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宋代。毛幵。夜色侵霜,萧萧络纬啼金井。梦寒初警。一倍铜壶永。无限思量,展转愁重省。熏炉冷。起来人静。窗外梧桐影。
《点绛唇》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毛幵。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夜晚的色彩侵袭霜降,凄凉的秋风呜咽,在金井边哀鸣。寒梦初醒,警觉倍增。铜壶永远滴水,思绪无限,忧愁不断展转。熏炉已冷,人们静静地起身。窗外,梧桐树的影子摇曳。
诗意:
《点绛唇》描绘了一个寒冷的秋夜景象,以及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忧愁。夜晚的寒冷使得自然界变得萧瑟,而诗人的内心也因此而感到寒冷。诗中通过描写夜晚的景色和诗人的内心体验,表达了一种对生活苦痛的思考和感慨。
赏析:
这首诗词以凄凉的秋夜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表达内心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忧愁的感受。诗中使用了一系列寒冷的意象,如夜色侵霜、萧萧络纬、梦寒初警等,这些意象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忧伤。诗中的铜壶滴水的意象表达了思绪的无限,忧愁的展转。而熏炉冷、人静则表明了周围环境的寂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沉思。最后,窗外梧桐影的描写增添了一丝凄凉和孤寂的氛围。
整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内心情感的表达,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忧伤的体验。它给人一种寂寞、凄凉的感觉,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人生、对忧愁的深思。这首诗词运用了寒冷的意象和静谧的氛围,以及对内心情感的真实表达,使得读者可以在其中感受到一种深沉的情绪体验。
湘潭晚春寄耒阳胡使君。明代。岑徵。花落鹃啼日欲曛,白蘋洲畔怅离群。东风绿遍章台柳,夜雨寒生梦泽云。避地小陵犹寄食,依人王粲谩从军。春深塞雁皆还北,书札何因报使君。
燕京中秋十五首 其六。明代。邓云霄。云叶轻盈护月华,古堂虚白晚栖鸦。管弦人世新番曲,霓羽天孙自一家。泛渚可能期太乙,占星还欲摘匏瓜。丹砂未就残双鬓,此夕秋思未有涯。
荆门歌送兄赴夔州。唐代。李端。余兄佐郡经西楚,饯行因赋荆门雨。sC々燮燮声渐繁,浦里人家收市喧。重阴大点过欲尽,碎浪柔文相与翻。云间怅望荆衡路,万里青山一时暮。琵琶寺里响空廊。熨火陂前湿荒戍。沙尾长樯发渐稀,竹竿草屩涉流归。夷陵已远半成烧,汉上游倡始濯衣。船门相对多商估,葛服龙钟篷下语。自是湘州石燕飞,那关齐地商羊舞。曾为江客念江行,肠断秋荷雨打声。摩天古木不可见,住岳高僧空得名。今朝拜首临欲别,遥忆荆门雨中发。
天童送深兄归湖州。宋代。释绍昙。采樵深入万松关,踏破类云几朵山。担折蓦知柴束重,掉头归唱月弯弯。
题赵仲穆彦徵画马。元代。钱用壬。吴兴画马名天下,文采风流美无价。子孙两世皆绝奇,笔意经营亦相亚。分明双马如双龙,玉花对立连钱鬃。圉人缓辔不敢鞚,矫矫似欲鸣长风。却想当年落笔时,省郎侍彩初来归。深庭花落白昼静,红门草绿春风微。回首光阴既非昔,老者已逝难再得。中原武骑更驰奔,展卷令人三叹息。
有叹。宋代。苏泂。古屋残僧住,孤坟乱蚁穿。山棱人踏减,滩石浪搓圆。毁誉无终日,功名有百年。予方辜壮负,渠得恋华颠。
为土山行者劝缘。宋代。刘宰。莫言山势但陂陁,坐断东南万顷波。地胜要人勤酒扫,瓶空无米却如何。
溪流。宋代。廖行之。溪流一作神仙遇,岁岁桃花落复开。谁控空岩守奇鬼,岂唯尘俗到云来。彭泽昌黎一是非,悠悠千古谩传疑。苍崖何物扃岩窦,独许当时渔父知。
上元夜雨。清代。尹会一。片雪江城未落镫,万家箫鼓尚喧腾。衙斋禁酒清如水,座客垂帘静似僧。香谢梅花迷槛月,寒惊诗梦沁壶冰。玉楼人醉东风里,遥向乌台望未曾。
漂母祠。明代。袁宏道。刘宗火冷寒灰灭,浣衣墩上蘋花热。一饭王孙直许钱,消得鸾刀几回血。荒街日夜走黄尘,西风酸断石麒麟。笑他白手女天子,不及沙头愚妇人。
讯京师归客。明代。魏学洢。昨夜足拳三尺铁,长安马上髯如雪。忽闻人从长安来,披衣不待柴门开。紫裘半醉别燕市,家君可有家书裁。吾知书中不得意,小凤霜折抟风翅。客囊羞涩布袍单,红签逐套平安字。写时雁渡湘江水,到时水落芙蓉死。便令历历道分明,往事蚤隔三千里。天长日短归不归,愁心乱逐孤篷飞。
送王子兵备江西二首 其二。明代。边贡。盖拂匡庐过,帆飞蠡泽深。三秋持斧日,万里渡江心。虎豹潜移窟,牛羊广出林。秪应台柏下,端坐听鸣禽。
奉和圣制闰九月九日登庄严总持二寺阁。唐代。宋之问。闰月再重阳,仙舆历宝坊。帝歌云稍白,御酒菊犹黄。风铎喧行漏,天花拂舞行。豫游多景福,梵宇日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