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枝。宋代。晁补之。素色清薰出俗华。腊前花。轩前爱日扫云遮。几枝斜。月淡纱窗香暗透,白于纱。幽人独酌对芳葩。兴无涯。
《杨柳枝》是一首宋代晁补之的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杨柳枝,
清新的颜色,散发出高雅的气息。
腊月之前的花朵,
在门前欣赏日光穿过云层的美景。
几枝垂斜,
淡月透过轻纱窗户,芬芳弥漫。
白色的花瓣更胜于纱。
幽静的人独自品味酒杯中的芳香。
情感无尽。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新雅致的春景,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情感。诗人通过杨柳枝、花朵、阳光和月光等元素,展现出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画面。诗中的主人公在闲暇时刻,独自品味着花的香气,并且心情愉悦。整首诗透露出一种超越日常烦恼和束缚的自由与宁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赏析:
《杨柳枝》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展示了宋代诗歌的特点。诗人运用素雅的色彩和清新的意象,将自然景物与人情感相融合,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诗人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将读者带入一个优美而宁静的境界。整首诗以简约的文字表达了复杂的情感,给人以深思和共鸣。
此外,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如腊前花与素色清薰、日光与云遮、白于纱与月淡纱窗香等,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通过对杨柳枝、花朵和月光的描绘,诗人展现出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内心世界的表达。整首诗以其简约而深刻的表达方式,传达了对美好生活和宁静情感的追求,给人以思考和感悟。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晁补之。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襄阳咏史 其三十 沧浪歌。金朝。李俊民。江上扬扬一棹波,众中清浊笑怀沙。不知歌后沧浪曲,却入骚人屈宋衙。
题七步廊。唐代。韦庄。席门无计那残阳,更接檐前七步廊。不羡东都丞相宅,每行吟得好篇章。
米花。元代。盛彧。吴下孛娄传旧俗,人间儿女卜清时。釜香云阵冲花瓣,火烈春声绕竹枝。翻笑绝粮惊雨粟,还疑煮豆泣然萁。一年休咎何须问,且醉樽前金屈卮。
陪元允大受游天宁寺诗。宋代。郭印。寂寂禅林绕篆香,长廊古殿总虚凉。楩柟蔽日空交影,乌鹊驯除不乱行。灭想自成清净界,争机端作是非场。灼然祖意休生解,炯炯寒灯一点光。
自和。宋代。梅尧臣。陶公种五柳,华氏戏五禽。达性与养生,共得古人心。佳果能御暑,致之意何深。河朔存故事,助饮莫惮斟。
洪光寺。明代。潘光统。桂薪怜上国,瓢笠访东林。阅树知僧腊,拈花见佛心。素书犹未授,白发忽相侵。已悟无生理,微官任陆沉。
送梁弼臣北上。明代。释函是。天上只今已如此,丈夫出处倍相关。时危不可徒干禄,亲老何妨暂住山。绿树清泉身足隐,眠云坐石道能閒。秘书未必赤松意,笑杀留侯空自还。
襄阳路逢寒食。唐代。张说。去年寒食洞庭波,今年寒食襄阳路。不辞著处寻山水,只畏还家落春暮。
闺中词写寄三首 其三。元代。柯九思。四月新笋长,五月萱草开。日长深院静,独自步苍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