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宋代。曾纡。风淅沥。窗外雪花初积。梦破小窗人寂寂。寒威无处敌。强起饮君涓滴。清泪醉来沾臆。岐路即今多拥隔。弟兄无信息。
《谒金门》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曾纡。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
风淅沥。
窗外雪花初积。
梦破小窗人寂寂。
寒威无处敌。
强起饮君涓滴。
清泪醉来沾臆。
岐路即今多拥隔。
弟兄无信息。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身处金门的景象和内心的感受。下面是对诗词的诗意和赏析:
诗词开篇以"风淅沥"来形容环境,传达出冬天的寒冷和凄凉的氛围。接着,描绘了窗外初积的雪花,展示了冬天的景象。
接下来的两句"梦破小窗人寂寂。寒威无处敌。"表达了作者的孤寂和无助之感。作者通过"梦破小窗"暗示失去了心中的梦想,"人寂寂"则揭示了他独自一人的状态。"寒威无处敌"则强调了寒冷的力量无处不在,无法抵挡。
下一句"强起饮君涓滴"表达了作者在寒冷环境中坚强地饮用一滴酒,这滴酒或许是仅有的温暖和慰藉,也是作者对生活的抗争。
"清泪醉来沾臆"表达了作者情感的宣泄,他的泪水与酒混合在一起,将内心的伤痛和苦楚表露无疑。
最后两句"岐路即今多拥隔。弟兄无信息。"揭示了作者身处岐路,孤立无援。他的亲人、朋友无法与他保持联系,信息无法传达。这种隔绝和孤独感强化了整首诗词的主题。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述金门的冬天景象和作者内心的感受,传达出寒冷、孤独、无助的情感。作者以自己的亲身体验表达了对逆境中的坚强和生活的无奈。这首诗词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引发读者对生活困境和人生价值的思考。
曾纡(1073-1135)字公衮,晚号空青先生。江西临川南丰人。北宋丞相曾布第四子。曾布第四子,曾巩之侄。北宋末南宋初散文家、诗人、书法家。...
曾纡。曾纡(1073-1135)字公衮,晚号空青先生。江西临川南丰人。北宋丞相曾布第四子。曾布第四子,曾巩之侄。北宋末南宋初散文家、诗人、书法家。
廿二日题水南寺壁。宋代。赵蕃。落花飞蝶两翾翾,二月清明雨后天。白酒一杯成坐睡,宿寒犹在未除绵。
素梅 五四。元代。王冕。独鹤高飞雪气浓,梅烟清浅月朦胧。一声箫管归何处?人在琼楼玉宇中。
雨馀渡澄照塔院。清代。高不骞。湖雨过前汀,行舟出杳冥。山含九朵白,塔耸一痕青。风幔苍茫卷,晴钟次第听。城阳归路远,不上水心亭。
老态。宋代。陆游。破榼愁春近,空囷畏日长。头风便菊枕,足痹倚藜床。冉冉残年逼,悠悠万事忘。有儿堪晤语,无客亦何妨。
溪山雪霁图为杨勋部作。明代。钟芳。云脚如麻委平地,塞禽动色占春意。漫漫四际玉宇清,山色溪光夺空翠。幽栖客子倦伸缩,琪柯掩映琅玕屋。户外不扃人迹稀,断琴挂壁知者谁。
钱塘。宋代。张继先。几万人家水绕城,白云开处见丹青。地连金色三千界,山映瑶峰六尺屏。晓凭阑干披宿露,夜收帘幕透寒星。浙江风物端无赛,增拎蓬莱半洞庭。
庐陵王墓下作。南北朝。谢灵运。晓月发云阳,落日次朱方。含凄泛广川,洒泪眺连冈。眷言怀君子,沉痛结中肠。道消结愤懑,运开申悲凉。神期恒若存,德音初不忘。徂谢易永久,松柏森已行。延州协心许,楚老惜兰芳。解剑竟何及,抚坟徒自伤。平生疑若人,通蔽互相妨。理感深情恸,定非识所将。脆促良可哀,夭枉特兼常。一随往化灭,安用空名扬?举声沥已洒,长叹不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