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赠歌者)

清平乐(赠歌者)朗读

《清平乐(赠歌者)》是宋代袁去华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移商换羽。花底流莺语。
唱彻秦娥君且住。
肠断能消几许。
劝觥斜注微波。
真情著在谁那。
只怕如今归去,酒醒无奈愁何。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于离别的思念和无奈之情。诗中通过描写移动的商旅和鸟儿的歌唱,表达了离别的情景。秦娥君是指古代传说中的秦始皇嬴政的妃子,她的歌声被描绘为悲伤而动人。诗人感叹自己的心肠似乎被折磨得支离破碎,离别之痛难以消减。他劝酒斟满,让微波倾斜,以此来减轻内心的痛苦。然而,真正的情感究竟投注在何处,他却不得而知。最后,他担心回到现实中,酒醒后将无法摆脱忧愁的困扰。

赏析:
袁去华的《清平乐(赠歌者)》以简洁而凄美的语言描绘了离别的心情。通过移商和换羽的意象,诗人将自己比作一只孤雁,经历离别带来的痛苦和无奈。花底流莺语的描写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与美好,与诗人内心的苦闷形成鲜明对比。秦娥君的歌声被描绘得凄美动人,进一步强化了离别的伤感。诗中的劝觥斜注微波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于酒的寄托和希望,希望通过饮酒来减轻内心的痛苦。然而,诗人却不知道真正的情感归宿在何处,这种无奈和迷茫使诗词更加动人。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回归现实的忧虑,酒醒后的愁苦将再次降临,这种无法摆脱的忧愁情绪使整首诗增添了一层凄凉的色彩。

总体而言,袁去华的《清平乐(赠歌者)》以简洁而凄美的语言描绘了离别的痛苦和无奈,通过自然景物和情感抒发,将读者引入了诗人内心的世界,唤起了对于人生离别和无常的深入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袁去华

袁去华,字宣卿,江西奉新(一作豫章)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末前后在世。绍兴十五年(公元一一四五年)进士。改官知石首县而卒。善为歌词,尝为张孝祥所称。去华著有适斋类稿八卷,词一卷,著有《适斋类稿》、《袁宣卿词》、《文献通考》传于世。存词90余首。...

袁去华朗读
()

猜你喜欢

骎骎行稻田,薰风为谁发。知君开轩望,县愁凉吹歇。

()

山色层层翠欲流,乘风独上万峰头。花当二月已如此,人过十年才一游。

地僻便知为太古,民淳还幸际西周。怪来眼界无留碍,北望长安是帝州。

()
野云埋壁晚,城树掩江春。
门巷人烟古,云山屋宅新。
悲歌陶此世,尘土污吾身。
无地堪挑荠,殊乖晚膳真。
()

相彼流泉,湜湜其清。从流朔源,维山之经。有美刘侯,是度是营。

有渊斯池,有翼斯亭。民有攸济,日用以宁。

()
闲中忙事厌营营,款段扬鞭访赤城。
问法未经双涧路,弥天先见万年英。
繁阴成幄暑风薄,好草传香朝雨晴。
杖屦何妨留一宿,松间语旧有余清。
()

墨妙无前,性生笔先。回溪已失,远嶂犹连。

侧径樵客,长林野烟。青峰之外,何处云天。

()

扁舟荡双桨,琴床兼砚几。旖旎傍丹铅,笑杀鸱夷子。

()

往追双玉人,芒屦踏岩谷。阿咸今独往,宰上森拱木。

公来定何时,旧唱犹能续。寻壑复穿云,仙山看飞鹿。

()
草生弃地没牛深,岂是膏腴亩一金。
野老双蓬俱半脱,尚凭蜗角起争心。
()

巢湖介淝舒,子昔所栖迟。葺茅结幽宇,远托湖中坻。

开轩面远岫,绕槛荡文漪。幽坡藉丰茸,芳林揽葳蕤。

()
尔祖西来无文字,受持一句心是佛。
烦恭藏主试问他,楞伽四卷是何物。
()

()

死别已可悲,死不得送心益摧。死不得送死为父,此恨终身万难补。

汤君补以图,欲留死父生魂俱。父魂在旁君不见,梦与魂通隔一线。

()

但得身閒好读书,不妨贫病似相如。春花世事开仍落,秋雨人情密又疏。

窗外好山青入坐,门前细水绿穿渠。令人翻忆磻溪老,笑把长竿学钓鱼。

()
尝闻秦帝女,传得凤凰声。
是日逢仙子,当时别有情。
人吹彩箫去,天借绿云迎。
曲在身不返,空馀弄玉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