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鹧鸪

瑞鹧鸪朗读

《瑞鹧鸪》是苏轼的一首诗词,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夜晚景色,并表达了诗人对平静宁谧生活的向往。

译文:
城头月落尚啼乌。
朱舰红船早满湖。
鼓吹未容迎五马,
水云先已漾双凫。
映山黄帽螭头舫,
夹岸青烟鹊尾炉。
老病逢春只思睡,
独求僧榻寄须臾。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夜晚的景色,城头的月亮已经落下,但仍然有乌鸦啼叫。湖面上停满了朱红色的船只。鼓吹乐音还未奏响,却已经有水云漾动双凫的倒影。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映山黄帽螭头的船只,以及夹岸上青烟袅袅、形状如同鹊尾的炉子。这些景物勾勒出一幅安静而宁谧的画面,给人以舒适和平和的感觉。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老病交加,在春天到来时只想睡觉的心情。他寻求寄托于僧榻上的片刻安宁。这表明诗人对于繁忙喧嚣生活的厌倦,渴望一种宁静和内心的宁谧。

《瑞鹧鸪》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色,表达了苏轼对平静宁谧生活的向往和对繁忙喧嚣的生活的厌倦。这首诗词运用了细腻的描写手法,通过描绘景物的细节,传达了诗人内心深处对宁静和安宁的追求。整首诗情感平和,意境清新,展现了苏轼独特的艺术风格。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

猜你喜欢

听取渔歌说武夷,武夷九曲水涟漪。
放舟理櫂从头去,三十六峰天下奇。
()

宋家累叶全盛帝,宽大实皆称令主。百姓牛马遍阡陌,太仓米粟忧红腐。

宣和以来遂多事,呜呼烂费如沙土。海石江花涌国门,离宫别殿谁能数。

()
溪侧风回,前村雾散,寒梅一枝初绽。
雪艳凝酥,冰肌莹玉,嫩条细软。
歌台舞榭,似万斛、珠玑飘散。
异众芳,独占东风,第一点装琼苑。
()

洛下风流忆昔贤,投簪当路正青年。贤劳旧著司徒绩,退隐新登太史编。

化去迹陈猿鹤怨,读残书在子孙传。千年嵩岳收灵气,洒泪徒劳吊九泉。

()
涉溪来过东溪老,断枝槁叶纷如扫。
忽逢溪鹊昔未识,言语惺憁羽毛好。
异哉驯狎若可呼,迹虽甚疏情有余。
上穿苍烟立高树,下踏白石窥游鱼。
()

风光今旦动。
雪色故年残。
薄夜迎新节。

()

试凭古刹俯江城,追思孙权共孔明。
三国有人成底事,六朝何代不交兵。
中原天子今恹复,北塞胡儿始削平。

()

匡庐山北东林寺,前年八月游曾至。只今马出莲峰道,西望东林但缥缈。

风吹槲栎猿昼啼,却忆石门临虎溪。旧听石濑尚在耳,雷烧碑树今应死。

()

登山泛水两相宜,船后轻舆更使随。一径晴岚深见寺,千寻悬瀑下通陂。

鸟迷树影归林乱,云恋湖阴入岫迟。欲向空潭延月色,穿桥夜坐放生池。

()
位不登三事,才宜列四科。
清名时自得,华冕世空多。
望气悲埋剑,临风叹逝波。
吴阡蒿作里,楚挽薤成歌。
()

玉龙回首碧池前,空谷泠泠启大川。石砌初通蘋藻雪,锦题新挂茑萝烟。

仙源别是通秦岛,古峙何常问汉年。要识山灵有神应,商霖今日传岩篇。

()

善观阮嗣宗,醒醉俱托狂。广武叹已绝,苏门啸何长。

昏既以醉免,辞宁不终忘。又疑杀青上,阙文今或亡。

()

人间四时秋最清,九秋之水寒潭明。先生奇骨二难并,十指忽忽风涛生。

麻姑山前书满屋,读书夜长跋见烛。汪汪陂度牛医儿,未抵寒潭一泓玉。

()

岸落残红锦雉飞,渡江船上夕阳微。

一枝犹负平生意,归去何曾胜不归。

()

东吴文族亚中州,此日联翩即胜游。古刹突侵银汉表,好花疑在锦江头。

尊前醉倒俱休惜,沙际春归挽不留。后日重经行乐地,一场佳话谩悠悠。

()