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浣溪沙朗读

诗词:《浣溪沙》
朝代:宋代
作者:李弥逊

向日南枝不奈晴,
无风绛雪自飘零。
画楼更作断肠声,
小侧金荷迎落蕊,
高烧银烛照残英。
生愁斜月酒初醒。

中文译文:

阳光照耀在南方的枝条上,却无法驱散晴朗的天空。
没有风,红色的雪花自行飘零。
画楼中传来了令人心碎的声音,
小侧面的金色荷花迎接着掉落的花瓣,
高烧的银烛照亮了凋谢的花蕊。
愁绪随着斜挂的月亮,酒初醒。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浣溪沙》描绘了一个寂静、凄凉的景象,以及内心的愁苦和醒悟。

诗人描述了阳光照在南方的枝条上,却无法驱散晴朗的天空。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心中的愁绪无法被外界的美好景色所消散,透露出一种内心的困扰和不安。

接着,诗人描述了无风飘零的绛红色雪花。这里的绛雪可以被理解为纷纷扬扬的花瓣或者柔软的思绪,它们在没有风的情况下自由自在地飘零,增添了一种凄凉和无助的氛围。

然后,诗人提到了画楼中传来的断肠声,这是指画楼中的人在唱歌或者弹奏乐器,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这种声音进一步强调了整个场景的凄凉和悲伤,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哀愁。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小侧面的金色荷花迎接着掉落的花瓣,高烧的银烛照亮了凋谢的花蕊。这里的金荷和银烛可以被理解为对美的追求和珍爱。尽管花瓣凋谢,但它们仍然被细心地呵护着,这种对美的珍视和执着与整个诗词的凄凉情调形成鲜明的对比。

最后,诗人提到了生愁斜月和初醒的酒。生愁斜月可以被理解为斜挂的月亮映衬着生活中的忧愁和痛苦。而初醒的酒则暗示着诗人醒悟,从醉迷中清醒过来,开始面对内心的痛苦和困惑。

整首诗词以凄凉、忧愁的意境为主线,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对美好的向往。同时,诗词中采用了许多意象和象征,使得诗词更具有意境和深度,给人以强烈的感受和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李弥逊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李弥逊朗读
()

猜你喜欢

瀛州风景最清真,一代人材尽凤麟。莫道深山更深处,旁观都是下棋人。

()

别后相思入梦中,东崖崖下一诗翁。茅斋晚会烹河鲤,芹水秋书待塞鸿。

融帐高悬沙麓月,陶巾轻折野田风。樵山老友如相问,为说归来乐处同。

()

喜见征尘拂草庐,三年无计觅双鱼。消残旧梦看春入,读罢新诗便岁除。

九子云烟吟兴阔,五陵霜雪世情疏。鹅湖夜月能明否,归去还当重寄予。

()

修行学道,切莫凭婴姹。只是这些儿,把尘俗、般般不惹。自然萧索,寂寞与他依,餐残饭,著粗衣,饱暖休相舍。常从坦荡,守养身躯假。闲里得真闲,觉清凉、惺惺洒洒。暗中功行,直待两盈盈,灵明显,做逍遥,师父看来也。

()

台岭生奇树,佳名世未知。纤纤疑大菊,落落是松枝。

照日含金晰,笼烟淡翠滋。勿言人去晚,犹有岁寒期。

()

江梅未放枝头结。江楼已见山头雪。待得此花开。知君来不来。

风帆双画鹢。小雨随行色。空得郁金裙。酒痕和泪痕。

()

凤岗峰下旧荆扉,龙眼阴阴暑气微。海上云山迢递见,林间车马往来稀。

风摇竹露沾纱帽,鸟蹴藤花堕客衣。不为茶能留永日,主人谈笑却忘归。

()
我生无燕颔,四壁笑相如。
门巷堪罗雀,灯窗且读书。
老来心事懒,贫后故人疎。
尚有多情月,时时到子庐。
()

红叶翻阶,晚风微扇回轻暖。群仙高跨紫云车,来赴蓬莱宴。

绣幕围香处远。扬帘花、时时影转。彩衣嬉戏,玉女回环,绿娇红软。

()
空腹尝新酒,偶成卯时醉。
醉来拥褐裘,直至斋时睡。
睡酣不语笑,真寝无梦寐。
殆欲忘形骸,讵知属天地。
()
不识书楼梦已登,幽人应在最高层。
网罗歆向群言目,搜搅谈迁万古膺。
河汉西流清露重,玉霄东望紫烟凝。
夜深谁见凭栏处,天作长编月作灯。
()

赵为号。

秦为笑。

()

殿庭五色散朝暾,尺一亲持奉主恩。部内名山横地轴,楼前沧海蹴天门。

怒涛好慰孤臣恨,大旱应伸孝妇冤。汲黯汉家称使者,至今封事重词垣。

()

九旬禁足,是何三昧。合火成群,东倒西擂。忽若箭锋相拄时,突出眼睛,揭却脑盖,虎岩向他道未在。

()

天连水也云连野,月满关兮雪满城。鲜火爇灯红泼泼,疾风飘鬓冷清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