗读
沈烟篆曲
可庭轩、翠梧荫绿
挂晚景、寒林数幅
对冰盘莹玉
印枕娇红透肉
眼偷垂、睡犹未足
试纤手、清泉戏掬
看风动槛竹

诗词:《金蕉叶》

沈烟篆曲。可庭轩、翠梧荫绿。
挂晚景、寒林数幅。
对冰盘莹玉。印枕娇红透肉。
眼偷垂、睡犹未足。
试纤手、清泉戏掬。看风动槛竹。

中文译文:

沈烟篆曲。可庭轩、翠梧荫绿。
夕阳映照下,庭院和翠梧树投下浓绿的阴影。

挂晚景、寒林数幅。
夜幕降临,寒冷的林木在霓虹灯光下显现出几幅景色。

对冰盘莹玉。印枕娇红透肉。
面对着冰冷的纱帐,宛如晶莹剔透的玉盘。枕头上留下了娇艳欲滴的红唇印记。

眼偷垂、睡犹未足。
眼睛偷偷低垂,仍未满足地继续入睡。

试纤手、清泉戏掬。看风动槛竹。
轻轻试探着手指,戏水的清泉在手中玩耍。观赏着风吹动庭院的竹子。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宋代的夜晚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夕阳下庭院的景色描绘得栩栩如生。翠梧树的绿影在庭院中投下,与夕阳的余晖交相辉映,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氛围。

接着,诗人描述了夜幕降临后的景色,寒冷的林木在城市的霓虹灯光下显得更加冷冽。这种对比描写,表达了城市夜晚的寂静和冷漠。

诗中的冰盘、纱帐、枕头等细节描写,通过触觉和视觉的感受,增加了诗词的层次和韵味。纱帐如同冰盘一般冰冷,而枕头上的红唇印记则暗示着柔情和温暖。

最后两句描述了诗人的视觉和触觉体验。眼睛低垂,试图进入梦乡,但仍未能满足地继续醒着。诗人通过试纤手戏水的描写,表达了对清泉的亲近和对自然的喜爱。同时,诗人观赏风吹动庭院竹子的景象,展现出对自然风景的欣赏和对生活的热爱。

整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展现了夜晚的美丽和诗人内心的感受。同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这首诗词在情感和意境上给人以美的享受,展示了宋代诗人袁去华独特的艺术才华。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袁去华

袁去华,字宣卿,江西奉新(一作豫章)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末前后在世。绍兴十五年(公元一一四五年)进士。改官知石首县而卒。善为歌词,尝为张孝祥所称。去华著有适斋类稿八卷,词一卷,著有《适斋类稿》、《袁宣卿词》、《文献通考》传于世。存词90余首。...

袁去华朗读
()

猜你喜欢

枫响飕飕落暮潮,郎君且驻木兰桡。桥边车马尘初静,明月新教白玉箫。

()

浮云凄惨日微明,沈痛将军负罪名。白昼叫阍无近戚,缟衣饮气只门生。

佳人暗泣填宫泪,厩马连嘶换主声。六合茫茫皆汉土,此身无处哭田横。

()

直气千秋壮,高风百世师。此行真独往,何日是前期。

萝径堪龙卧,梧冈想凤仪。莫将报国志,容易逐年衰。

()
()

观光才北上,跨鹤又东归。到处留丹

()

不谒公侯,不疏贫贱,不求富贵荣华。不餐美膳,不敢厌衣麻。不发无明火烛,不著境、亦不思家。般般不,不忘师旨,炉炼自朱砂。逍遥真自在,清闲活计,云水生涯。对风邻月伴,满泛流霞。悟彻长生冬视,又何必、驰骋矜夸。将来去,祥云瑞霭,步步衬莲花。

()

霏微池馆罨春烟,银汉迢迢淑景妍。鱼跃清波惊犬吠,月穿绿柳觉莺眠。

折蕉戏写题花句,接竹斜通傍槛泉。良夜寸阴应共惜,岂容虚度艳阳天。

()

儿童传好语,王子去求仙。我住亦迩只,君胡不惠然。

相望百里外,一别五年前。会聚浑闲事,鹭鸥盟要坚。

()
柳经沈雨舞腰慵,莺入新阳曲未终。
照径自藏尘外境,憎花不爱世间红。
桥分知为前溪改,寺远因寻别路通。
更待薰风日清永,长歌呼就满蒲风。
()

百千灯射水晶帘,尚觉游人意未厌。
多病只思田舍乐,夜归烟火望茅檐。

()
湖绕严城列象宽,万家台榭水光寒。
片帆隐隐生遥极,谁问曹溪意转难。
()

湖海峥嵘老气,风云惨淡高情。可惜元龙双鬓,江南江北诗声。

()
井空寒不流,汲取不知夏。
披襟醉瑶华,白榆历历下。
()
少壮节先著,年侵气不衰。
忠虽由父教,清亦畏人知。
处世无求合,安时竟数奇。
甘泉人物会,一老汉空遗。
()

尚有和羹,既戒且平。亦有其馂,亦惟克明。其馂惟旅,其酳惟成。

百礼斯洽,三宥已行。明哉元首,遹骏其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